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将信仰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2022/10/25 21:27:53 小务虚
信仰似乎是一个深奥话题,但是当我把匠心,梦想,情怀与创新等主题研究清楚后,我发现它们竟然是同一回事。
我经常强调我这5年来,不断精进所得到的一个东西,就是我越来越坚定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这就是我的信仰。
陶德在交流群提到了信仰这个话题,他所表述的内容,我非常有同感,我相信所有苦苦探寻的人,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找到了无数的答案,但是就是无法让自己彻底坚信:
“为什么要如此一般地去做”;
“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去修”;
"为什么要出世?为什么要戒欲?为什么要克己?"

为什么科学知识给不了你信仰的力量
说来很奇怪,我也是信仰科学思维的,但是为什么科学给不了我们答案?
我经常提第一性原理,强调所有一切都要架构在一个稳定的地基之上,难道这个地基不是科学?
这个地基确实是科学,但是科学知识与逻辑理念却给不了你信仰,也就是,我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解决不了我们的人性问题,当科学知识进入生活的时候,你会觉得跟你的生活完全搭不上边。
而这里的根据原因,依旧是我经常强调的,知识世界解决不了你的问题,只有真实世界才能【两个世界思维的结论】。
只有你在自己的检验中,证实出来的东西,才能给你力量感。
信仰的力量
在我长达5年以上的探索中,我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不管你学习多么知识,多么坚信这些知识,但是你依旧做不到,当然,更多时候,你以为你做到了,但却是动物脑主导的自我欺骗的结果。
比如老子的三大法宝:“慈,简与不敢为天下先”,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你就是做不到纯粹的慈与简,你更多的可能是选择性的,策略性的,你认为你理性地执行慈与简是更明智的。
更具体一点就是“唾面自干”这类事件,你会很生气,你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原谅对你做恶的那个人,难道还要对他善?
在所有这些事件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导我们行动的是能量,而不是知识道理,特别是当它是一个瞬间的本能反应时,知识更是无效。
此时,是你的信仰与信念在发挥作用。
这就是“信”这个词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能量词,不是一个知识词,它的所有素材来自于“能量 ”,来自于我们用感官对接到的那些感觉,这些感觉最终汇总成我们的信仰。
人生到底信仰什么?
你会发现科学也给不了你答案,即使你学习了所有科学知识。
那到底信什么?
或许可以把它抛给哲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因为哲学的核心是人的感觉,直觉,爱因斯坦说没有直觉,科学的发展就不可能。
这就是我们的信,我们的日常生活背后的那一点点滴滴的能量,以及它所表征的天道。
此时,这个信,不来自于知识与学习,来自于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提炼,感知与修行。
当然,更准确地说是来自于我们带着知识去检验式地生活,感知与整顿。
就是我经常说的,边生活,边整顿【感知】,边学习的两个世界思维的综合运用。
这就是由编码导出的信念。
传统修行也是这个过程,它之所以要出世,在于它无法在入世的情况下实现编码,因为所谓的“世”,我们的生活情景,就是本能的开关,当我们进入的时候,就已经被控制,这就是入世编码的难点。
而这也正是我所突破的,巧妙地根据意识的特征,在生活里面实现实时编码。
这就是信的来源,我们在面对事件时的那股力量感。
只有这个信,全面的信,才能改变我们。
而这个信,就是我们全面感知后,有目的构建起来的全新的大脑神经元网络,真正顶尖的科学家,就是由这个"信"提炼出第一性原理的,这就是哲学是科学之母的原因。
科学背后的更深奥东西
这就是我近2年聚焦的地方,我不再漂浮在大谈特谈科学理论上,而是潜伏在底层,不断地在生活里面,检验生活,感知能量,与能量对话。
如此一般,持续精进编码感知2年,形成了我今天的能量因果循环的信念,这个信念现在成了我一言一行的指南针,成了我一切行为的依据。
因此,当群里有读者说我缺乏科学思维时,我回复了一句:“佛陀的唾面自干就是针对这种的”。

他或许并不懂我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他的感觉对了一部分,就是我几乎不再谈“科学了”。
而相当部分的人,却不断地谈科学,抛各种高深地理论,却从来解决不了自己生活里面干活时的惰性问题,情绪问题。
当然,科学依旧是我的底层根基,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它确实重要,也是决定性的,但是比他更重要的是哲学层面的觉知,直觉与感知,那个与能量对话的能力。
那个人生信仰。
这部分,比科学知识难上无数倍,它在哲学之前,它才是这个世界真正高深的东西,它才是背后那控制着一切的天道,同时,也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人,普遍缺乏的能力。
我们的感知能力,正在严重退化。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普遍更有智慧,而今人表面坐拥有所有知识,却都是知识的奴仆,根本就不知道知识背后的东西。
信仰科学方法论是对的,但是当它成为我们的全部的时候,它就成了我们的禁锢。
科学与哲学本质上是同一回事,哲学是科学之母的意思在于,科学是可证明证伪之学,哲学是在目前的信息量的前提下,无法证明或证伪它,两者探索的均是统治这个宇宙的那个决定点,只是科学追求可实验,可检验。
科学使用的思维工具是精密理性逻辑,而哲学更多的是对感性素材的整顿,它更多的是对接我们的生活与现象,对接更多能量的东西。
因此,正是因为有了哲学在前面探索,后面的科学才有了不断证明它的目标与动力,它们是一系的,正如动物脑与前额叶,一系演化。
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学习科学思维,却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我们并没有不断检验验证的追问与探索式思考精神。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我们缺乏疑问与探索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而是反而带着迫切的功利性务实目标,这跟我们整个社会的世态密切相关,我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就一直在“目标清晰”地学习,为了考高分,考好大学,以便毕业后找份好工作。



星球打卡怕的解决方案
我在设计星球的人性解决方案时,它的全部着眼点,都是“能量”,比如如下这篇文章,全文都是把能量预设为解决方案的基础,几乎时刻都是在与能量对话。
而不是干巴巴的理念或知识点。
这就是冥想,编码,觉察,打卡反思与修这类思维方式的地位,它的重点是生活,琢磨生活,以获得与能量对话的素材。










最新的好文:
第一:时刻用第一性原理,来拷问一言一行:
第一性原理,为什么只有它才能解决你的所有苦难?
第二:感知的两个方向:因果前与因果后
实时觉察的2个步骤,这是我控制意识的方法
第三:我的三大法定:锚定,升级与反馈
大脑的这个能力,是开悟的关键
第四:小因果,到大因果,到主导人生的因果信念
大因果,小因果,因果前,因果后P32 | 我的因果信念
第五:知识星球:打卡怕
解决一切苦难的源头:打卡反思“怕”
第六:自我+自他 = 100%
我终于找到开悟的大脑逻辑:自我+自他 =100%
第七:如何获得一股强大的心力?
如何觉醒?这是稻盛和夫精进90年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