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觉醒》开售,是时候觉醒了
2022/8/3 20:56:57 小务虚

     千呼万唤始出来,《大脑觉醒》终于上线预售了,按下单顺序发货,大概一周内会开始发货,由于我是新人作者,因此,出版社只印了3000本,而我各大平台的粉丝,接近13万。

     如果你不想等太久,建议尽早下单。

     建议选择当当下单,出版社会优先发货

     出版社印好书,就先给我发过来了,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开始读起来,边读边感知我的心情,然后,我记录了如下这篇自我觉察:

    

     觉醒最起码特征,就是确保我不至于被与我欲望相关的任何事情干扰着,扰乱着,如果这股欲望的能量过于强烈,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它主宰着创作,包括为了实现欲望然后只顾着宣传我的书,而不是为了自他。

     包括此刻不顾一切的想方设法提升预售,但是我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是一本好书,自然会有结果,如果书没有价值,后续如何努力也没用。

     总之,觉醒的核心,表达为不被利益劫持与扰乱,表达为我此刻相对安静的内心,表达为我此刻觉得没什么好去为这本书推广或营销的,表达为我该培橙子依旧纯粹地陪,该做家务依旧认真仔细地做。

     我的书,不比任何其他东西重要,这就是我对【名利】欲望的编码。

    

     觉醒的第二个特征,不是我们完全不能有欲望,而是我们必须非常清晰,我们必定时不时就在欲望里面,然后要像我现在这样,及时跳出来感知这股控制能量,感知它有没有过度干扰我们,我们有没有做太过分的事。

     而感知的最佳时机,就是我处在对立面里面的时候,如陪橙子做家务,有没有焦虑感,有没有逃离感,认为我的书更重要。

     因此,觉醒的第二大特征,表达为密切的跟进欲望,跟进意识,编码潜意识。

     觉醒之人,最大的基本特征,就是他对欲望以及它背后的力量,有一个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认知,这种认知已经是我的潜意识,这样的反人性意识,让我时不时停下来,不做任何事,就为感知与觉察,就为怀疑自己。

     时刻审视自己的特征,反而让觉醒之人,树立起对自我欲望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强化敬畏感,进一步提升警惕度。

     因此,觉醒之人的内心,不是没有欲望,因为老子的圣人,也需要吃饭,但是仅仅只是果腹而已。

     因为觉醒之人,不是欲望驱动着前进的,而是表征为能量因果循环的自他能量,这股能量,在觉醒之人的大脑里,就是那个高密度的神经元网络,这个通过后天持续精进感知而构建起来的可以瞬间感知大量信息的心理表征,就是觉醒之人的信念。

     因此,我一直在琢磨的,就是我所达到的这些状态,如何更好的教授给用户,我这本书,是否可以达成这个目的?

     如果不能,还需要做什么?

     这才是我内心时刻应该琢磨的。

     于是,我想了三件事:

     共读群;

     视频/文章,真实例子解剖,辅助编码;

     《觉察的力量》星球【作业,驱动用户主动输出】;

    

     两个世界思维的运用

     我通过一个例子,来呈现我对“两个世界思维”的运用,请大家感知区别,因为这个世界出现一种现实,就是我们普遍都在讲知识,讲道理,很少有人能够写文章,写生活。

     如下这篇觉察是7月23号的内容,它基本就是知识世界的东西,道理与逻辑上的。

     于是,利用大脑原理来做事,以及如何知道我正在让神经元长突触或生长,如何在情景发生的时候,实现编码?

    

     生活世界:真实经历的例子

     8月1号21点34记录

     今天橙子他们从海南回来了,妻子前天让我去机场接他们时,我有点想偷懒,我说:“看你们行旅重不重吧,或者直接从机场打车回来”。

     毕竟,地铁过去机会要2小时,回来还要2小时。

     后来,当我想明白为什么不愿意后,我进行了反本能操作:“不管行旅重不重,我决定都去。”

     今天早上我还去打网球了,打完回来9点半,妻子问我能不能把二楼的地拖一下,我打完球回到家,一股作气,把四层楼的地都拖了,汗流浃背,洗澡吃午饭,然后休息了1小时。

     起床后,喝茶1小时,13点就开始出发去机场接他们了。

     走15分钟的路到公交站,当时特别晒,体感温度应该有40度以上,我看到了顶着太阳在扫地的环卫工,才意识到如此干净的路,原来是他们的汗水,特别是当时,我只晒了15分钟,都觉得难受。

     等公交,坐公交去地铁,大概30分钟,然后在地铁上转来转到,大概1小时后,终于到达机场。

     事前导航时,显示2小时,于是我也准备了2个小时多一些的时间,我不想匆忙赶路,我想带着觉察去经历,因此,我是慢慢地走过去公交站的,在地铁里,也是慢悠悠地走的,上地铁,下地铁,不急不慢,我的本能想要有座位,我就故意站站。

