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剂量谈中药有毒,是不是耍流氓?
2017/6/28 中医同城

     昨天某香园一篇讨论中药毒副作用的文章,赚足了评论区留言。避中药应用剂量不谈,仅言其有效成分可能导致各种脏器衰竭。

    

     「中医同城严选好文」

     选自公众号 谦川中医

     作者/青灵

     这让人想起了科普界流行的一句话:脱离药物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有这样的文章,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患者拿到中药处方后,要逐一上网查证医生所开的药物有没有毒副作用。

    

     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有毒药物的产地、炮制、配伍、用量等,都会对其毒性产生影响。

     大部分中药是配伍应用的,而配伍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毒性。 比如生大黄总提取物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为20 g/kg(相当于药典最大用量的40倍),熟大黄总提取物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为40 g/kg(相当于药典最大用量的80倍),表明大黄经过炮制后,能起到减毒的作用

     药物以不同的比例配伍,对其减毒功效也有影响。

     当经典方剂“麻黄甘草附子汤”中麻黄与甘草的质量比为1:1时,麻黄碱(含伪麻黄碱)的含有量增加14.52%,而甲基麻黄碱(含甲基伪麻黄碱)则增加64.0%,并且药效学实验证明,共煎液的抗炎作用明显强于单煎液,说明是甘草增加了麻黄的溶解度,进而加强其抗炎作用。

     以上说理方式只为迎合“现代科学”的论证方法。毕竟此时谈中药的四气五味,又会陷入鸡同鸭讲的状态,大家在各自的思维里,无法对话。

     感谢作者在文末还是提到了,仅在“误用、乱用或过量使用中药”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在“配伍失宜、炮制不当,长期使用”时才会造成损害,不至于将中药一棒打死。

     也感谢不少读者在评论区提醒其他读者,应该在药物剂量和应用范围的前提下,看待中药毒性问题。

     写在最后

     没有医生希望“毒害”患者。无论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是将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要真正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反而应该普及中医的理论和知识,让更多医生掌握中药的合理组方、配伍和安全剂量,而不是一味突出中药的毒副作用,制造恐惧。

     参考文献

     [1]邢小燕,任汉阳.基于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大黄毒性观测与合理制用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 2007.

     [2]柴宝娟,李祥,陈建伟.大黄配伍前后对大鼠肝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3):66-69.

     [3]麦蓝尹,谢臻,陈勇,等.大黄配伍药对的蒽醌含量及其紫外谱线组图谱变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28-31.

     [4]刘建群,刘一文,王雪梅,等.甘草对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成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169-173.

     [5]章津铭,傅超美,何宇新,等.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分对比研究[J].中草药,2013,44(2):165-169.

     [6]孟翔宇,皮子凤,宋凤瑞,等. 麻黄-甘草药对配伍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及抗炎活性的变化[J]. 应用化学,2009,29( 7) : 801-806.

     [7]肖炜,马云,魏连波,等.黄芪、大黄复方制剂对培养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 复, 2006, 10(11): 173-176.

     [8]魏群利,陆晓和,汤淏,等.中药复方制剂消可宁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2): 2371-2374.

     [9] Tan Y,Li J ,Liu X ,et al.Deciphering the differential toxic responses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in healthy and hydrocortisone-pretreated rats based on serum metabolic profiles[J].Proteome Res,2013,12(1):513-524.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