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让人忍不住想进补的药材,到底好在哪里?
2017/6/17 中医养生堂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中药材之一,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喝,具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然而,我们对黄芪的了解却并不是很多。

    

     “黄芪——补药之长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是一味常用的补气药,补而不燥,在中医界有“十药九芪”的说法,可见黄芪的用处之多,范围之广。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

     黄芪除了补气之外还有升举的作用,适用范围广,且其药性平和,一般气虚者服用黄芪均可补益。

    

     气虚主要分为脾气虚和肺气虚两种。浑身乏力、大便溏泄这些是脾气虚的表现,我们首选黄芪进行调补。

     我国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适先生,生前曾与黄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

     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

     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由此也可知,黄芪具有很强的补气功效。肺气虚主要表现为自汗、易感冒,此时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抵御外邪。

    

     容易感冒的人应该在没有感冒时吃黄芪

     感冒的成因是免疫功能不足,体表卫气虚,抵抗外邪力气不足,而黄芪有益卫固表的作用。

     益,就是补益,卫,就是体表,益卫固表即保卫体表,使病因无从入手。

     感冒前吃黄芪,可以预防感冒,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如果已经感冒了,说明外邪已经入侵到体内,这个时候再吃黄芪作用不大。

     黄芪的用法也较简单,我们每天拿10克黄芪反复泡水喝,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如果想口感更好些,还可加入枸杞、大枣等。

    

     生黄芪可缓解水肿

     黄芪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之分,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主治功效也略有区别。

     炙黄芪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颜色较生黄芪深,蜂蜜甘甜,甘味入脾,故炙黄芪对于健脾补气、大便溏泄等补益作用更加明显。

     生黄芪是将黄芪根直接切片,晒干。生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有效缓解水肿症状。

     在汉代,就有一味以黄芪为主,配伍其他药材治疗水肿的药方——防己黄芪汤。

     取防己4克(利尿),生黄芪15克,白术9克,炒甘草6克,煎水服用即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黄芪制作比较简易的食疗——黄芪海米烧冬瓜。

     我们首先准备好葱花、生黄芪5~10克(文火煮水半个小时,汤越浓越好)、浸泡好去除咸味的海米、胡椒粉、白糖、盐等材料。

     然后在锅里加入少许油,油烧热后放入海米,利用中小火将海米煸香;

     海米煸酥后,随即下葱花过油,再倒入少许清水,接着将煮好的黄芪水放下去;

     在汤变成奶白的时候,再将冬瓜放进去,加上适量的盐、胡椒粉、白糖,然后用小火焖一焖;

     最后倒入水淀粉,勾芡后汤汁变得浓稠后,出锅。黄芪海米烧冬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利水消肿等功效。

    

     脾气、肺气特别虚弱的人可以服用黄芪

     需要控制用量。另外面红目赤、口干、口舌生疮、爱上火的人也不适合吃黄芪。

     上火的人应补水补阴,不应该补阳补气,吃黄芪会适得其反。

     黄芪不仅消肿利水,还能够益卫固表、预防感冒等。

     此外,黄芪也有很多食疗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黄芪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来调理身体,让自己和家人的身体更好更健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养生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