     我把这趟行程的目的,设定为感知,其次才是为了去接妻子他们。

     在地铁里面的一个小时,当我站住或者坐着空下来后,我完全在当下,我几乎没有在这个时候看手机,我一方面在跟进我的内心念头,一方面我在观察看手机的人,聊天的人。

     我能够注意到走路特别快的那批人,我也能够意识到为什么上地铁时,有些人几乎是冲进去“抢”位的。

     我的注意力时而也在地铁语音报站信息上,因为我不想坐过站。

     几乎大部分的人,在地铁里,站着【或坐着】无聊时,都在刷手机,有些与微信上的朋友聊天,有些在打电话,谈工作,有些在看视频,看新闻,有些在看小说【或者书】。

     所有这些事情,我都没有做,我的内心也完全没有惦记我最近经常牵挂的新书事项,我的注意力,自由地放在这些人身上。

     放在任何我想关注与感知的事情上。

     我看到了坐在我身边的一个人,在刷某音,沉浸在一个为了抓住他的注意力的世界里。

     当有一个爸爸抱着孩子上来时,我把座位让给他,如果我执着要有座位,此时我就会有阻力。

     我还能够感知到每个人的身体,特别是外观打扮和那些外在的装饰,我感慨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念头,但是每个人却都被念头主宰着。

     我知道,如果我也去做任何一件上面提到的这些事,那么我当时也一定在我自己里面,我就看不到所有这些外在【自他】。

     当注意力在自我里面时,它就一定看不到知他。

     我感慨我跟这些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在里面的【在其中而不自知的】,我是在外面的。

     我的主意识是在本能的潜意识之外的,而他们的主意识是被潜意识自动化控制着的。

     我的主意识的注意力是自由的,在我的把控之下的,而我观察的那些人,他们的注意力都是被劫持着的,我知道他们在干嘛,知道我自己在干嘛,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而我之所以能够知道这一切,首先在于我出发前,就清晰地告诉过自己:“此次行程,我是去感知的,其次才是接家人”。

     这是《大脑觉醒》强烈提倡的新人生观:“人生是为了经历后的觉察”。

     于是,我为这次行程预留了足够的时间,以便我的内心没有在惦记着赶快或赶路,以便我的主意识没在在潜意识里面“赶路”,以便我的前额叶的主意识,可以慢慢地观察琢磨着一切。

     同时,我只有自己,家人不在身边,【我不用担心家人,特别是橙子,他在的时候,最干扰我的注意力】,牵挂是最能笼罩主意识注意力的。

     其次,我知道如何让注意力不被自我欲望劫持,我也不好奇那些时事与新闻,我只是时刻在密切留意我的意识,我在感知:“它有没有被劫持,还是在我的控制之下”。

     最后,即使我打开手机,我也从来不敢随便乱点,我只看我需要的信息,比如看一下妻子有没有联系我,如果没有,我立即关上手机

     我不想让我的注意力被劫持,本能动物脑的劫持开关是环境,看到什么,就会激活大脑里面对应的网络,信号就自动运行,于是我们就去行为。

     比如每点击一次打开新闻app的行为,都会强化该神经元信号的效率,它就会导致我们在下一次无聊的时候,更快速更自动化的执行同样的行为。

     所以,当我点亮手机的时候,我第一警惕的,就是无聊的时候这里看看,那里逛逛,这就是在培养被劫持的习惯。

     因此,在这一次觉察事件中,我拿起手机的时候,就是看一下妻子的信息,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行为。

     期间,我还收到了一个亲友的语音,他在咨询我如何购买电脑主机,我听完后,有一股想要立即回复的冲动,但是我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没有回复,而是等到回到家后,才回复他。

     因为只要我回复了,他一定又会发过来,如此就会在那个当下,导致我有所牵挂,导致我的注意力被劫持,那么,我将失去觉察一切的能力。

     因此,我的这次有效觉察,得益于我的大量编码与背景知识,得益于我知道如何有效地避免我的主意识被劫持,得益于我大脑里面那个已经成功构建起来的高密度的神经元网络【接近本能般的快速反应的心理表征】,这是我近几年持续精进的结果。

     我开始可以清晰地跟进主意识与潜意识。

     例子的背后的那些大脑知识:

     这个例子,我运用了大量《大脑觉醒》中的思维工具,同时也调用了我大量事先已经编码好的内容【事先编码思维】。

     我对念头的长期跟进与解剖,导致我现在在控制自我意识时,对于任何可能劫持它的东西,我都无比清晰,这是我可以成功自由地控制主意识的前提,它是我长期精进的结果。

     整个过程,我的大脑都在高速运转着,它一直在觉察所有的东西,处在一种完全主动思索的状态,我在用大脑的快感原理驱动自己去进行这些觉察,这是对大脑快感原理的运用,包括我此刻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来自于对大脑锚定与升级原理的运用。

     对立面思维与对比原则,现在几乎成为我的新本能。

     过去机场的时候,我在感慨我的自由意识的强大与珍贵时,我意识到回程和家人在一起时,我将不可能如此有效地调动我的注意力,因为家人在我身边必定会干扰我的前额叶。

     然而,我也暗下决心:“正好对比一下”【对比式感知,感知家人在我身边时的挑战】。

     其中一个点就是我们有两周没见面聊天了,我觉察到了我的内心有很我事情想跟他们说,或者八卦一下行程趣事,但是我发现,如果我说了,我立即就进入里面【在其中而不自知】,于是我决定不说,把注意力留给觉察。

    

    

    

    

     用什么样的知识模型来整顿人生,这是我本书前面章节的主要内容。

     而关于如何整顿生活经历,则是我解开大脑相关原理后,全面主张的觉察思维

     于是对于第3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带着觉察去经历人生”。

     这就是两个世界思维的力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