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的脚气怎么办?
2022/11/1 11:55:00 北京114预约挂号

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主要累及趾间、足跖、足跟及足侧缘的一种皮肤病,是真菌感染的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脚气有什么症状?
潮湿炎热地区,成人高达50%~60%,常为夏重冬轻。可为一侧,但经常由一侧传播至另一侧,因而双足患脚气比较常见。
常见有四种类型
01
水疱型
常见于足跖及足缘,初为小水疱,散在或聚集成片,可融合成较大水疱,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破裂,水疱破裂后会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此时容易导致感染,导致皮损周围红肿,疼痛。水疱经过数天后可自行干涸,然后脱屑,并向邻近蔓延。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局部形成脓疱,瘙痒非常剧烈。
02
角化过度型
无水疱及脓疱,足部常年干燥,皮肤角化过度,表面粗糙无汗、脱屑,甚至在冬季发生皲裂,也因裂隙较大往往出现出血,可有疼痛。皮损多位于足跟、足跖及足缘,一般无明显瘙痒感。
03
浸渍糜烂型
多因出汗较多、长时间浸水、穿不透气鞋子等原因,足趾间皮肤湿润出现浸渍发白,表皮松软,揭去白皮,露出红色糜烂面和渗液,甚至出现裂隙,奇痒难忍。此时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并发出刺鼻的臭味。
04
丘疹鳞屑型
足跖小片状脱屑,呈环形黏附于皮损边缘,周围可出现红斑、丘疹。常伴有痒感。此型比较常见。
四种类型的脚气可互相转化,如夏季表现为水疱鳞屑,冬季则出现干燥脱屑。脚气常常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丹毒、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行走困难和发热等。

脚气是怎么得的?传染吗?
由于足部角质层较厚,汗腺多,又无皮脂腺,双足经常穿着鞋袜,致使足部皮肤不透气,汗液蒸发困难,使之局部温度高、湿度较大,角质层经常被浸渍变软,表皮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为真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脚气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部或与他人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拖鞋等生活用品导致传染。
另外,炎热、潮湿的环境,出汗或汗液长时间浸泡皮肤,穿不透气的鞋,患有糖尿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热带气候等危险因素,都会导致病菌通过皮肤与皮肤的直接接触而传染。

如何治疗脚气?
当怀疑患上脚气时,可以取材足部的新鲜水疱或皮屑,显微镜下镜检,发现有菌丝或孢子时,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诊断为脚气。
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
水疱鳞屑者,选择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水剂,如联苯苄唑溶液、复方水杨酸酊剂、达克宁霜等;
浸渍糜烂型,先用3%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皮肤康溶液等湿敷,待患部干燥收敛后,再用达克宁霜、布替萘芬、特比萘芬软膏等外用;糜烂型者可先用足癣粉或枯矾粉,待干燥后再用抗真菌软膏等;
对于角化脱屑者,可用布替萘芬、特比萘芬、酮康唑、克霉唑、复方苯甲酸软膏等外涂,必要时晚上封包,即晚上涂抹完药膏后,外面再缠一层纱布,裹一宿,早晨起来再将纱布弃掉。

对于皮损面积较大或单纯外用抗真菌药物不理想时,可使用系统抗真菌药物,即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使用方法为100mg,早晚各一粒,吃完早餐、晚餐后立即服用,或喝完牛奶后立即吞服,使用2~4周;
○特比萘芬为250mg/天,也是使用2~4周。
脚气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坚持用药1~2个月,中途不宜中断。当脚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
如何预防脚气?
预防关键在于要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一旦得上了脚气,就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
平时我们要穿透气性较好的鞋袜,经常保持足部干燥,勤洗脚,勤换袜和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盆、脚盆、拖鞋、浴巾等生活用品;勿用手抓脚,以免导致自身传染,定期清洁、消毒鞋袜;同时生活中还需注意尽量避免接触肥皂、浴液等酸碱性洗涤用品,防止对皮肤屏障的破坏。

作者 |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邱实
编辑/排版 | 夹心、布丁、蛋挞
本文来自“北京114预约挂号”,如需转载请联系bj114yygh@sina.com
推荐阅读

俗话说:“手术医生看病,麻醉医生保命”,这是真的吗?
不同的手术适用不同的麻醉剂,可都是大学问呢!

肚子总是咕噜叫,可不一定是饿了!
肚子咕噜咕噜叫有这几种原因。

长了针眼别不当回事儿!
到底是不是人们常说的“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呢?

得了甲沟炎,该怎么办?
拔倒刺一时爽却容易导致甲沟炎。

阅读原文查看北京市顺义区医院信息(可挂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114预约挂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