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我们为何如此多“焦”
2017/8/17 母婴与育儿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

     算一下,你这个暑假给娃花了多少钱?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他说想听听我的看法。

     当时我看文章的时候,刚刚给儿子讲完诗经的一个小篇。

     恰逢周三,是我俩约定读点古书国学的日子。

     整个暑假,我们就是在家里和周边转转。

     在家里读书玩耍,准备9月入学去读幼儿园。

     看完文章后,心里是五味杂陈。

     特别是广州一位企业高管妈妈晒出了自己在女儿暑假的支出账单:

     一趟美国行,10天20000元

     暑假需请阿姨照顾,5000元

     钢琴考级,每周2节钢琴课,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培训,6000元

     以上几项开支总计35000元。

     相比之下,儿子太省钱了。

     没有报任何一家培训,也没有请人照顾。

     没有花大价钱去游学、夏令营啥的。

     有时一比,我也有一点点“心焦”

     我现在没这样做,那我将来会不会这样做?

     这样做对吗?到底该怎么做?

     还记得我的一个朋友,他儿子出生后,说坚决不让孩子去参加早教班,也不期望孩子能考第一啥的,只希望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

     但是,他有一天碰到我说,“我家亮亮去报了一个早教,感觉不错,你也去看下么?这几天打折”

     我当时一惊,“你不是不报这个么,怎么?”

     “没办法,我们办公室四五个同事,都劝我去,甚至我手下的几个业务员都给儿子报了。”

     “都说些什么呢?”

     “你现在不给孩子好好培养培养,小学跟不上。”

     “孩子是要快乐,但是不多学点东西,上学了还是要吃苦呀”

     “孩子的教育是最值得花钱的,不给孩子花钱给谁花钱啊,不能小气。”

     每天被狂轰滥炸之后,他还是去给孩子报了。

     他说不报会让人觉得自己小气。不管自己怎么说,别人都觉得是舍不得花钱,好像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

     在整个父母圈都被焦虑占领了的情形下。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父母有多少?

     又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和强大的内心呐!

    

     看到上面这个账单,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很多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也不过六七万。

     花费一半在学习上都不现实,何况只是一个暑假。

     所以,这里面也有教育炫富和攀比的影子。

     这种心态是比焦虑还要可怕的。

     我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疯狂的夏令营计划和游学计划。

     之前有一个公司找我,说计划招募夏令营活动。

     一个孩子一个星期收费是8888,还不包括去那边的一些附加费用。

     算下来就是一个星期1万出头。

     如今看来还是便宜的。

     而且现状是,不仅仅有钱人才这样花钱。

     焦虑的普通父母更多。

     有一个小学同学前段时间在群内给我们算了一个帐,说他在外边工地做事,就是租住在工地附近的城中村。

     很多都是一些准备拆除的房子。

     生活的质量极差,就为了每个月能省一点钱。

     可是暑假来了。

     周围好几个家庭都花了不少钱去给孩子报好几个培训和游泳班。

     有一个游泳班8天是2000元。

     而附近一个家庭房租是每月600,两室一厅。

     这样的房租在一个省会城市,就算是城中村,也是非常简陋的。

     但他们就是每个假期都义无反顾地把钱花出去。

     一家人就是过的再苦,也一定不能苦孩子。

     再不花钱,也要给孩子的教育花钱。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一条好的出路。

     给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是对的。

     只是要防止自己迷失了方向。

     很多人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花钱。

     而是为自己的焦虑和盲目跟风买单。

    

     记得一本书中有一句话“我们当前的教育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希望‘立竿见影’,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少闲心。”

     焦虑,已经成为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

     而焦虑产生的根源是父母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以及“攀比心理”作怪。

     已经出人头地的父母,期待孩子能够稳住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能比自己更好,所以焦虑。

     而没有混出来的父母,期待孩子能混出来就好,也焦虑。

     没有孩子的时候,也许只是焦虑没钱。

     而有了孩子,就怕孩子受委屈。

     所以要花钱买一个安心,缓解一下自己的焦虑。

     至少,我们给孩子报班了啊,至少已经采取了行动。

     可这是孩子需要的吗?

     如果你的心态无法摆正,就是月薪30万也还是会被教育焦虑包裹。

     养孩子,跟钱的关系一般,跟父母本身的素养有关。

     好的父母,给了孩子好的品行、习惯,孩子通过努力,也能成就自己的价值。

     而你给孩子的陪伴与爱极少,而只是用一堆钱来给孩子上好的学校、名牌加身。

     这样的孩子就能成才?

     金钱无法直抵人的内心,反而只会勾起一些无端的欲望。

     而你看孩子的那一眼,给孩子做出的榜样,父母的人格魅力,你手心的温度,你怀抱的温暖。

     这些才能穿透我们的肉身,直抵人心。

    

     孩子的教育,我们常常会盯着孩子。

     而实际上,父母往往是问题的关键。

     比如焦虑的父母,必定会将焦虑转移到孩子的身上。

     我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就因为我爱你。

     很多父母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着孩子,自以为很高明,其实早就离偏离了正轨而不知。

     亲手把孩子的思维禁锢,把他的童真掐灭,剪掉孩子的翅膀,却怪他不能飞。

     父母的层次高低、品格优劣、心胸宽窄,不仅仅决定了他自己过的如何。

     更会对孩子有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父母勤读书,多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

     可以看看皮亚杰、蒙台梭利、温尼科特、卢梭等名家的书。

     思考教育的本质,去了解孩童。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在用心的陪伴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跟实际教养对比一下。

     不能尽信书,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当我们跟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彼此间会形成一种紧密认同。

     而这种紧密认同的产生跟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兴趣的认同有关。

     比如爱读书的父母,培养了孩子爱阅读的兴趣。

     这时彼此就会通过亲子共读建立起这种亲密关系。

     有不少的父母,直接加我微信就问,怎么养好一个男孩?有什么绝招吗?

     养孩子,哪里有什么绝招可言啊。

     还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战战兢兢。

     从教训中得经验,从实践中获得感悟呢。

     作为一个爸爸,我常常惊讶于孩子的成长。

     我没有奢求他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人,而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希望我陪他的每一步能不违天性,不忘初心。

     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父母要去努力发现。

     找到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唤醒孩子的内心。

     而父母,是那把钥匙。

     而给孩子花钱,也考验着父母智慧。

     - END -

     作者:鱼爸,家有小子一枚

     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

     爆文推荐

     三招摆脱宝宝夜醒苦恼

     是否富有不重要,

     父母格局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母婴与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