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电视政论片】刘汉俊:政德的力量
2016/6/17 党建网微平台

    

    


     建议在WiFi环境下欣赏

     撰稿:刘汉俊

     朗诵:虹云、方明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6月13日刊出解说词

     政德的力量

     当今世界,风急浪高,乱云飞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如何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当今中国,经济进入攻坚期,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处在凸显期,如何确保中国巨轮平稳、快速地行驶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上?需要我们党有坚强的战略定力、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驾驭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引领者,如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古代治国理政思想和吏治经验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用古代政德文化的精华滋养党员干部的心灵?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政治担当。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调研。他说:“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结合对孔子儒学的传播,要搞好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总书记还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翻开卷帙浩繁的中国古籍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字字珠玑,《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句句精彩,《老子》《庄子》《管子》《墨子》等哲理丰富,《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增广贤文》等思想厚重。其中儒家关于政德建设的论述,两千多年来更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探讨儒家思想,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2560多年前的,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比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年长124岁,比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年长82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先圣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浓缩了孔子治国理政安民、尊礼守德修身的思想,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儒家思想的主体。“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出了它的资政价值。

     “以民为本”,是孔子给历代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第一炷思想火炬。他在编纂《尚书》过程中整理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形成“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的“君民观”,这既是对上古民本思潮的继承,也是对奴隶社会以来君本思想的批判,为后来“君轻民贵”仁政思想的潮起,开凿了先河。“仁”是孔子学说的第一块基石、儒家思想的第一个原点。他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仁”,要“重民”、“安民”、“教民”、“赏民”,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反对轻民、暴民、虐民、害民;主张对百姓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敦促普天下的人都有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的美德,从而实现天下为仁的美好境界。

     “为政以德”,是孔子对文武官员的忠告。思想的圣洁源自灵魂的高洁,精神的力量基于道德的力量。孔子主张君主要“爱人”“知贤”“官能”,官员要讲官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整理、编次、删定《尚书》的过程中,孔子十分推崇辅佐过尧舜禹三代帝王的贤臣皋陶所提出的为政“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些政德规范对后世有着珍贵的价值。他欣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道德境界,规劝君子仕人应该乐善行孝怀仁,涵养高贵的人格、完美的道德。

     “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倡的政德理念。“克己”是自省自律,“复礼”是遵守规矩。孔子强调君子当在礼仪上约束自己,在道德上要求自己,在言语上规范自己,在利益上节制自己。孔子有着坚定的政治理想、施政抱负,官拜鲁国司空、大司寇,辅佐过多国君主,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位高德更高,权重望愈重。孔子是最讲规矩的人,“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说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孔子是最讲自律的人,主张为官要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要有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是最讲自警的人,警醒君子不收不义之财,要防微杜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交友要分清益损,见贤思齐,近君子而远小人,“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是最讲自重的人,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当官要庄重、忠信、威严,“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从神情、仪态到言辞须谨慎持重;孔子是最讲自省的人,时时扪心自问,日日躬身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是最讲自励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心存高远,志在天下。孔子塑成的自律、自警、自重、自省、自励的君子品格,为天下官员标出了道义的制高点和欲望的底线。

     “学而习之”,是孔子对为学从政的忠告。他本人是学习与实践的典范。他是天下人的老师,更是天下人的学生。他初学周朝礼仪,遵从鲁国礼乐,苦读上古经典,掌握了礼、乐、射、驭、书、数等六艺,融汇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他学而有道,概括出“好学、擅学、博学、为学、倡学”的方法论;主张“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他拜圣者为师,向能者学艺,先后向师襄学抚琴,向剡子学为官,向老子学周礼,向苌弘学音乐,在齐国学习古典乐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向贤达学习,也向基层学习,虽然周游列国时,屡遇尴尬,颠沛流离,但他不耻下问,游学不辍。居庙堂则爱其民,处荒野则忧其君,政治情怀不泯,社会责任不减,民本情怀不衰,文化使命不弛,学习精神不怠。他重实践、讲习行,重实干、不空谈,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是历代官员、文人的楷模。

     “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这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赞誉。他的政治理念、国家政策、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社会伦理、道德主张,缔造了中国古代政治理念基本框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伦理道德规范;孔子思想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特质,以强大的内聚力、稳固性和认同感,绘制了中华文化最初的基因图谱。

