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走路 情要言出
2016/4/25 党建网微平台

    

    

     篆体“诗”字,字的右半边上面的“之”好像是“一只脚在走路”,“之”字下画一个“心”。

     “当你们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语言说出来,那就是诗啊!”

    

     诗是感情的凝聚:“离别时写你的悲哀,欢聚时写你的快乐。”正如钟嵘《诗品》:“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总之,“诗可以让人内心平静”。

    

     假如生活发生不幸,当你将之用诗来表达的时候,你的悲哀就成了一个美感的客体,就可以借诗消解了……

    

     如果心灵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那将是人生中最可悲哀的事。倘若一个人听到山鸟的鸣叫、看到花开花落的变化都会从内心生发感动,这样的心灵才是纯净动人的。

    

     和那些思接古今、与诗人们神交的时刻,读诗的人是沉溺的,也是幸福而幸运的。

     《与诗歌交朋友》

     作者/叶嘉莹

     幼年吟诵的诗句伴随我一生,让我历经无数苦难,仍乐观平静。

     我从小就喜欢读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70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一直有“诗教”之说。

     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深信,孩子们吟诵古诗,长大后会成为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

     为青少年编选一册古诗的读本,而且教给他们怎样去诵读和吟唱古诗,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常存在心中的一个愿望,我抱有这个愿望,还不仅是为了保存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传统而已,而更是想藉着教导他们诵读和吟咏古诗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我们下一代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

     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这样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方面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一种最可宝贵的特质,那就是诗歌中蕴含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早在钟嵘的《诗品·序》中,就曾经对诗歌之创作的原动力,提出了他的看法,说:春风春鸟,秋月秋蝉,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又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凡斯种种,感荡心灵。前—段话,说的是自然界四时景物之使人感动;后一段话,说的是人事界的离合悲欢种种情事之使人感动。

     诗人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感情,透过了文字,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美丽的诗歌,其中充满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和人间社会的种种赏爱和关怀。小朋友们若从小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那自然也从小就培养了他们对宇宙万事万物之观察感受的能力,以及赏爱和关怀的感情。

     古人作诗,有感而发,这种生命力传递千年,生生不息。

     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王仁锋 制作/王仁锋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