不懂媒体就当不了好领导
2015/11/17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赵华奇

    

     有效应对媒体,已是领导干部当下最需要提升的工作能力之一。面对媒体,该怎么说?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领导干部要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公共事件突发,必然引发媒体关注,媒体记者往往会不期而至,或刨根问底,或设套诱导,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真正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讲过程,不讲结论。公共事件突发,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仔细调查核实及佐证,结论往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出。倘若我们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诱导性提问时,贸然回答没有调查的结论,势必会引发次生舆情灾害,同时也会陷官方处置于被动。这时,就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在面对媒体时,重点讲述具体职能部门采取的处置措施,重点介绍事件突发以来截至当前的具体处置情况,不讲结论性阐述。

     讲干货,不讲虚物。突发事件的消极属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媒体记者都会在事发之初对政府处置存有一些抵触情绪,这个时候如果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提问,不讲“干货”,专讲“虚物”,势必会引起包括媒体记者在内的社会大众反感,引发本可避免的情绪性次生舆情灾害。

     其次,领导干部要懂得“多说不如少讲”的道理。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或提问,或因太想说清事件原委,或因太想表明自身立场,说得太多,不仅不利于事件处置,反而因一些媒体“移花接木”的报道而陷入被动。

     说得多,不等于说得对,容易适得其反。一些领导干部,面对记者的提问,有点“打开话匣子”的感觉,越说越多,知道的说,不知道的也说,结果就导致一些媒体在刊发报道时为了博取关注度,专挑领导干部容易引发争议的话发表,非但没能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反而引发更大的舆论争议。

     说得少,不等于不说,简明扼要,表达要到位。说得少,绝不是面对媒体三缄其口、沉默以对,而是要将所要表达的信息精确、简明阐述到位。这样一来,信息释放足了,表达精确了,一些媒体就是想做文章也无从下手了。

     再次,领导干部要善用“避”字诀。避,就是要避其预设的话题陷阱,用一种巧妙的语言技巧回答,做到既回答到位,又不落人口实。

     避,首先要有甄别问题陷阱的能力。在应对媒体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个时候,领导干部首先要有甄别问题陷阱的能力,才能在问题提出之初,就能有所提防,进而避免被问题引入预设陷阱后的被动局面发生。

     避,还要有扎实的互联网功底。突发事件应对中,媒体记者常常会拿出互联网中的某个现象作为话题引子进行提问,如果领导干部平时不亲自接触网络,很容易被各种幌子糊弄,往往会因各种不确定而陷入对方预设陷阱,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平时亲自融入互联网,掌握扎实的网络功底。

     避,需要有较强的语言造诣。说好话,讲好事,这已是“互联网+”的大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面对媒体有意刁难,要善于用语言避其锋芒,善于用“一语双关”的言谈技巧进行规避性回答,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最后,领导干部要善于掌握话语主动权。常常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已经给自己定下发布会要讲的内容,但上了发布会,却被各种提问牵着鼻子走,最终导致“跑”题了。舆论话语权很重要,应对媒体更是如此,领导干部要明确主旨导向,善于引导新闻发布会按照既有的议题设置进行,防止被带偏“跑题”。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监制/单庆 责编/刘文韬 编辑/陈蓉 制作/马俊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