     孔子思想是中华儿女血气相通的文化脐带,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定盘星”;他是唯一能让炎黄子孙天下归心的集结号,是历代文人的“床前明月”、历代官员的“北斗七星”。孔子以博大精深的治政理念和政德主张,雄踞古代中国思想皇宫的宝座。

    

     孔子以后,孟子、荀子以及汉代经学、唐代经学、两宋程朱理学、宋明陆王心学、清儒,以及现代新儒的加入,使儒家思想蔚为大观。道家佛家,诸子百家,学派林立,思潮涌动,一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和深沉情感,其中的民本思想、仁政理念、政德观念,汇成治国理政的思想库。

     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对官员修身和政德的论述,各有精彩,不尽相同,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修心”、“养德”、“守志”、“明礼”、“尊道”五重境界。

     “修心”是根本。宋代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当官先修心,修心当正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影直。为政之要在于善法良策,有善心才有仁政,有良心才有爱心。在上当有仁爱之心,在下当有忠孝之心。恕人应当宽心,律己必须责心。奉公当去私心,待人须防偏心,处事要出以公心,有公正才有公平。“公生明,廉生威”,要戒贪止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君子当“群而不党”,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包藏祸心。修心养性,要常修常新、常拭常净,正如唐代高僧惠能所言:“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养德”是基础。当官须养德。德从心,心养德。修心以对己,养德以待人。衡量“心”的标准是德。儒家思想提炼的忠、恕、义、礼、信,恭、让、勇、孝、悌,智、俭、敬、刚、毅等道德元素,构成古代政德的基本框架。做人讲人品,做官重官德。在所有的德行中,官德居首位。位高不一定品高,心高不一定德高。德高必定心善,德彰才能望重。当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句话,把德才关系说得清清楚楚。古代《官箴》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廉、谨慎、勤勉,是官德之先、为政之要。如果无德无贤,不养不立,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何其深刻!

    

     “守志”是关键。“志”是志向、志气,是个人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表达,是道德自持力和自制力的体现。做官必先守志,守志必先养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君子立志,当讲求正气、崇尚正义、追求正道,当经世济民、刚健自强、舍生取义、坚贞不屈、内圣外王、心忧天下,当恪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官之人,当是有志之士,“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意志昂然,坚不可摧。

     “明礼”是原则。儒家主张“为国以礼”、“为政先礼”。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制度、纲领、原则、法律和管理规定,乃为政之基、治国之本。礼义失范,就会导致价值虚无、社会失序。此所谓“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从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孟子的“无礼义则上下乱”,到荀子的引法入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社会王朝立法的依据,“礼”,为中国封建社会法治思想的萌芽,提供了最初的土壤和最早的样本。君子当明晓礼义,恪守礼法,不离经叛道,不胆大妄为。

     “尊道”是目的。修身的最高境界是“修道”,《论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说出了古人对“道”的追求达到了死不足惜的境界。儒家的“道”主要是指王道,即治国理政之道。道家的“道”与儒家的“道”的相通之处,在于至高无上的终极存在、最高理想,是“大同”世界人所共有,此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历代帝王将相和文臣武将们的政治理想,是他们追求的“大道”。

