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告别那座“人口老钟”
2017/3/14 健康全椒healthyquanjiao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

     请输入标题 bcdef

     年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受到关注。有人发现原来网站首页上显示全国人口总量、出生人口变动的“人口时钟”不见了,就连连发表文章,话里话外透出两孩政策遇冷、中心受到外界压力等好多个意思。我们回应说,撤掉那座走时不准的“老钟”是网站改版计划中的事,您想多了!

     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水平变动较大,校准“人口时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技术活儿。“人口时钟”显示的数字是根据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总数和出生、死亡人数推算的单位时间人口变动数。这种方法计算的人口增加“时速”在政策稳定、年度人口变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作为人口变动的示意,问题不大。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年度之间人口变动差距较大,以上一年情形预示下一年人口变动情况就不恰当了。中心预测,未来十五年,全国总人口继续增长,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14.5亿人左右。“十三五”时期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规模都将明显回升,二孩累积势能释放后生育水平继续走低,出生人口规模也将回落。此后,人口变动将相对平缓,预测下一年度人口增加的“时速”也会相对容易了。

     全面两孩政策预期目标是综合的,从第一年实施情况看,新增人口年度分布可能比预期的更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中表明的政策预期目标有三个,一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在人口总量压力继续增加的情况下缓解未来人口结构性矛盾。二是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满足群众生育意愿。三是避免出生人口大幅波动和其他社会风险。中心和多家机构测算,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新增二孩出生300多万,抵消育龄妇女减少造成的出生人口下降后,年度出生人口总量比“十二五”时期的平均水平1644万增加100万至300万,新增出生人口五年间呈倒U形分布。经过相关部门的研究测算,出生人口增量对中长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影响都在可承受范围内。今后评估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一要看人口变动对未来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影响,二要看生育服务和新增人口公共服务是否到位,三要看政策过渡是否平稳,人口波动是否得到了较好控制和疏导。单从出生人口数量方面看,实际新增出生人口和总人口比预测多一两百万还是少一两百万并不重要,倒是年度出生人口落差几百万值得担忧。从2016年情况看,政策实施平稳有序,全年出生1846万人,比2015年增加出生人口191万,二孩及以上孩次占一半以上,总数超过900万。由此看来,以后几年很可能出生人口峰值与平均水平落差较小,倒U形坡度平缓,出生人口变动更加平滑,比预期情形更好。当然,人口变动是长周期事件,短期出生人口增加效应也至少要看三年的情况才能有一个基本判断,实际情况有待政策实施期间连续观测。有人现在就断言政策遇冷、人口塌陷,大家只好呵呵了。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已转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数量情结可以释怀了。中心网站上的“人口时钟”挂出时,正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艰难时期。我国70至80年代,年度平均出生人口2200万,平均每年净增1500万,当时相当于每年出生一个加拿大,每年净增一个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成果几乎完全被人口增长所吞噬。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国家满足群众衣食住行和就学就医就业等基本需求都十分困难,更遑论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物质资源了。挂出“人口时钟”既是国情教育,也取“人口警钟长鸣”之意。经过40年的计划生育和改革开放,我国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伟大的跨越,为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加人民福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新颁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提出了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分布、重点人群保障等系列均衡发展目标。其中,人口总量是一个预期性指标,到2020年既非一定要控制在14.2亿以内,也非一定要达到14.2亿以上,而是在14.2亿左右。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再挂一个“人口时钟”引导人们过度关注人口总量,为各个时点上的人口多少而纠结了。

     有同事说,人口总量、出生人数对政府和社会各界拟定发展规划,制定经营计划,提供社会服务都十分重要,应当及时发布相关数据。还有同事建议设计一个人口均衡发展时钟,把总量、结构状况都反映出来。这些都是不错的主意,但要实现这些想法,还要多部门沟通会商,建立和完善人口监测、预测机制。我的同事们正与相关部门同志和各方专家一道,为此而努力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全椒healthyquanjiao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