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2019/10/11 11:33:54 中医同城

    

     这就是「欲升先降」,降至太极的底端,待力量充足后自能「降极而升」,也是兵法的「欲擒故纵」,老子所言的,「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的灵活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该如何学

     这里会面临两个实际问题:

     一、如何通过科目考试。

     二、如何掌握该科目的实质内容。

     要面对考试的是中医院校本科生及师承学员。实质内容的掌握除上述两类学生,还包括广大的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

     所以,以下内容分院校考试版、师承考试版(先别说我教人功利,是否功利后文有分析)及实质掌握版三部分来说(重点当然是实质掌握版)

    

    


    

     院校考试版

     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基本涵盖所有知识的点、线、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考试题型来制定相应的复习重心,因应不同知识点以不同方式复习,可使学习和考试效率均提升。

     院校考试一般是什么题型?

     院校考试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与选择题。

     选择题虽有A、B、C、X型及其亚型,但考试多用A(单项选择题)与X(多项选择题)型。

     学习要求一般分几级?

     因应内容的重要程度及考试题型要求,温书内容就有:背下来、想明白、大概知道怎么回事这几类。

     需要背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标目

     即教材内容中的大小各级标目。

     为什么?因为:

     1.选择题的选择备选项经常就是各级标目。

     2.简答题经常需回答的就是各级标目。

     3.论述题除回答相关概念外,也经常是以相关标目为纲而展开的,标目整齐不落再加些解释就意味着所论大致整齐。

     4.填空题所填的空不少也是标目。

     5.标目也经常是概念的提示,所以名词解释也用得上。

     比如:肝藏血概念:指的是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机能。

     以上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就是肝藏血内容下的三个分标目。

     五种题型都有标目的身影在。所以,就考试概率而言,各级标目的利用度是最高的。在知识的实际利用度上他也是最高的。

     这里要注意:背标目时不要将不同级别的标目弄窜了,从上到下逐级标目要理清爽。

     第二、概念

     一般出现在名词解释题,或者论述的论述起始部分。

     第三、各种短语

     如: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为水之上源;发为血之余、爪为筋之余、齿为骨之余等;

     他们常是填空题与选择题的素材。

     第四、其他

     比如十二经的命名、分布规律、交接规律、流注次序,冲、任、督、带脉的循行及其功能。

     五行的特性及分类中的各细项,五行生、克、乘侮的顺序等。

     他们常是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的素材。

     这样总括一下,一本五十万字左右的《中医基础理论》实际要硬背的大概是七干字左右。

     方案够优选了!其他内容呢?

     其他看明白就行了。看明白内容要针对的实际就是一些理解性(非背诵性)的选择题,以及论述题中的血肉部分(骨架由相关的概念及小标目担当)。

     或者还有个办法,问老师拿教学PPT,只要这是个合格的教师,学习与考试的精华该十之八九都在其中。

     建议买与所学科目教材配套的题集(注意:与教材同一出版社,同一主编,同一版次的最好)。其中选择题与填空题的考试参考意义最大,其他题型看题集与看教材、PPT差不多。

    

    

     师承考试版

     一般执业医师考以选择题为主,以理相推,师承各科考试也应是,只不过选择题的具体题型不一定相同。

     所以,这类考试对硬背而写得出来的内容要求就相对降低了,即:只要认得出来,或想得明白。

     如以上说到的概念,读时有感觉,想明白就行了,不必硬去抠字眼。

     但选择题式的考试对非硬记的理解部分的要求却高了些,也就是说,选择题的选材过半选自这里,所以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真的要看懂。

     即,纯选择题的考试就不是死记硬背能完全应付的,所以,这类考试,考高分不太易,但考太低的分也比较难。

     建议买与所学科目教材配套的题集,专做里面的选择题。

     或问,真正考试会在里面选题吗?不一定!但题集的题量大,基本涵盖了所有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做过所有题,考分肯定能提升不少。

     教人考试是否功利?

     或会问,教人如何考试,是否有些功利?学医难道不是该全凭兴趣的吗?

