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达到“五级寒湿” —— 命在旦夕!
2017/8/22 中医健康养生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


     点击上方《中医健康养生》一键免费关注并回复标题前数字即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1、花生加一物,胜吃无数补药!降压、降糖、防老花眼,必备

     2、水煮香菜给老公喝,结果出人意料......

     3、白发与身体的关系,后悔知道太晚了

     4、三七粉,一种用量治一种病!太神奇了!

     5、家中摆一盆,大病小病全走光!赶紧收藏

     6、炒菜时这个行为,竟可能会让全家人惹上癌症!转给家里做饭的看

    

     体湿的表现: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而湿邪则不同,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就是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还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请关注拔罐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女人天生属于阴,易生寒。

     寒湿体,百病生!

     人体达到五级寒湿,命在旦夕!

     来测一测你是几级寒湿?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 状:皮肤骚痒,长湿疹。长过湿疹的朋友都知道,奇痒无比,反反复复~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 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 .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寒湿:在脏腑

    

     症 状:(寒湿在子宫、卵巢、睥胃、肺),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宫寒、妇科疾病、乳腺增生……随之而来!冬病夏治,祛寒湿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今夏,再等一年!

     五级寒湿:在身上

    

    


     症 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

    

     然后就会发生於堵,"淤"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特别注意:

     ▼

     寒湿气往往通过5大穴位进入体内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②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④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所以,避免寒湿、排寒祛湿非常重要,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驱寒大法

     1、泡脚

     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泡脚之后别忘了按揉涌泉穴。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2、黑糖姜茶

     驱寒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对女性宫寒效果极好,味道好喝受欢迎!

     3、日常保健艾灸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温散寒邪、活血止痛、补中益气、温阳补虚、排毒邪热、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能。

    

     取穴: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大椎、局部阿是穴(即哪痛灸哪,身体哪里感觉寒凉,这些部位就应该是施灸的穴位),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个整体的调整,提高正气,补气血。

     灸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分钟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话,要适当延长时间(一定要根据年龄、体质不同调整好时间)。

     重磅30位名医金方大合集》点阅读原文限时免费领,花钱买不到,只发一次,快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