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智力最高的时候,是在构建高密度的神经元网络
2022/6/9 21:00:00 小务虚
读者提问:
徐老师好!想请教一个问题,做数学题,没有思路,一直想不出答案,一看到答案,又都懂。说明解决这道题所要求的知识我是有的,但就是没有想到是怎么从已知条件到最后答案,这条路径,是怎么走通的?这个怎么从神经脑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怎样使自己下次能够没有答案提示走通这条路径。谢谢徐老师!
徐老师回复:
我早期要解决我心中的一些人生人性疑问,我主要看心理学,或佛陀的一些书,还参加了一些传统的身心灵课程。
后来,我会看一些哲学书,或稻盛和夫这类书籍。
再到后来,我接触到了混沌大学,特别是王东岳老师的体系,我开始花2年的时间琢磨他的东西,在这期间大量查找相关资料,比如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霍金的宇宙论。
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深刻地琢磨“老子”,《道德经》这本书,是直到现在我唯一还在读的书。
同时,我把答案探索到“大脑神经科学”,我开始看所有大脑的相关书籍。
所有这些不同领域,都指向了我心中的疑问,当我不断为这个疑问寻找答案的时候,我就是在构建走向这个疑问的不同神经元路径。
我现在有无数条路径可以走向这个目标,它得益于我事先的大量编码与细致地探索与琢磨,这个构建的过程历时5年以上,其中有一半是近2年的全面打磨。
任何学习或做题,同样也是这个原理,一个词可以深刻地描述它:“沉浸的力量”,不断琢磨,举一反三地构建神经元路径的过程。
每次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而是在构建【或完善,或强化,或补充细节】神经元通路,最终形成解这类题目的高密度的神经元网络体系。
这是一个不断论证,进步与提升的过程。
到后期,当我开始在网上为大家提供“指导”时,我不仅仅需要清晰地回答我自己的内心疑问,清晰地把解决方案执行出来,我还必须把这些探索后的解决方法系统化,以便于我可以以更简洁的方式教授给付费用户,实现真正改变用户的目的。
因此,学习的目的不能是为了考试与分数,而是为了回答心中的疑问,然后不断地去寻找答案,这个为答案不断补充细节知识的过程,就是在打造高密度神经元网络的过程。
所谓举一反三或发散思维,就是在从不同角度构建神经元通路的过程。
但是即使这个状态也远远不够,只有“沉浸式的探索”才能最高效。
它的意思是,我们吃饭也在琢磨,睡觉也在琢磨,任何时候都在琢磨,此时就是最高效的构建神经元通路的过程。
最终就可以产生量变到质变的“创新式解法”。
这个过程就是我的专栏《深度思考》所解剖与探索的。
费曼学习法
我早期解剖过费曼学习法,网上也有大量介绍这个高效学习法的文章,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下,所有的方法都是术,真正的核心必须进入背后的“道”。
比如我跟你说要不断琢磨,要沉浸,然后你告诉自己“解题要举一反三,思考探索问题要发散思维”,这种自我告诫是无效的,也就是即使你知道大脑的最高效方式是不断琢磨与探索,但是你做不到。
这就是“道”在背后的规定性。

编辑




因此,费曼学习法最核心的地方在于我们在教授其他人的时候,它作用于我们人性里面的分享的乐趣,这是一种不为任何结果,只要能够让对方更容易明白接受的挑战,它借助社交的力量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效果。
因此,如果我们作为一位教师,把教授学生仅仅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那么我们就恰恰在阻碍大脑最强大的能力,因此,爱因斯坦在描述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时说,这种教育的教师,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性,他可以自主决定教授资料与方法,他教授学生知识完全是因为自己热爱,而不是因为学校要求或考试要求,他跟学生一起探索,研究与分享,他跟学生一起进步与成长,他乐在其中。

解题原本是训练思维的好方式,但是当它的动机是为了现实的目的如考试升学时,那么它将成为一种恐惧驱动,而不是基于自主的知识探索的主动追求。
因此,动机是决定性的。
这些动机会决定大脑产生什么样的激情,从而形成我们的情感,如果我们要能够产生真正的沉浸的力量,那么它一定是大脑产生乐在其中的愉悦情感,是这股情感在驱动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琢磨。
正如我前文提到了,我在这个过程历时5年以上,特别是近2年来,如果我无法让自己找到这些情感,那么我也无法如此持续性的精进与专注。
而根据我走过这些路的经验,为了我们内心找到这股做事情,学习时的纯粹的力量,是背后一切的核心,表面上,我们可能在学习,可能在做事业,或者寻找人生内心疑问的答案,但是所有这些表象的最终,呈现为我们必须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寻找到内心的那股做事学习的力量,寻找到那股“纯粹的沉浸感”。
当这股感觉全面找到时,你就会明白老子“无为无不为”的圣人境界了,我也将理解我的心境以及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了。
读者或者还会注意到,我最近写的东西,几乎都是“才米油盐”这类家庭小事,但是正如我说的,天道就在眼前,不在遥不不可及的远方,就在当下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
最高效学习法与教育的本质
因此,学习法也好,教育也好,最终它们又回归到同一个天道,同一个本质上,即我们必须找到那股“心的力量”,那股“纯粹学习”,纯粹做事业,纯粹做家务的内心力量。
我现在所追求的,就是在我的文字里面体现这些背后的东西。
当它能够达到时,它表达为“宁静的文字”。
表达为我可以安静地创作,安静地做家务,安静地洗碗,没有一点仓促感或焦虑感,这是我的追求。
这也是一切事情的本质。
新书预告
上海终于解封了,4月6号已经将校正后的书稿发回出版社
新书上市时间,预计7-8月。
届时我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关于新书:历时5年,终于找到开悟的大脑方法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