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人生“破窗效应”
2016/8/13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张传禄(解放军防化学院原政治部主任)

    

    

     何为“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家凯林的一大发现: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大楼上反而多了带烂玻璃的窗子……

     这一发现使她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林著名的“破窗效应”。

     换句话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整洁、地面非常干净的环境中的时候,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不自觉地提示:这里是不能随便吐痰,不能随手乱丢纸屑果壳。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来及时清扫的话,对于其他人就会有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丢得愈多对后来者来说就愈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垃圾场。

    

     如何防止人生“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说得是外在的恶劣环境也是一个导致犯错或犯罪的诱因,但是,这个原理也适用于人的内在心灵。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病不治,大病难医”。纵观历史和现实,造成自己和事业覆亡的大错误,往往都是由于当初不被重视的小错误开始的。具体到人生的实践中,警惕“破窗效应”,主要是做到“四慎”:

     一是慎独。古人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是高度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的体现,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所以要始终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守本分。

     二是慎初。也就是“第一块玻璃不能破”。第一块“玻璃”破了,如同第一道“闸门”被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腐败分子的惨痛教训就是如此。所以,要守好第一块“玻璃”,把好第一道关口,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发生。

     三是慎微。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不仅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受住考验,而且要在不起眼的细微小事上把握好自己,一言一行,洁身自好,不做因小失大的赔本买卖。

     四是慎交友。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自觉划清大原则与小圈子的界限,切实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冯静 制作/王高林

    

     觉得不错,请点赞↓↓↓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