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境界
2016/5/19 党建网微平台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静,自古为人所推崇,不仅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静,是临危不乱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奔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他的军队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借以退敌,上演了一出化险为夷的好戏。

     我们可以没有诸葛亮的智慧,但却要有面对麻烦的静心。“静”是为了恢复心灵的清明,安静下来,临危不乱,梳理出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了。

    

     静,是游刃有余的境界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淝水之战的记载。谢安和客人下围棋,等待自己十万军队与前秦七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他的侄子谢玄从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他“看书竟,默然无言”,又慢慢下棋。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小儿辈大破贼。”说话时的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淝水之战前,谢安曾与主帅谢玄反复谋划,分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他在战争中自始至终保持极为冷静的态度,既稳定了人心,又体现了对局面的掌控。

     人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的骨感是因为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偏离了既定轨道,无力掌控。只有保持冷静,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掌控局面,游刃有余,笃定前行。

    

     静,是宠辱不惊的心胸

     汉代《说苑》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楚庄王大宴群臣,一直喝到日落西山点上蜡烛,忽然大风,将屋内蜡烛全部吹灭。此时一名武将乘灯灭拉扯楚庄王妃子的衣服。妃子折断了那位武将的帽缨,大声说将蜡烛点上,看谁的帽缨折断了。楚庄王却说,“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懽。”意思是让大家全都把帽缨折断,再点灯喝酒。后来在一次危急关头,就是那位失礼的武将,拼着性命救了楚庄王。

     楚庄王的原谅,来自于他在混乱情况下的沉静,所以他不仅化解了纷争,更赢取了人心。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如果忙乱应对,没有方寸,只会火上浇油,激化矛盾。当众人都在纷乱中时,安静往往能让人快刀斩乱麻,平息纷争,化解矛盾。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社会是复杂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麻烦之中,面对紧张和压力,更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静心凝神,举重若轻。

     (据“国馆”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单庆 责编/刘文韬 编辑/贺绿原 制作/王高林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