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受国家表扬的这三人!他们的话,真值得听听!
2018/12/27 10:45:00 中医

    

    


     日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有三人获改革先锋称号,他们是:

     陈冯富珍

     钟南山

     屠呦呦

     他们有哪些健康理念、关于健康的感悟呢?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钟南山“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仅仅身体健康还算不上健康。

     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和情绪、心理密不可分。

    

    钟南山“健康如堤坝保养,当最初发现有渗漏时,只需很少力量便可堵塞漏洞;如待要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亦未必能挽回。”

     “我常跟病人说,你别说现在年轻,什么都扛得住,喝多点酒没关系,吃多点没关系,抽烟也没关系。你别想现在,想想二三十年以后你是什么样子。”钟南山表示,我国的高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一般都是先有一些小的指标异常,往往要经过5年、10年、15年后才慢慢发展成为致命问题。

     比如,人的肺功能损害尚未超过50%时,身体一般都不会有感觉。等到超过50%再找医生诊治,就已经失去最佳时机了。

    

    钟南山“我们曾经提出一个口号,要像量血压一样做肺功能的检查。”

     慢阻肺被称为“隐形杀手”。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超过8%。若一个人每年有两次到三次急性加重,五年病死率将近30%~40%。

     由于慢阻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主要是咳嗽、咳痰,患者不易察觉,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等重症。钟南山建议,及早进行肺功能检查,有利于防治慢阻肺。

     陈冯富珍

    

     2007年~2017年,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是第一位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中国人。

    

    陈冯富珍“烟草每年造成数以百万人口的死亡,我呼吁采取提高烟草税、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等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如果不采取行动大幅降低吸烟率,烟草相关疾病未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据预测,本世纪中国将有2亿多人因烟草死亡。

     陈冯富珍在评价中国控烟工作时表示,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走在了中国控烟的前列,中国政府在控烟领域采取了大量行动,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呼吁采取提高烟草税、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禁止烟草广告等措施。

    

    陈冯富珍“人们每年花很多钱旅游,为什么不能为健康多投点资?”

     老百姓每年花很多钱去旅游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去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为自己的健康多投资呢?在当前经济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建议有能力的老百姓为自己的健康多做一些事情。

    

    陈冯富珍差不多80%~90%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很多研究都已证实,不良生活方式引发了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而大多数的这些疾病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体重、规律的饮食以及不喝酒、少抽烟来预防。

    

    陈冯富珍中西医应该互相促进发展。

     传统医学以预防为主,可以“治未病”,而现代医学则更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零”治疗,两者的融合应该各取所长。

     屠呦呦

    

     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高中时身患肺结核后被治愈的经历,已让我少年时对医学心向往之。而用药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进行两年多的治疗调理。这段患肺结核的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屠呦呦“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在防治现代疾病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

     “治未病”是中医特有的理念,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面向的是所有人群,包括未病之人、欲病之人和已病之人。其中,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和病后康复者这三类人更要“治未病”。

    

    屠呦呦“青蒿素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国际承认了中医药疗效。”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屠呦呦说。她深感中西医各有所长,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中医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造福人类。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

     喜欢本文,就关注我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