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为何8次递交入党申请
2017/8/23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贺捷生(贺龙的女儿)

     “这是一位为信仰而战斗的战斗者。

     起义失败后他8次递交入党申请书。”

     90年前那个不平凡的夏天,我父亲贺龙和许多日后成为他亲密战友的伯伯叔叔,在中国何去何从的危急时刻,从四面八方汇聚南昌,毅然举行武装暴动,打响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而在这个改变自身命运、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节点,还不是中共党员的我父亲,却站在了党领导下的南昌起义总指挥的位置上

     我父亲,不,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的一群战斗者。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之前,国共两党齐心协力进行的北伐战争。作为革命军中马前卒,我父亲率部进军河南,一路克逍遥镇,占许昌城,夺省城开封,与冯玉祥骑兵旅胜利会师。武汉国民政府通电嘉奖我父亲的部队,决定将独立15师扩编为军,授予国民革命军第20军番号。

     第20军班师回汉,父亲的官邸一时说客盈门。争取他的有三股力量:一是以高官相许的蒋介石,二是几天后就搞“宁汉合流”追随蒋介石“清共”的汪精卫,三是刚升任第20军政治部主任的共产党人周逸群。我父亲毫无保留地选择了共产党。

     周恩来通过周逸群做我父亲的工作,希望他率部参加南昌起义,我父亲积极响应,说共产党早就应该走这一步了。为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我父亲从位于英租界的辅堂里92号私人公馆搬进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的公馆,与共产党领导人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保持亲密接触。7月23日,我父亲率部到达江西九江,谭平山以党的名义,最后试探他参加起义的态度,我父亲说:“南昌暴动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干。失败了,我换上草鞋,再上山拉队伍!”

     关注中国近代史的人,对1927年8月1日,我父亲系着红领带,站在江西大旅社的台阶上下达起义命令的那幅油画,都十分熟悉。人们不知道的是,在起义后的南下途中,我父亲在第8次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后,才终于在瑞金的一所小学里被批准入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父亲在革命处在最低潮、中国的天空最黑暗的时候,追随共产党,坚信共产党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那杆信仰的大旗,始终树立在他心目中。

     就是凭着这种信仰,他从香港辗转到上海,再从上海辗转回湘西,几年后,又浩浩荡荡地带出了一支红二方面军。

     当然,南昌起义在南下途中失败后,不光是我父亲在继续战斗,把革命的火种撒向湘鄂西和湘鄂川黔,其他的伯伯叔叔也把自己当成火种,勇敢地撒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几个月过去,再几年或十几年过去,百川归大海,他们陆陆续续带着自己的队伍,在井冈山,在瑞金,在延安,重新汇聚在党的旗帜下。

     1955年,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衔授勋仪式,表彰那些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为创立新中国而建立卓越功勋的军事指挥员,这时我们才惊奇地看到,被授予最高军衔的十大元帅,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7位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的摇篮。

     如今,我想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十大元帅,在参加南昌起义和其他起义前,差不多都是从旧军队或黄埔军校开始的军事生涯,有的还做到了穿皮靴、住公馆,前呼后拥的大官。但一举行起义,宣布与国民党决裂,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他们心甘情愿地穿草鞋,走险路,不拿一分钱薪水,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甚至心甘情愿倒在枪林弹雨中。说到底,他们坚守的是共产党人的真理之路、信仰之路,也是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之路。

     (据2017年第16期《新湘评论》、2012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文章《贺捷生:父辈的忠诚》)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翁淮南 制作/唐明涛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