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女医生也怕生娃: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2018/3/19 母婴与育儿

    

     很多产妇都有点害怕产科医生,因为当你痛得翻来覆去的时候,她们在旁边云淡风轻地说:

     “哎哟,生孩子都是这样的!”

     “别喊了,这才刚开一指呢,还早着呢!”

     “就听你叫唤得厉害,也没听说谁是痛死的啊!”

     产科医生在帮病人分娩的时候足够淡定,等自己生娃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场景?

    

     自己挺着个大肚子,

     查房的时候依旧耐心讲解。

    

     生产前一天还进行了4台手术!

     上午就有3台,而且全部都是急诊

     同事打趣说:我们大肚子真不错,六个病人做四个。

    

     做完一台手术,毛艳红坐在地上直喘气,

     艰难地扶着墙爬起来,继续下一台手术。

    

     第二天,同事们在办公室没见到毛医生,

     才知道毛医生突然吐血(胃贲门撕裂),

     凌晨就和老公一起回到医院待产了。

    

     虽然吐血,她还是坚持顺产。

     因为顺产对身体好,

     而且她还想要二胎,

     “剖腹产还是烦人”。

    

     但真正进入待产,开始宫缩,

     坚持顺产的立场就动摇了。

     阵痛时,强烈的疼痛袭来,

     毛艳红大吼“我要死了”!

    

     毛艳红拎起手机:

     我想做手术,我不能生,

     我实在受不了了!

    

     她用专业知识告诉家人:

     顺产条件不符合了,快帮我剖了吧。

    

     但产科大夫们都身经百战,

     压根不理她的哀嚎。

    

     主任劝她站起来活动一下

     毛艳红吼:不,还站个屁!

     为什么不给我剖?要死人了!

    

    

     看到主任过来,毛艳红赶紧哭诉:

     “疼得比刀子割还疼,只要让我剖腹产,

     你让我少活一年都可以!”

    

     还没进入活跃期就这么强的宫缩了,

     毛医生坚持必须要剖腹产。

     什么条件都接受

     全麻都可以。

    

     然而……暂时没有手术间!

    

     突然,毛医生破水了

     羊水二度粪染,必须剖了

     毛医生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

    

     最终,在30名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

     毛医生顺利产下一名男孩。

    

     母子平安。

     可哪个女人生孩子,

     不是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

    

    

    

     考验没有到此结束

     新生儿黄疸严重,怀疑溶血

     赶紧去做检查,全家提心吊胆。

    

     看着襁褓中的宝宝,

     想着怀孕到现在的种种艰辛,

     看着小家伙在襁褓中偷笑,

     毛医生气得说:还笑!你笑个屁!

     本来是想打一巴掌,

     结果伸出的手却给宝宝塞了塞小棉被。

    

     毛医生的故事来自于纪录片《生门》,这部纪录片的豆瓣评分高达9.2。

     这部纪录片将镜头直指这个特殊群体——产妇。在导演陈为军看来,医院的妇产科就是一个“高度浓缩了的滚滚红尘”。

    

    


     导演在家附近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蹲守整整两年,素材累计了500多个小时,跟拍了妇产科80多个女人生孩的经历,最终才完成影片制作。

     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产妇生产的经过和面临的风险,还通过不同家庭的遭遇,反思中国家庭在生育方面的种种问题。

    

     对于纪录片名字的来源,导演陈为军解释说:

     孕妇在生一个婴儿的同时,自身也承担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所谓“门”,对孕妇和新生儿来说都是一道坎。跨过来,就获得新生;跨不过去,面临的就是一片黑暗。

     而在这道门中,每个孩子和母亲,都是历经劫难的生死之交。

     “子宫是保不住了”

    

     《生门》里有个母亲,叫做夏锦菊。33周,孕6产2。

     她已经有两个女儿了,这一胎是她的第三个孩子。由于之前剖腹产,她的独肚子上伤痕累累,摸着这些伤痕,她笑着说:“都是为了孩子”。

     怀孕26周,夏锦菊就开始卧床休息。因为这一次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孩子的胎盘直接长在了上一次剖腹产手术的切口上,而且胎盘穿过了子宫基层,到膀胱里去了,即便是做手术,也很容易导致大出血。