     其实,只要带有目的性的学习,比如考试不挂科、行医、做个好医生、学会养生、深度了解中医或其文化等都难说完全不沾功利。

     况且,上述备考内容基本就是一本几十万字教材的真正重点。

     我们不妨再看看设立考试的逻辑:不管你是否感兴趣,要想通过某一评价门槛,就得通过考试,这实质既是验证学得好坏的方式,也是促进学习的动力。临床跟诊时师傅也会考徒弟,有目标才有动力。

     现在中医粉丝学中医基本都是凭兴趣的,但试想一下,如果不考试,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基本满足于弄明白而不是记住。

     但真碰到要解决问题时,弄明白了不等于就能提取,所以还不能算有效知识。而明白+记住,往往就可能成为有效知识。

     教人考试也几乎等于教人如何因应不同知识的特点来分主次、轻重,进而釆用相应的读书方式,使之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精髓,让知识提取得更得心应手,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当学而有成,甚至学而易成而尝到甜头时,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试想,一本几十万字的教材,其中不少是过渡性语言,并非都是实质性知识,如果不分轻重及可用程度,通通都背下来,有意思吗?背的下吗?即便考试前可能背下来了,但考后呢?大部分人很快就会忘却大部分,只剩下一些知识残片。退一步来说,即使一本能全记牢,但十几二十本呢?

     所以,与其不知残片留下了什么?不如重点选择该记的记下,该弄明白的弄明白。

     等有余力,再系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其丰厚。

     做题,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与检验知识是否掌握到位的方式。

     学会考试,就是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有效地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所以,正安一年通的学习,我一定设立考试,几乎每次都考。

    

    

     实质掌握版

     下来要讨论的是《中医基础理论》最该掌握的是什么?掌握的程度或层次如何评价?

     该掌握的内容

     一、标目

     我还是主张背标目。

     因为《中医基础理论》是纲目性很强的科目,纲举自能目张,方便提纲挈领地掌握相关內容。

     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标目有哪些?

     (一)藏象一章中脏与腑内容的所有大大小小各级标目。

     如: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1.肝主疏泄:在调畅气机的基础上具有以下功用

     (1)调畅情志

     (2)调畅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3)调畅脾胃之气的升降

     (4)调畅胆汁的分泌排泄

     (5)调畅排精、排卵行经

     2.肝藏血

     3.肝藏魂

     (二)病因中六淫各自性质与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其中痰之中的有形、无形之痰包括什么要理清爽。

     (三)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五行各自特性。

     (四)气的功能。

     (五)病机中阴阳失调与气血失调。

     二、其他

     本科考试版中的经络内容及短语还是要背。辨证论治中病、证、症的内涵及区别要吃透。整体观念要落到知识实处来了解。

     以上内容都是在中诊、中药、方剂、针灸及临床各科中应用率最高的知识,应该掌握好。

     发病一章的内容比较虚;防治原则内容在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的应用中自然就会通;体质内容多用于养生,或者作为病证背景来认识,在后续学科中出现率不高,这些内容大致弄明白就行了。

    

    

     怎样才算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层次

     根据相关概念及相关标目能顺畅地看懂所推导出的生理常态与病理表现,因中基讲的是理,所以多以生理推病理,病理反证生理。

     下面以肝气郁结为例,看看在肝主疏泄功能的纲下,根据上文所列标目推导出的肝疏泄不及的表现(以下重点是推病理,生理方面从简)

     肝气郁结的本质就是气滞在肝及肝经。气滞的表现就一个字-。气滞在哪,哪里就发胀,就如自行车轮胎被泵满气就发胀一样。轻者胀闷,重者胀痛。

     肝经循行于少腹、两胁、胸乳。所以肝气郁结就易见:少腹、两胁、胸乳胀痛。这组症状一般叫气机郁

     在此基础上我们按上文标目一个个推其病理表现。

     (1)调畅情志

     我们常说:心平则气和,那么反推-气和则心平。

     再据生理反推病理,气不和则心不平,则肝气郁结可见:心情抑郁,闷闷不乐,喜叹息(因叹口气会暂时舒缓被郁的肝气,属于本能反应)

