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热门诊爆满,人民日报密集提醒,情况比预想来得更快…
2022/12/14 17:17:00 安般兰若

    

     作者丨李月亮 静女夭夭

     来源丨李月亮(bymooneye)

    

    

     你阳了吗?

     最近几天,越来越多人中招,“发烧”好像已经成了亲朋好友的常态。

     阳过的人们,讲述经历,分享经验。

     还没阳的积极备战,提心吊胆地等着病毒来敲门。

     那现在大多数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阳了

     医院一个接一个地满了

     最近有个视频很火。

     12月9日,有个北京女孩发视频说,自己所在的公司,很多人都已经阳了。

     她很担心。

     于是,去上班之前,她做了各种功课,全副武装。

     消毒酒精、按电梯的专用牙签、N95口罩、体温计、抗原都放包里。

     为了不和别人接触,她连早餐都不敢去买。

     坐电梯前,她先用酒精对着电梯空间进行消毒,然后又对电梯按键喷酒精,用牙签按按键。

     到了办公室,也是先把自己的办公位消了毒再坐下。

     一整天,她除了吃饭,口罩就一直没敢摘。

     结果第二天,她还是感觉头疼发热,用抗原测了一下,阳了。

     如此“教科书式防疫”,却还是感染了。

     真是逃无可逃啊。

    

     人们调侃称,在北京,如果你身边没几个“阳”了的朋友,那真的反省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

     在网友的自发投票中,有28万北京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基本1/3都阳了……

    

     虽然专家说,感染后一般都是轻症。

     可北京这轮感染,似乎并不轻松。

     不但人数多,症状也很明显。

     很多北京的感染者都是高烧、浑身疼。

     还有很多人咳嗽、腹泻、头痛、喉咙痛、食欲不振、味觉丧失……

     各种状况都来了。

     有位网友说,她的一个室友,发烧到40度,身体疼得睡不着觉。

     因为出汗多,还在床上印出一个人形的汗印。

    

     因为感染人数越来越多,症状也相对重,最近北方多个城市的发热门诊,都开始排大长队了。

     有位网友发了张照片,说是北京朝阳医院的发热门诊,排队已经排了一公里,场面相当壮观。

    

     随后,12月9日晚上,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医院的发热门诊。

     发现确实是有很多人在排队。

     甚至有人从当天下午两点就开始排,一直排了6个多小时。

     这大冷天的,发着烧排队6个小时,也是真心不容易。

    

     就在昨天,北京疫情发布会通报:

     仅仅12月11日这一天,全市发热门诊患者就达到了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这增长的速度,有点惊人啊。

     同时,发布会上还说,最近120急救电话的呼入量,也是急剧增加。

     12月9日那天,一度达到最近几天的最高峰。

     24小时的呼入量3.1万次,是平常的6倍。

     也就是说,平时每天可能有五六千人打120。

     但那天,却有三万多人打了120。

     远远超出了当地120的承接能力。

     “急救电话的接听资源和急救车调派资源都十分紧张,导致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在呼叫120寻求紧急帮助时,遇到困难。”

     所以北京也呼吁,市民如果是无症状或者是轻症,非必要不打120。

    

     那天的排队现场,记者就碰到了一位70多岁的奶奶。

     她难受地蹲在地上,家人在队伍中替她排队。

     这位奶奶有血液病,体温升高到40度后拨打120,得知前面还有50人等候。

     她只好和家人到医院现场排队就诊。

     ——这也是我们之前特别担心的状况。

     感染人数骤增,导致医疗挤兑,不但新冠感染者入院难,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大受影响。

     而这种情况,比我们预想中来得更快。

     而同时,专家们担心的另一个状况也在发生:

     医院里的医护,也有多人感染。

     12月7日,北京一家大三甲专科医院的管理者告诉记者,每天因本人阳性、家人或同事阳性而不能到岗的人员累积达到了700名左右。

     大概是全院职工数的20%。

     所以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

     患者来了,医院要应收尽收。

     但医护大量阳了,人手实在不够。

     为了保证到岗率,北京多家医院做了重新要求:

     医务人员不再测核酸、不再判密接。

     除发热症状重的医护人员安排轮休外,其他人只要没症状,能上班就上班。

     作为疫情最前线,各家医院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02

     广州也发生了“挤兑”

     但不是医院,是饭店

     相比北方城市相比,南方好像就从容一些。

     在广州,大多数感染者表示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广州医院的发热门诊,虽然最近接诊量也开始增加,但并没有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有网友说,大家最担心的医疗挤兑,没有发生。

     倒是有些地方出现了“堂食挤兑”,排队等待就餐!