     但是夏锦菊非常乐观,“要生孩子上手台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第一胎。”

     她不觉得有多可怕,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能下不来手术台。

    

     可当上了手术台,宝宝30秒就顺利出来了,夏锦菊却开始大出血,孩子刚分娩出的一瞬间就出血1000毫升。医生说,子宫保不住了啊,必须切掉子宫。

    

     即便有生命危险,出于母亲本能,夏锦菊还是想要保留子宫。“我才33岁,你们能不能再努力一下。”

    

     为了止血,医生不断用纱布堵住出血口,直至填满整个腹腔。父亲被医生叫进去了两次,告知病危一次。

    

    

     很难想象,此时此刻,父亲在女儿的病危通知上签字时,是种什么心情。

    

     孩子出生后被护士抱走洗身子,孩子一切正常。

    

     另一边,母亲在手术室里和死亡搏斗。

    

     鲜血淋漓的夏锦菊,两次停止心脏跳动,一次次从死神手里爬回来。

    

     最后,在经历了相当于全身换了4次血的失血量后,夏锦菊终于被抢救回来了。但她也永远失去了伤痕累累的子宫。

    

     从重症监护室回来后,夏锦菊才知道这次有多么惊险。她似乎淡淡地说,哎哟,都过去了。眼角却流出泪,“真的自己老是把自己弄的那么惊险”。

    

     生门,是生之门,也是死之门。

     夏锦菊的脚踏进死门两次,还好被医生救回来了。

     原来每个婴儿的到来,都是母亲冒着巨大的危险,才让孩子有机会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保大人还是保小孩?”

    

    


     《生门》里的陈小凤,来自贫困的农村。

     陈小凤是中央型前置胎盘,患有糖尿病,而且还是怀对的双胞胎,孩子随时都可能早产。

    

     医生给陈小凤的丈夫说,“做手术至少需要5万块手术费,如果搞不来钱,恐怕要调整你的期望值,做最坏的打算,想好是大人为主,还是小孩为主”。

    

     可是住院的五块钱都是四处借来的钱。听了医生的话,陈小凤的丈夫眼含泪水,五万元,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就是天文数字。他们想要这两个孩子,可家里实在太穷了。

    

     于是,陈小凤丈夫的哥哥跑回老家,一家家找亲戚。亲戚家庭也都不富裕,有的给几百,有的几千,有的亲戚拿出盖房子的钱,有的拿出给孩子结婚的钱,借了好几十家,终于凑够了。

    

     虽然孩子属于早产儿,好在命运垂青,孩子都很健康。虽然一家人负债,但是两个孩子的诞生,也让家庭充满了希望。

     这个家庭虽然贫困,但是却如此敬畏生命。

     两个孩子带着亲人们的善意和爱来到世界,定然能一生平安。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有多难?

     生之前,各种腰酸背痛脚抽筋、妊娠反应、腿脚浮肿......宫口开后,还要忍受巨大的阵痛。

     生之时,如果运气好顺产,宫缩将带来剧痛;如不顺产,就要承担剖腹产的风险。

     生完后,还要面临身材走样、内分泌失调、乳腺炎、子宫内膜炎、产后抑郁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由于怀孕、分娩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每天有约830名妇女死亡。

    

     每天830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是23/10万,也就是说,每4000个孕产妇中就会有一个死亡。

     “儿奔生,母奔死”,女人生孩子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这句话真的不是玩笑。对于每个妈妈来说,生孩子不仅意味着添丁大喜,也意味着疼痛和各种潜在危险。

     拍完纪录片,导演陈为军说,“我自己只有一个孩子,但拍完这部片,我感觉像是生了40个孩子,活了好几辈子。”

     他说他最大的体悟是,“女人是值得我们去怜惜的,永远要讴歌女性。”

     每个孩子来到人间,都是母亲豁出性命的勇气换来的。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愿天下所有母亲珍惜孩子,所有孩子都能孝敬母亲。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母婴与育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母婴与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