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知多少?
2016/11/17 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早上闹铃响了天却还没亮,窗外清晨七点的天色暗得活像五点钟,身处北京的朋友们都知道,今天又是一个雾霾天,又到了口罩出街的时候了。而且听说最近几天都有霾哦,不过你对雾霾又了解多少呢?
凛冬将至,生活在北方的你们,准备好迎接雾霾了么?关于雾霾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呢?
之所以厉害是因为足够小
现在大家都知道,雾霾是因为大气中含有许多细颗粒物,目前大气的污染物指数是按照PM2.5浓度来发布的。这里的PM是英文“细颗粒物”的字头缩写,而2.5则表示颗粒直径为2.5微米(这个尺寸是人类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为什么PM2.5如此令人担忧呢?其实恰恰是因为它足够小。
科学家告诉我们,当空气中细颗粒的直径小于10微米时,它便能够到达咽喉,因此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当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甚至是纳米量级时,人类咽喉表面粘膜细胞的纤毛及其分泌的粘液也阻挡不了它们了,这些纳米颗粒便可以到达下呼吸道的细支气管内并沉积到肺泡上。
PM2.5颗粒物的表面携带着许多有害的有机、无机分子,可以像细菌一样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它们可以导致呼吸道的炎症。由于是无生命的非生物体,其危害甚至高于细菌。特别要指出的是,那些到达肺泡的纳米颗粒,不仅由于沉积在肺泡上而引起病症,而且它们可能穿越肺泡进一步由此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血液。如果颗粒带有苯并芘等类污染物,就具有强致癌性,可能对生命造成更大的伤害。
科学家如何应对雾霾
当雾霾出现,我们普通人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也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而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胡国庆研究小组,他们为了了解PM2.5是怎么影响人体健康的,开展了有关纳米颗粒与人体肺表面活性剂单层膜作用的研究。最终,研究不仅弄明白了PM2.5进入肺泡的原理,还有一些其它发现。
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及其脂蛋白冕的形成,不仅影响肺表面活性剂单层膜的生理特性,还将对随后的颗粒表面生物分子交换、与肺细胞的相互作用、颗粒进入不同组织和器官等过程产生影响。
许多朋友可能不明白上面的研究结果有什么含义。但是大家可以试想,雾霾中非常非常小的污染物可以进入人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同理,如果是非常小的药物颗粒,是否也可以以此为原理进入人体实施治疗呢?
事实上,这个原理也确实和纳米药物相关。所以,这个研究不仅揭示了PM2.5纳米颗粒影响人体健康的机理,还对于纳米药物的治疗方式给出了建议:在设计基于纳米颗粒的吸入式给药方式时,应当考虑纳米颗粒-肺表面活性剂脂蛋白复合体的特性。
当然,像胡国庆一样关心雾霾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他们有的致力于研究雾霾的成因,有的关心清洁能源,有的则希望让雾霾对大家的影响再小一些。我等吃瓜群众也盼望着有一天雾霾可以得到科学的治理,让城市里深受雾霾困扰的人们更放心。
★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往期热门关注:
这几天中国人很牛,整出了几个世界大新闻
杨振宁为什么反对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
小伙伴们守护南海必备的科学素养:它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它是我们的!
快来围观石墨烯的朋友圈
为圆女儿一个梦,他用8年时间造了一辆神奇的独轮摩托车
猪眼看世界:震惊BBC的中国黑科技
好大一口锅:找到外星人全靠它啦!
百名诺奖得主力挺:转基因作物再上风口浪尖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洗衣液中的荧光剂到底有没有毒?
可以救你一命的神之技巧,开车一定要学会
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易点微信编辑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是中科院与北京市共建的正局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整体统筹、协调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营等工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