     解封后的广州,好像真的渐渐恢复了之前的“烟火气”。

    

     据说解封第二天,在北方市民瑟瑟发抖的时候,有些广州市民的饭局已经约到了下周。

    

     还有一位武汉的网友,分享了自己居家隔离的经历。

     她说自己曾在2020年年初感染新冠病毒。

     那时还是原始毒株,她感染后发烧持续了7天,完全康复足足用了两个月。

     而这一次感染奥密克戎,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

     她知道病毒毒性弱,心理也轻松。

     所以,7天居家隔离后,现在已经满血复活。

    

     总之现在的情况,就是各不相同。

     每个人和每个人不一样,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也不同。

     目前看,总体来说北方相对更严重些。

    

     南方就更从容。

    

     当然,这是总体的情况。

     具体到某个人,肯定南方也有烧迷糊了的,北方也有没症状的。

     只是说总体看,北方同学症状更严重,医院也相对更拥挤。

     到底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南北方人,感染的毒株分支不同,所以症状不一样。

     不过专家昨天辟谣了,说国内流行的都是奥密克戎,各分支致病性差别很小。

     我倒是觉得张文宏医生讲的更有道理:寒冷是病毒的帮手。

     奥密克戎喜冷不喜热,温度越高,活力越差,存活时间越短。

     有资料显示,22度的情况下,奥密克戎可能存活14天,37度能活2天,到70度,就只能存活5分钟。

     但是零度以下,病毒就能在3周内都保持不变,温度更低,甚至能活几个月。

     我们现在北方气温低,基本都接近零度了,所以病毒更活跃,传播更厉害,症状也更重。

     然后现在北方也正是流感的高发季

     有些人最近发烧,其实不是新冠,是流感。

     所以特别要提醒北方的小伙伴,近期一定一定多注意防护,一是带好口罩,二是注意保暖。

     防新冠,也防流感。

     千万别新冠和流感“双重感染”,那可真是不好扛啊。

     03

     做好“必有一染”心理准备

     也做好“应对感染”的知识储备

     从11月11日的二十条颁布,到现在仅仅过去了一个月。

     但是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很快可能被感染”的事实。

     正如中疾控原副主任冯子健所说:

     “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既然必须面对,那我们就全力迎战吧。

     与其慌慌张张,不如做好准备。

     除了备药,更要储备常识。

     最近《人民日报》密集发布关于新冠病毒的常识,我总结了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几条,希望对你有用。

     问:接种新冠疫苗不如感染一次?

     答:不接种疫苗就感染,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谁也不能确定,不打疫苗也能稳稳扛过去,尤其是老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

     所以还是先打疫苗最稳妥,这也是全球都在推进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

     问:“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多久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答:感染后,人体形成的免疫力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奥密克戎可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康复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过,国外数据显示,感染过奥密克戎后,3至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当低,多数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问:重复感染会不会让症状更严重?

     答:目前没有这个结论。虽然有个别患者在重复感染时出现症状加重的倾向,但这种情况比例非常低。

     问:孕妇感染是否会传染给胎儿?

     答:几乎不会,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

     问:孩子发热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

     答: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小孩虽然发烧,但是精神挺好的,退烧以后能吃能玩,就没必要特别紧张,可以在家继续观察。

     以下情况建议去医院:

     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迹象;

     退了烧,但精神依然不好;

     咳嗽一直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

     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

     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

     特别注意的,三个月以下的小孩是特殊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问:老年人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

     第二,出现新的症状。

     第三,基础疾病的加重。

     另外,一些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或者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就需要格外重视。

     问:新冠和流感有啥区别?

     答:看下图。

    

     最后说一句,现在我们大概率是走在疫情的最后一程。

     但这也是最紧张最难打的一战。

     而此时此刻,这一战才刚刚开始。

     希望大家做好准备,做好防护。

     然后我们14亿人一起努力,争取顺利过关。

     点亮【赞】+【在看】,愿我们和家人,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END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安般兰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