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孩子开始跟你说“不”
2018/6/29 17:35:00 母婴与育儿

    

    


    

     作者鱼爸,来源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1

     前几天,邮箱收到几位妈妈留言。

     一位妈妈说,孩子3岁多,突然像变了一个样子。

     以前听话乖巧的儿子不见了。

     现在不管妈妈说什么,他总是喜欢说“不”

     叫他吃饭,他就说我才不吃饭呢。

     叫他穿裤子,他偏偏光着个屁股在客厅跑,说我才不穿裤子呢。

     叫他喝水,他也偏偏不喝。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好一阵子哄着才行。

     还有一位妈妈说孩子才1岁10个月,之前东西都愿意跟人分享,最近好像有思想了,干啥都说不行,一旦有小朋友碰他的玩具,“不行!不行”

     然后哇哇大哭,有时候真的感觉得罪人,不知怎么办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想起自己那时候刚刚做爸爸。

     有一次跟同事聊天,我说我家那小子最近很叛逆。

     同事哈哈大笑地说,“你儿子才两岁,就叛逆了!?”

     他觉得不可思议。

     那时候他还没做爸爸。

     所以我感觉跟他讲不通,就没讲了。

     后来,他做了爸爸,有一次在电话里跟我说:“怎么办!我儿子才1岁多,就不听话,总是跟我们对着干!”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了父母就变得心连心了。

     2

     其实在1-3岁的时候,孩子们会进入第一个叛逆期。

     从这时候起,孩子就开始介入了自己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

     我特别喜欢观察婴儿。

     特别是那几个月看上去还不能乱动的孩子。

     有时看上去真的有点“呆”。

     其实他们的心早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冲动。

     只是他们的身躯还太柔弱,不足以支持自己去冒险,只能被动做出反应,而不能主动采取行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最渴望的事应该就是自己做主。

     有了自己的意图,试图摆脱外部世界的约束,试图显示自己的力量。

     特别是孩子发现了语言的威力时,就会非常喜欢说“不”、“不要”。

     因为这能让自己摆脱控制,表达自己的意愿。

     所以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孩子开始跟你说“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就是成长。

     反而是父母有时候焦头烂额地不知该怎么办?

    

     3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请记得接纳而不是压制孩子去顺从。

     当我说接纳的时候,有的爸妈肯定会说,未必孩子说不穿衣服,也要接纳?

     当然不是,这个接纳是自己从内心接纳孩子这个成长阶段的特征。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就不会动气了。

     就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

     比如小小鱼有时候也跟我们对着干。

     “我不吃这个菜!”

     “好吧,不吃就不吃,可以吃其他的。”

     “其他的我也不吃!”

     那就先别吃,按照规矩,到点了收碗筷。

     当然,这个规矩是我在坚定执行。

     而妈妈呢?

     会在一旁做一点提示(不是否定,因为爸妈要统一战线)

     只是提示晚上会饿肚子,该怎么办呢?

     提示他肚子里的小精灵会不会生气?

     整个过程,都不要发脾气。

     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跟我说不。

     我要做的是平和地跟你沟通。

     这样的关系下,孩子不会被父母的权威镇压。

     要知道好的教育绝不是强迫,而是引导。

     有时,我叫小小鱼过来帮忙摘菜。

     他也有说不的时候。

     我会问他为什么?

     “我不会!”

     “来,爸爸教你!”

     “我不想做!”

     “可是爸爸现在需要你的帮助。”

     而实际上,他的确是怕自己做不好,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所以我选择耐心地教会他。

     这样坚持下来,学会了之后,体验到成功乐趣的孩子反而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妈妈说很后悔,读中学的儿子竟然不会做一点家务。

     原因是自己觉得他做不好,反而添乱。

     比如有一次他洗碗,就把洗碗水洒地上,而且还把袖子弄湿了。

     当时妈妈就很生气。

     “你一点事也做不好,什么都要我跟你姐做!”

     听到这句话,他反而心安理得了。

     因为有姐姐做就好了。

     如果妈妈当时耐心地说“来,妈妈教你,你得挽好袖子,而且要小心地板,下次加油!做得很棒!”

     这时孩子的感受会不一样。

     他会觉得自己也能做好这件事的。

    

     4

     请记得发展孩子的独立性,请允许孩子掌控自己的世界

     我一直想试试看,我的权利限度能放多宽。

     我们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试试看。

     有一次春游回家。

     小小鱼跟一个同学结伴回家。

     因为同学的妈妈下午要上班,孩子只能带到公司。

     而我们下午刚好有大把的时间。

     当时老师提议,你们可以去相互做客呦!

     面对我们的邀请。

     没想到同学的妈妈说:“你想去的话就去吧,这也是一次不错的考验呢!”

     于是,那天两个小伙伴迈出了成长的重要一步。

     一个是独自去同学家做客,一个是第一次邀请同学到家。

     那天,他们就自由的玩着。

     而我就一直在忙着给他们做饭。

     我之前在家里给小小鱼布置了一个区域。

     专门给孩子使用,让他放置自己的东西。

     这样其实会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

     他会跟同学分享,但有时又会争执。

     说就是不行,不能跟他玩。

     当孩子说不分享的时候,你得明白,这并不是自私!

     瑞士儿童心理专家让.皮亚杰经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

     0~6岁的儿童,几乎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构中。

     恰恰是因为有了这种激情和全部投入,孩子才能形成自我、走出自我,才会塑造出我们所期望的创造力、幸福感、独立性、意志力。

     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只有当儿童占有自己的东西,

     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

     他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

     而这也是儿童自我的诞生标志。

     一旦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形成,就会开始划分你的、我的了。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如果没有得到尊重。

     那孩子的行为就会偏离,发生紊乱。

     比如我常常遇到一个孩子。

     他在游乐场口渴,拿着其他孩子的水壶就要喝水。

     但是他不会说。

     而当一个奶奶喂自己孙子吃东西时。

     他也张嘴吵着说要吃。

     他的世界里没有物权意识。

     觉得这些都是可以随便获得的。

     有人也许会觉得这没什么,显得胆子大。

     其实害处更大。

     而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之前,一定要先让孩子拥有。

     而且孩子维护自己的物品时,可不要指责他小气。

     比如小小鱼最近要参加义卖,需要准备10样东西。

     他在家里找了很久,都有点舍不得。

     妈妈说他有点小气呦!

     我说没事啊!好好想想,总是能找出来的。

     最后他还是忍痛割爱,自己做出了决定。

     每天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要好好爱孩子。

     那就看看,当孩子说不的时候,自己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这绝对是一种考验,也会给你一个答案。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热售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母婴与育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