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宝,心有所栖(深度好文)
2019/1/14 18:00:00李煜觉 安般兰若

    

     人生四宝,心有所栖

     作者 | 李煜觉 编辑 | 安般兰若(ID:anbanlr)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

     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我们要在佛门净土中找回自己的本性。

    

     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上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佛语蕴含着无限禅机,人也是灵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参透半个人生。

     1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老子曰:恬淡至上,胜而不美。阮籍诗云:恬淡志安贫。恬淡不能给人外在辉煌,却能使人有内在的超越。

     平淡对得失,冷眼看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失落,不献媚权势,不屈从钱财,坦坦荡荡,从从容容。

     恬淡是一种独到的意境和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表现,是生命的再造与升华,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修养的积淀。

     恬淡使人变得空灵而美好,在清净的每一天,即使很平淡,也透着幸福的味道。

    

     2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安详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是一块智慧的美玉。它与豁达宽容结伴,同宁静慈怀为伍,以成熟丰富为内涵。

     一个人能以安详的心态,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世间人聚人散,这便是一种平和安详,也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安详显示着一种成熟,一种智慧。真正的安详来自于内心。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静,才能修炼安详,获得安详。寻求安详的人,应当懂得如何驾驭自己,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

     一个人能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态,他离成功已经不远。相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会导致浅薄和失误。

    

     3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海,一望无际,不知有多少蔚蓝被它占为己有;山,雄伟壮阔,不知有多少生机蕴藏其中。人心本应拥有比山和海更大的容量,才能存活于这复杂的环境。

     人活在这纷繁的世界上,常常会遇到一些矛盾,要积极地解决矛盾,首先要学会包容。包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在平凡的生活当中,包容就是一种境界。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就能做到雨来不惧,风来不动,雷闪不惊。在人生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狂涛,而是心头包容的那份泰然。

     唯有包容,世界会更宽广;唯有接纳,生活才会更加精彩。

    

     4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

     宋朝慈受怀深禅师曾作了一首有名的诗偈:"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大意是说,世间万事在应对进退上,没有以退为进更加高明;而在待人处世方面,大智若愚般带有少许糊涂,反而更能自在安然。

     所谓"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才华横溢的人,若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时时显露,处处招摇,便容易招灾引祸。

     整首诗偈即是在教导世人要内敛、知谦退。

    

     一般人只知道向前行进,却不知还有一个退步自保的世界,所以在世间的名利战场上,往往争得面红耳赤,碰得鼻青脸肿,撞得遍体鳞伤,甚至摔得粉身碎骨。

     其实,在佛法里,古德早就明示大众,人生有两个世界,一是前进的世界,一是回头的世界。

     如果能把握好这两个世界,人生便能更臻完美。

    

     作者:李煜觉,国学大师,现任大学客座教授。研究佛学、国学、儒学多年,曾师从佛学泰斗释证严法师,潜心研究佛教文化与人文文化,致力于传达佛家精神。曾著有《佛家智慧》《心经与我》《对佛谈心一一宗教的智慧》等著作。

    

    安般兰若读书会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苏瑾

     主编微信:VERYMAST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安般兰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