     诚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中蕴含了丰富的官德思想,但也藏纳了大量的封建糟粕。譬如,古代官场森严的宗法制度、等级制度,过分看重三纲五常,抹杀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君主代替了民主,愚忠顶替了担当;譬如,重教化而轻制度,重德治而轻法治,重自律而轻他律,重约民而轻谏君;譬如,过度追求仁、和、忠等观念,缺少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等等。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视之、扬弃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从政理念和政德思想,孕育了无数的好官勤吏、清官廉吏,他们的高德义行和道德风范流芳千古,是封建社会官场文化中的一脉清流,是中国传统文化浩荡长波里的一支源流。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叫子罕,有人给他献玉,说经过玉匠鉴定是真宝。子罕坚辞不受:“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如果我收了玉,我俩都失了宝”,于是有了“子罕弗受玉”之美传;东汉末年贤臣刘宠,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却一生“清约省素,家无货积”。他在担任会稽太守时,扶持农桑,兴修水利,革除苛政,轻徭薄赋,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而且微服私访,体察民瘼,公正廉洁,禁止扰民,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奉调离开会稽时,五六位龙眉皓发的老农,各捧一百文钱,行至跟前,双手置顶,俯身恳求道:“我乃山里野民,不懂官场,往日当官的时常来乡下扰民,鸡犬不宁,夜不得安。您上任之后,百姓安居乐业,见不到贪官恶吏,狗也不叫了。活到这把年纪能遇到您这样的好官,三生有幸啊!万望您收下这一点点心意!”躬谢再三未果,刘宠只好各取了一文,行至江边,恭敬地将钱抛入江中,以明其志,江水顿时清澈如碧、荡漾东去。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条江起名为“钱清江”,江旁建一亭,名曰“钱清亭”。三国东吴郁林太守陆绩任期届满,两手空空返乡,为防止风大浪急行船不稳,不得不以重石压舱,留下“压舱石”或“廉石”的美誉;清朝大臣林则徐忠肝义胆,清贫一生,廉洁一世。他写对联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表达了高洁的人生观。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历代封建社会涌现了不少爱民为民、清正廉洁的好官,但是他们难以摆脱封建专制和贵族王朝的统治,难以解决封建官吏体制下个体自洁与整体昏聩的矛盾,更无力挽救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中国古代也有不少恶官、昏官、贪官典型,他们的恶行和下场,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

     明朝宰相严嵩,窃权罔利,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以修建斋宫秘殿,祸国殃民;嫉贤妒能,迫害忠良,败坏朝纲,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僚施以酷刑,轻者去肢,重者致死。案发后,严嵩到曲阜要见他的孙女婿即孔子六十四代嫡孙,请求孙女婿向皇上说情,但是他在孔府穿厅长凳上,坐等了几个时辰仍被拒之门外。严嵩最终被削职抄家,死无葬身之棺。清朝大贪官和珅,贪赃枉法,官商勾结,在商贾中设立帮费,聚敛钱财。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还创立“议罪银”制度,通过收取犯罪官员的银两来减免其罪责,大发不义之财,被抄家时查出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中国古代官场虽然有丛生之怪相,但好官廉官形象仍然像星光灿烂;他们所体现的清风正气、修身文化和政德思想,依然辉映在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星空,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才碧波荡漾、两岸葱茏、生机无限。

    

     知史明理,鉴古知今,中国共产党人有着远比封建官吏更高洁的思想境界,更高远的人生目标,是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炽热情怀与人生追求、党性修养与养德修身合而为一的先进分子。修身、用权、律己,改造主观世界的标准当更严,谋事、创业、做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要更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党章是党的总规矩,对从政为官有明确要求,必须遵从不渝。

     中国革命和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他们创造了改天换地的辉煌业绩,也留下了感天动地的生动故事,他们做人、做事、做官受到人们的赞誉,官德高尚,有口皆碑。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时,身患肝癌,仍然忍着剧痛,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作斗争,为改变落后面貌而披肝沥胆,最终因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以身殉职。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心系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1990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重温焦裕禄精神,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从山东两次援藏,期满后又担任了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他深入藏族群众,扶危济困解贫,与牧民群众一同抗击特大暴风雪,还收养了三个孤儿。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表现出高尚品格和崇高风范,深受藏区群众喜爱。1994年11月,孔繁森在出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践诺了自己“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立志铭。当地群众撰对联赞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办工业、兴商贸、发展高效农业、推广科学种植养殖,使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300元,提升到2008年的6600元。2006年任期期满,村里群众用98个红手印把沈浩挽留了下来,2009年秋天,沈浩第二个任期将满,小岗村群众又按下186个红手印,希望留住沈浩。没有想到的是,因积劳成疾,沈浩于2009年11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村里老百姓再一次用红手印,请求上级党组织,同意将沈浩安葬在小岗村。2009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给沈浩的推荐词是:“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立下“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誓言,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1981年1月,66岁的谷文昌去世。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谷文昌,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纪委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陈新宁,短短40年人生,十几年坚守在基层纪检监察第一线,把党的纪律放在第一位,坚守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以“办案子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的胆识,坚决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一身正气,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牵头或参与调查各类案件90余件,其中重要案件48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用责任心铸就起“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

