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虚寒体质的艾灸方法(夏季推荐)
2015/7/16 中医理疗康复

     ?

     公告通知

     中医正骨学习班推荐:

     达摩108正骨手法、陆氏轻柔无痛正骨等

     关注我们后,回复“正骨”查看相关招生简章。回复“4”查看相关课程录像。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姜即是助阳之品。

     《内经》还提出了“冬病夏治”的治病方针,亦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抓住阳气旺盛的时节,以温经助阳为大法,治疗寒湿、痰饮等阳虚病。

     夏至节气里阳气最盛,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现代人因为不具备正确的养生方法,往往使最需要养护阳气的时节变成了折杀阳气的时节。

     如,因贪凉而长期处于空调房中,使得阳气在该生发的时节不能正常生发;又如,过食冰激凌、冰西瓜等寒凉之品,使寒邪直中脏腑,中脘阳气大伤。

     同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夏至后开始雨水增多,人容易生寒湿、湿热类疾病。

     所以,非确切的汗出伤阴,造成脉细、口咽干燥等津液不足情况时,一般不建议服用任何甘、寒养阴的药物及保健汤类(如地黄丸类、元参、玉竹、麦冬及甜食类食品),这些养阴药物不利于你的阳气生长。

     下面介绍简单的艾灸方法:

     空调病

     夏至时节,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

     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所以,当人受寒时,肩颈部最先出现不适,且此处不适的感觉最重。

     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5°C或25°C之上,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并适当按摩肩颈部。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操作:点燃艾条,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大椎穴,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或三伏贴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肺俞穴进行回旋灸。

     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肺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来解除。

     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

     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

     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曲池)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

     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附子饼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

     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N倍哦~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附子饼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投稿邮箱:675739663@qq.com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中医理疗康复订阅号:zyllkfw

     回复“1”查看中医针灸正骨培训课程

     回复“2”针推医书教学光盘学习资料

     回复“3”“我是名中医”技术合作推广

     回复“4”自学中医,观看名师教学视频

     正骨整脊课程介绍,回复“正骨

     推拿按摩课程介绍,回复“推拿

     针灸针刀课程介绍,回复“针灸

     减肥美容课程介绍,回复“减肥

     猛戳阅读原文,肯定有你想要的!!!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理疗康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