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冥想持续30年以上,你呢?
2022/3/28 19:59:00 小务虚

     反思是什么?

     反思到底

     反思什么内容?

     如何反思?

     反思跟冥想有什么关系?

     我们运用思维工具,到底要达成什么目的?

     反思是毁三观,是在第二曲线中努力,而不是在原来的第一曲线,不管是对于公司,还是个人,抑或是对于人生本身,它意味着否定自我原来的一切,怀疑自我的一切行为,然后开始审视它。

     然后问:

     “我为什么这么做?”;

     “反过来是否也是可接受的,是否也是正确的?”;

     “是否可以反过来做”

     然后开始尝试着“反着做”,开始尝试着进入所有我们原先认为“错,甚至是怕或抗拒的事情”,而这类事情,就是大脑里面去甲肾上腺素驱动的害怕的事情。

     老子说,当你在追求美的时候,你就会害怕丑,担忧丑;因此,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身退。当我们可以接受丑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美丑之分了,此时最核心的,就是打消害怕感,这是对大脑影响最严重的东西。

     无区别心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打消时刻笼罩大脑,干扰大脑,让我们时刻焦虑不安的恐惧与担忧。

     而且这只是其中的一步,对大脑来说,它必须一个事件一个事件的修正,相当于一条神经元一条神经元的编码,直到可以产生改变本性的质的变化。

     一个一个地进入,一个一个地攻克,一个一个地编码,直到我们不会产生负面情绪地做着原先抗拒的事情,甚至是愉悦地做着,高兴地做着,就像我们喜欢的事情一样,完全沉浸在其中。

     消解对立面

     这就是真正的反思,它的核心点是所有那些我们原本抗拒的东西,我把它们叫做对立面。

     因此,对立面的人生观最核心点不是说我们故意要去对立面,而是我们要把对立面消解掉,因为当对立面也变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就意味着不再有困扰我们的所有那些担忧,那么,最终就可以达成我们梦寐以求的那个状态,即,每一个当下没有了痛苦与担忧,每一个当下内心都是淡淡的喜悦,每一个当下,大脑都是充实的,快乐的,人生时刻都是有意义的。

     它不是改变认知,而是改变行为,而且改变的是我们怕的那些行为,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本性。

     而这一切一定不是理念或认知上的改变,因为认知是没有情绪的干瘪瘪的理性逻辑。

     因此理念改变不了行为,改变不了人生,只有反思才能够对接行为背后的能量,

     因为支配人的,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它就是我们的情绪。

     因此,

     反思要改的,是大脑的结构,是神经元的链接方式,与信号传递的速度与效率。

     因此,真正有效地反思,是在重构大脑的链接网络,是在重新塑造我们的潜意识体系,生活习惯,文化体系。

     反思就是爱因斯坦的直觉,它对接的就是控制一切的能量,而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我们对能量的感知能力

     反思琢磨什么?反思的内容

     喝茶时反思与非反思状态对比,这是我经常在文章或视频中运用的对比思维,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感知的基本人性,我们要感知到痛苦还是快乐,它完全不取决于痛苦或快乐本身,而取决于我们类比或者对比的对象。

     非反思状态:在第一曲线“里面”努力,如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提升kpi,提升销售业绩,如诺基亚,它相当于在原先的模式里面努力,而不是颠覆或者创新,它是一种在其中而不自知的状态。

     它被“想要”的情绪主导着,自动化的焦虑,自动化地做着所有可以实现欲望的事情。

     比如我以前喝茶时的焦虑,这股焦虑情绪,驱动着我琢磨标题,想要赶快创作发布,获得收益。

     反思状态恰恰相反,它表达为我们不是顺着这股焦虑感的情绪,而是首先自问:

     “为什么我会如此焦虑?”

     “为什么我会想要取一个好标题?”;

     “为什么我如此想要赶快发布文章?”;

     “我如此拼命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就是反思状态,质疑那股驱动力本身,站在这股驱动力之外,琢磨它,而不是在它里面去努力,这就是老子所讲的“自知”状态。

     此时,我们就在琢磨,到底我是被什么驱动着,被什么控制着?我的念头与发心是什么?

     在这个念头与发心的驱动下,我做着所有这些事情,是对的吗?

     因此,反思就是琢磨:“动物脑的名利的自动化按钮”,看透它的控制模式,从而最终实现在它之处的努力与创新。

     因此,它最终一定呈现为对自我本性的颠覆,它一定会成就一个全新的自我,成就一番新事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