     这组症状叫情志郁

     气不和则心不平还可反推-心不平则气不和。所以气机先郁可导致情志郁,情志先郁也可导致气机郁,两种郁可互为因果。

     少腹、两胁、胸乳胀+心情抑郁,闷闷不乐,喜叹息+脉弦(脉象现在不讨论)就构成了肝气郁结的基本证。

     (2)调畅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A.影响血液运行

     气滞在肝或肝经,气不行则血不行而成瘀-或见肝经循行部位癥积,如肝脾肿大或妇女附件肿瘤,也可见巧克力囊肿;或经色紫暗,挟血块,痛经。

     B.影响水液运行

     气不行则水不行而产生水、湿、痰、饮。

     这四者,在肝郁之外延证中较易见水与痰。

     水即水臌(腹水)-常是肝郁血瘀脾虚的产物。

     痰则为在肝经循行或影响所及处产生以软性包块为特征的痰结类物(触之有形之痰)如乳癖,瘿瘤,梅核气,或卵巢囊肿等。

     (3)调畅脾胃之气升降

     A.脾主升

     脾主升,肝亦主升,肝升可助脾升。

     肝气郁结的本质除了气滞在肝及肝经外,还有肝气不升的意思在。肝气不升,则难助脾升而运化。尤有甚者肝气不升则郁滞易满,气满就要寻找宣泄处。

     那为什么喜找脾胃晦气呢?

     因生理上木性克制土性克惯了,病理上木旺就易横逆乘土,简言之就是脾胃好欺负所以就喜欢欺负他们。

     肝气乘脾:在肝气郁结证的基础上就易出现脾虚失运症状:腹胀,纳呆,便溏;或精神一紧张(肝郁)就腹痛,一腹痛即泄,泄后痛减-因泄后气机得疏之故。

     B.胃主降

     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亦滞而见胃脘胀闷,且每易随情志郁闷而加重。同时胃气不降反升就会出现上逆症状:恶心、嗳气、呕吐、呃逆、反酸等。

     其中的「反酸」尤有意义,因酸味五行属木,今木旺乘土,则酸味横过土之腑(胃)而上逆。

     (4)调畅胆汁的分泌排泄

     胆附于肝,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的分泌排泄均赖气行,实质为气行则水(汁)行,胆汁排入小肠,主要是帮助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胆汁排泄障碍,最易见厌食油腻;若胆汁上逆则易见呕吐黄绿色苦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则见黄疸。

     (5)调畅排精排卵行经

     这仍然是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意象的体现。肝气郁结,疏泄不力则易见男子排精障碍,女子排卵紊乱及上文的月经问题。

     此外,肝郁化火还易见焦虑,烦躁易怒。

     一些教材还有(6)通利三焦气液之说,讲得通。

     第二层次

     见到上述证候时应该可以倒推回其发生机理。

     第三层次

     能够较熟练地将学习与背熟的知识灵活地综合或贯穿运用。

     比如血虚,在?血的基础上应想到「气能生血」而加上补气。补哪个脏的气更合理?应想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当补脾胃之气为主。

     同时,精能生髓,髄可化血,所以,加上?精之品应该效果更佳。

     中医还有「心生血」之说,当血虚而见出血(比如月经)色淡者有以肉桂或桂枝温心阳以使血色化赤。

     还应想到,补血药较滋腻而易碍脾,所以当少佐行气健脾之品以化之。

     如果只是刚学完《中医基础理论》,那么,上述第一、二层次是应该要达到的,第三层次应该在思维上有这意识。

     第四层次

     上文第一层次内容在自己不看书的前提下,根据肝气郁结四个字就可从理上遂项推导出相关症状,做到八九不离十。

     这是学完《中医诊断学》后,对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要求,如果做不到,说明《中医诊断学》并不完全是从理上贯通的,而仅仅是认得出来,或硬背下来的,当然,认出来也有其意义在,但硬背的就易遗忘。

     我在正安上中医一年通,在中基部分,所有证候基本就是按上文那样逐项推出来,开始时是我推为主,渐次过渡到以学生的推导为主,这样再去到《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就顺很多了,因为都习惯了以理相推。

