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寒露养生
2016/10/8 中医养生堂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 寒露三候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

     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要继续穿凉鞋了,所以,可以把凉鞋、单衣等洗干净并收拾起来。

     交替时节,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养身之道。

     “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秋天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

     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

     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

     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也一种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

     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饮食养生方面,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

     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寒露推荐四种蔬果

    

     石榴汁抗氧化

     以色列研究所证实,每天饮用100毫升石榴汁,连续饮用两周,可将氧化过程减缓40%,并可减少已沉积的氧化胆固醇。

     即使停止饮用,这种奇特的效果仍将持续一个月。

     石榴汁还是一种比红酒、番茄汁、维生素E等更有效的抗氧化果汁,是排除心血管毒素的重要物质之一。

     石榴汁的多酚含量比绿茶高得多,是抗衰老和防治病症的“超级明星”。

    

     吃桑葚防便秘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寒,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生津、滋液熄风、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有效预防便秘。

     现代研究还认为,桑葚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血脂、护肝等多种作用。

     习惯性便秘者可取鲜桑葚适量,洗净榨汁,每次服用15毫升。

    

     小白菜排毒素

     小白菜中所含的矿物质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的造血功能,通畅肠胃,利大小便,加速排毒,并有益于骨骼健康。

     据测定,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

     小白菜所含的钙是大白菜的2倍,含维生素C约是大白菜的3倍多,含有的胡萝卜素是大白菜的74倍,小白菜所含的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略低于大白菜。

    

     吃花菜健脾胃

     花菜性平味甘,有健脾养胃、清肺润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秋燥引起的脾虚胃热、口臭烦渴者更为适宜。

     花菜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都对抗病、防病有益,其中西兰花所含维生素C更多。

     加之所含蛋白质及胡萝卜素,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国外研究还发现,花菜中含有多种吲哚衍生物,能降低雌激素水平。

     寒露滋补养生的五款粥

    

     一、梨子粥

     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二、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

     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关节痛等。

    

     三、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

     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四、胡萝卜粥

     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五、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

     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养生还应注意这些:

    

     1.灸脐养秋

     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灸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2.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3.适当养胃

     老中医提醒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

     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

     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4.不要憋尿

     寒露节气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不少水。但是这样一来,夜尿的频率就会增加。

     一些人即便是夜里或者凌晨感觉到了尿意,由于嫌起床较冷,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这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

     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含有细菌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就易诱发膀胱炎。

     而高血压患者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养生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