     这些共产党人是无数优秀党员干部的代表,体现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他们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从政做官的标准和榜样。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时时审视做人做事做官之德,是修身之所在。

     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宗旨,丧失党性,丧失道德,抵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在风浪面前败下阵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痴迷摄影,从“雅好”走向“雅腐”。“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在担任河南焦作市委书记和河南省副省长期间,秦玉海的爱好使商人嗅到了商机,北京某影像公司的老板,抓住秦玉海爱好上的弱点,为其出版摄影作品、办摄影展等花费580多万元,并借此拉近关系谋利7千多万元。秦玉海因“雅好”失大义、失官德、失民心。2015年2月,秦玉海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浙江省金华市原副市长朱福林,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15年没有参加过党校的学习,缺乏正确的义利观,没有干净的朋友圈,热衷于与老板朋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经常与老板们一起去三亚等地度假。利用职务之便,在土地开发、人事安排、企业环评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通过“订房炒房”、“转让预期投资收益”等貌似合法的方式受贿。2014年3月,朱福林因受贿1500余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反面,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不严、用权不严、律己不严。他们假公济私,反映出品行不端,政德不高,党性不强,丧失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资格。说到底,是思想根子上出了问题,为政道德上出了问题。

     与古代官吏的“修心”、“养德”、“守志”、“明礼”、“尊道”相比,党员干部的政德更富有进步意义和时代内涵。

    

     “修心”以“正心”,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领导干部尤其要有慎独、慎微、慎初、慎权、慎好、慎言、慎行的意识,远离乌烟瘴气、污泥浊水,坚守心灵的高贵与纯净。修心还当谨言,能说还要会做,要做必须做实。要“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对党,要忠诚老实,不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对人,要忠厚本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养德”以“明德”,做到品德高尚、官德高洁、党性坚强。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党员干部“养德”要处理好三个问题: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权力。对待组织,要自觉遵从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讲政治规矩、守政治纪律,讲政治原则、守政治本色;对待自己,要有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上不骄,为下不悖”“乐德而忘贱,乐道而忘贫”;对待权力,切记公权民赋,当为民所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不能公权私用、公权滥用、违法用权,把权力变成生钱的机器、寻租的工具。正确处理这三个“怎样对待”,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官德如风,民德如草,草随风行,上行下效。修大德、守官德、重品德,既是养德所在,更是党性要求。

     “守志”以“补钙”,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共产党人是有志之士的集合,他们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正义而战,虽死犹生;凛然的斗志在阴暗的牢底坚强地低徊,英勇的气概在血腥的刑场慷慨地长啸,无畏的呐喊在惨烈的战场勇猛地回荡,革命的意志在清贫的斗室坚定地回旋,为真理而战,义无反顾;他们一腔热血、满腹忠诚,甘于奉献、勇于拼搏,为人民而牺牲,为大义而奋斗,赴汤蹈火,那么意志坚定,那么气贯长虹。今天,硝烟散尽,枪声远遁,但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将继续存在,精神“缺钙”的问题没有彻底根除,守志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必修课。

     “明礼”以“守法”,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党的纪律,遵守政治规矩。中华传统“礼治”文化中的纲常伦理、秩序观念,为今天建立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精神,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高超的智慧。一段时期以来,党员干部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存在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对党的形象带来损害。党中央告诫全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和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纪先于国法,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带头遵守党规党纪,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思想防线不可松懈,法律红线不可逾越,道德底线不可突破,党纪高压线不可触碰。

     “尊道”以“弘道”,追求真理、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大道”,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中国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追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是以“大道”伐“无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这是以“得道”伐“失道”;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成立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梦,实现了国家富强、社会富足、人民富裕的富国梦,今天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而奋斗,都是“行天下之大道”。“弘大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

     道以德兴,德以道存。同德才能同心,上下同欲者胜。加强政德教育,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谆谆告诫,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官德要求,体现了从严治党,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三严三实”是我们天天要面对的要求,大家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具有高尚道德追求、鲜明道德导向、强大道德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将引领“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不断开辟新境界、新征程,走向新的胜利。

     该视频是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网与山东省济宁市干部政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出品的大型政德教育片——《政德的力量》。该片为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教材。

     (作者系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总监制/苗遂奇 责编/刘文韬 编辑/王碧薇 制作/温婉茹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