     这种方式也容易让人认可中医是说理的。

     第五层次

     中医基础理论吃透后的较灵活运用。

     比如阳痿一病,证型不少,这里仅举最常见的肾阳虚证为例:肾阳虚自然要补肾阳,但如何补则大有讲究。

     不少人觉得既然是不举,当然就该补阳同时兼升阳了。从直线式思维看,这没错。但升阳要讲究时机与方式。

     方式:比如北芪,如果轻用,则浮而直上上焦,将所补之阳直引而上。阳上去了,谁接收?多半会是心,因为心为阳中之太阳,既为阳脏,则对阳热特别敏感。这时该补的肾得不到多少,而不该补的心却接受了大半,真真把原来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更加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所以,如果要加北芪,最好是重用,这样这先沉下肾使肾得益,然后再缓缓升而举之。这里用的是「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知识点。

     同理,其他补肾药也不宜轻用。

     时机:治疗第一时间就用升阳药吗?这似乎不是最佳方案。

     既然肾阳足了才算治到根本,则按理反该先用龙骨、牡蛎等,让阳气先下潜到肾,并将其稳固,应的是「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以及「相火以位」-即肾阳要守位于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知识点。

     同时阳痿另一机制是心神不能下达而引肾气勃发,则龙牡还有引心气心神下达之功。

     待肾阳被?足于下焦后才加升阳药升之而举,这是否更有道理?

     这就是「欲升先降」,降至太极的底端,待力量充足后自能「降极而升」,也是兵法的「欲擒故纵」,老子所言的,「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的灵活运用。

     除肾之外,与什么因素相关?

     阳痿又叫阴痿,即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前阴虽大体属肾,但阴茎的结构却属肝,因「前阴为宗筋所聚」,是筋之聚,阴痿,即筋力不健。

     谁主筋?肝!

     再说「木曰曲直」,阴茎是典型的能曲能直的构件。这样,舒筋活络就有必要。勃起的原理之一是阴茎海绵体充血(西医的认识用一下)。

     如何才能使其充血?肝藏血,有调节血量作用,「人动则血运于诸经」,如何才能运达?「气行则血行」疏肝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肝郁易致阳痿。

     还有什么知识点,别忘了还有经络,其中的督脉、任脉,肾经、肝经、膀胱经等都可供操作,穴位大家都熟,我就不提了。

     还有吗?有!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纳气的地方在哪里?在下丹田!

     下丹正是全身发力之处,既如此,则练吐纳,对于治这病证作长远打算就不是没用的。

     还有:书言督仼起于胞中,但男子无胞,那起于哪里?-起于精室。精室在哪?

     中医的精室有二:一是西医进入中国后,清代医家将西医与精液贮存及排泄的相关结构归为结构精室;中医还有一个更原版的是丹田精室,即男子冲、任、督均起于丹田精室。

     丹田有什么用?

     气海、石门、关元等穴都有个别名叫丹田,所以一可供医家针灸用。二当然就是供内修之用。意守丹田即意守精室,意念属火,火降精室,以内修的说法就能炼精化气(此处如果展开讨论太耗篇幅,暂且不论)。

     化气有什么用?

     阳痿缺的不是就是阳气吗?所以,道理上内修应是个求此病长治久安的法门之一。当然,内修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他。

     所以,治阳痿,还有不少内修与外练法。

     还有吗?还有《易经》的坎离交媾、乾坤颠倒法。

     还有吗?该还有理与道合——关于医道与医理的各自内涵及关系将在另篇讨论。

     后面的修练、易经与道理相合之法已非教材所及。可见,理论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学到哪一层?端的看各人的愿力、用功程度、相关外围知识的丰富度,以及贯通水准了。

     论层次,我们不妨参照一下金庸武侠中独孤求败以剑论武的几个层次吧!

     独孤求败埋剑处有其一生几个武学阶段用过的几柄剑。

     第一柄:无名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第二柄: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此剑已被弃之深谷。

     第三柄: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第四柄: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之后该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了吧?

     中医的理、法、方、药、针,首先得明理,理明,临床操作自能机圆法活,依机立法,依法遣方、用药、行针,一气周流而无碍。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医开讲”,编辑/山柰。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青年中医 好文选读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 微信|meleyan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