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也赢不了!(值得所有父母一读)
2017/8/24 母婴与育儿

    

     杨澜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她的女儿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然后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上中学。有一次她在餐桌上问女儿,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女儿想了想,说在本地的学校,老师总是让我们别犯错误;在国际学校,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这句话让她心生感慨。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怕自己犯错误呢?

     因为犯错误就意味着失败。

     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输了,不会是受人尊崇的王者。

     当然,所有人都怕输,只是我们中国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压力,更加怕输。

     然而,我想说的是,现在输不起的孩子,长大了也赢不了。

     孩子无法坦然面对失败,难以经受挫折,首先是发展过程中难免的、正常的。孩子的情绪越丰富、敏感越可能有上述表现。恰当陪伴和引导就好。如果父母应对不当,则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固化,导致孩子长大后,真正变得“输不起”。

    

     孩子对于输赢的情绪反应,再正常不过

     输不起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给孩子制定容易达到的目标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关注和认可。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缺乏能力,难免会经常受挫或失败,并因此产生各种消极情绪。

     加之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失败很介意、不满,或者责备、惩罚,更会加深孩子的内疚和愤怒情绪。从此,要么因此痛恨失败,不允许自己失败,失败后会更加难以承受;或者因惧怕失败,养成了遇事逃避、退缩等个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难免会给孩子设定一些成长任务或目标,小到几岁以后就不许尿床了,几岁之前要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几岁要认识多少字等等。有时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过高或不切实际,让孩子难以达到或完成,孩子就会从中体验到失败和受挫。恶心循环,父母对孩子失败的不接纳或不恰当处理,更加让孩子害怕失败。

     循环往复,孩子便沉沦在自卑、害怕失败、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低落的价值感成就感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情感下难以获得成长、快乐和自信了。

     不把失败妖魔化,认可并接纳它

     没有人喜欢失败,这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不喜欢失败,但要接纳失败带给我们的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再正常不过,并且它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有了这些情绪的宣泄,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回复过来。这种保护对于孩子来说更加重要。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但父母常常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对于失败的体验。

     比如,因为担心孩子不能承受失败,早早的替孩子铺平道路;因为心疼孩子面对失败时的挫伤,自以为是的替孩子去解决问题;或者有的父母干脆认为因失败产生的情绪根本不值一提……

     种种这些过度保护、控制的做法,都是在剥夺孩子的失败体验。一个很少体验失败的人,当然会难以承受失败,或者很容易被失败重伤。

    

     父母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挫折本身

     所以,当孩子沉浸在失败的情绪当中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共情和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哭了,我们可以抱紧他;孩子愤怒,我们可以默默的陪伴他;孩子沮丧,我们可以做个好的倾听者。总之,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告诉他:“一点挫折都经不起,算什么男子汉”或“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太娇气”。

     不如这样回应孩子的失败情绪:“我很爱你,我知道你感到有点沮丧/失落/伤心/愤怒……,我也很……。别担心,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2.跟孩子说说父母曾经失败的经历

     孩子的各种情绪可能源自对于失败和未知的恐惧,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爸爸妈妈也曾经失败过,当时我有怎样的感受和情绪,我是怎样度过的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将来再次面对失败时的经验。

     并且认识到失败并是什么难堪的事情,连自己心中的偶像(爸爸妈妈)都曾经失败过,这不算什么。孩子也会因此和父母的心更加贴近,以后遇到的挫折才更愿意和父母倾诉。

     3.多夸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努力

     不要只去关注孩子最后成功与否。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争取看到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具体成功的点。

     把一个事情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努力,坚持,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所达成的效果等,作为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对象,并具体地跟孩子描述出来:“你刚才做……的时候,认真的样子真帅!”“虽然中间你有点累,但你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个东西虽然没做好,但是刚才你这个地方的想法真棒!”……

    

     恰当处理好孩子对于输赢的理解,孩子会走的更远

     不必为了孩子抗挫而故意挫折教育

     不需要刻意地把孩子放到村子里,或者非让他吃糠咽菜好几天。这样对孩子来说不会有多大的帮助,甚至孩子会因此而埋怨你: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可以在城里享受很好的时光,我也有这样的条件,你却把我放在村里。

     事实上,只要给孩子自己生活、做决定的机会,挫折自然而然就来了。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构好的安全感,让他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获得亲密关系,以何种方式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问题。关注女装时尚搭配师aanzss,N种穿衣小技巧等你发现。

     总之,自信的孩子,敢于说“我可以”。在过了自己的这一关——即对外在的安全和自己的能力有了确认之后,孩子才敢探索外界。若孩子内向、拖延或散漫,鲜少有成功体验,则很难建立足够的自信心,更别提向外的积极的学习和探索。

     - END -

     爆文推荐

     这样大写的婆婆,给我来一打

     越来越多的女人离婚后,都选择不再结婚,原因让男人都沉默了

     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母婴与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