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拜年,原来这么讲究!赶紧看下,千万别搞错了
2017/1/28 中医养生

    

     今天是正月初一,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磕头作揖,拜年敬老。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但是,拜年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拜年的历史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

     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还有种说法是,在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为了化解程咬金与尉迟恭的矛盾,魏征建议李世民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带头给群臣拜年作揖,说些喜庆话,做下自我检讨,并通知群臣初一互相拜年。

     大年初一,程咬金闷坐在府里正在犹豫是否要去给尉迟恭拜年之际,尉迟恭先来了!尉迟恭一见程咬金,做了个揖:“祝程大人身体健康,过年愉快。”他一说这,程咬金也就跪下了。

     程咬金说:“尉迟大人,我是个老粗,各方面都对不起你。我才说到你府里找你拜年,你先来了。好,今儿咱俩得喝两盅。

     俩人这么一谈论,可好,都没气儿了。一大肚子气儿从后门都跑了。

     后来这事儿传到了乡下。乡亲们之间,弟兄妯娌之间都有个拌嘴的地方,通过拜年,把仇都有解开了。这个风俗就流传下来。

     拜年的形式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以下都是旧礼节,现在叩首、跪拜这种形式已经基本消失,仅在小孩向长辈拜年时还有)

     一是走亲戚。

     其中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意。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拜年的种类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飞贴--贺年片、贺年卡的源头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团拜”--约从清朝时兴起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大江南北的拜年习俗

    

    


     东北地区:东北农家串门拜年

     初一早饭后,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们都要妆扮一新,到本村或邻村亲友家拜年。年轻人都是男女分开,出东家进西家行完礼就走。年纪稍长的则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华东地区:山东西北地区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是跪亲友。

     华北地区:北京妇女初六才能外出

     北京人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旧时,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之间从这一天开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于男人,妇女则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华东地区:宁波新女婿上门拜年

     在宁波象山县,结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门去拜年,里头有很多规矩和讲究。礼品中,荔枝和桂圆是必不可少,这样的“组合”叫做“包头”,“包头”是最重要的礼品。

     华中地区:湖北孝感拜年无大小

     湖北孝感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华南地区: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海丰等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

     西北地区:陕西省富平县拜年赠面食

     富平县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口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西南地区:贵州苗族对歌喝酒打花脸

     大年初二,贵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的苗族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拜晚年

     旧时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

     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投稿信箱:zyysapp@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养胃、气血不足、高血压、白发、过敏、泡脚、脱发、薏米、贫血(补血)、咽炎、养胃、脾虚、洗澡、口腔溃疡、口臭、宫寒、薏仁粥的功效、调理脾胃、感冒、咳嗽、打嗝、失眠、怕冷、手脚冰冷、腰痛、喉咙肿痛、祛湿、补肾、身高体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颈椎病、心血管病、祛斑、补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检、体寒、痛经、减肥、两性问题、内分泌问题、妇科问题、健康测试、体质测试、标准三围测试(三围)、身体质量指数自测、标准体重

     诊断:手诊、舌诊、望诊、肾阳虚、肾阴虚、

     穴位:肾俞穴、睛明穴、人眼穴位图、眼部穴位、足三里穴、云门穴、解溪穴、天柱穴、太渊穴、关元穴、涌泉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