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教养的天道后,我不再焦虑橙子的未来了
2023/2/16 21:14:08 小务虚

     这篇文章,是前段时间元宵回老家时,与我哥G一家【G有一个大女儿T和一个小儿子Y】相处几天后,我给G写的几点关于教养孩子的一些天道。

     分享给大家。

     内容是由不同片段组成,不连贯之处,请谅解。

     共同干活的理念:

     比如一餐饭,有人洗碗,有人炒菜,有人做其他,最后孩子们帮忙摆放桌子,或收拾,或擦桌子。

     这是共同干活的一家。

     孩子大了时,在共同干活环节,可以适当地去承担与他年龄对称的活,更有点挑战的活,比如橙子现在每周2餐晚饭,自己单独把碗洗好。【这句话的背景是针对G的大女儿了,已经13岁了,但是似乎还没有培养独立洗碗的习惯】。

     并不是一定要独立洗碗,而是这么大的孩子了,是有能力承担相应的劳动的,责任感根植其中。

     我们家,在每一餐里面,至少都会让橙子帮忙做点什么,擦下桌子,或者端菜拿碗。

     到现在2年了,橙子每天洗澡后的内裤袜子,他都自己洗。

     现在我们都习惯每个人自己手洗,而我的原生家庭,没有自己洗的习惯,我早期都是直接扔洗衣机的,用了几年时间,加上为了培养橙子,我才开始养成自己洗的习惯。

     让孩子来承担相应的家务,特别是一日三餐,事情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大天道,因为不能通过命令或者要求的口气,而是基于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为家的一分子,有必要共同来承担一些活,做好做坏是一回事,但是必须分担。

     几年下来,习惯就自然而然养成了。

     第二:指点式干活【要求与命令,甚至打骂,威胁}

     比如我们在泡茶,壶没水了,要求T去装壶凉水【老家泡茶的水,是需要单独到厨房装的】,孩子会不愿意。

     有几次,爸看到没水了,他主动就去装了。

     大人主动,是因为他知道这是共同的事情,他主动干活,是因为感恩。

     这类活,对孩子来说,不是共同的活,此时采用要求的口气,孩子如果去做,他是因为怕,而不是因为感恩。

     共同干活,要传递给孩子的是:“我去做事,是基于感恩,而不是因为怕被指责或批评”。

     比如一餐饭是大家共同的,我理应出点力,这就是感恩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怕被指责才做。

     因此,即使是共同的活,最好也能够用:“请帮忙的语气”。

     指点式干活,在我们家大量存在,特别是妈指点爸去做。

     大人指点孩子。

     姐姐指点弟弟去做事。【小孩学大人,大的指点小的】

     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背后的力量是:“怕”。

     因此,泡茶没水时,我往往自己去装,如果要求孩子,也只能是:询问口气。

     能不能帮爸爸装壶水。

     能不能帮我拿件衣服。

     而我们培养孩子做事,是希望用感恩与爱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怕【基于大人的权威】。

     比如孩子的妈妈在厨房洗碗,或者在干活,泡茶的人会主动让孩子送一杯茶进去,这个行为就是感恩驱动的。

     吃完饭,有人收拾,有人洗碗,有人忙其他的,这些环节都是每个人主动去做,它背后就是我们大人心中的感恩之情。

     大人长期这样做,孩子们就会”耳濡目染“。

     当时做那些椰子饺子的时候【第二批】,因为量很多,橙子包了几个就不愿意了【创意的做完了,重复性的包,他觉得没意思】,就在边上玩,此时,我无法命令他一定要过来做,毕竟他还小,感恩的力量还不够。

     后来就让他帮忙泡茶,此时,他也是边玩边随便泡。

     可以说,让孩子干活,每个孩子都会抗拒,因为“家务或活”,几乎都是重复性的,而孩子的玩乐则是有快感的。

     孩子大了时,就要更多的学习做这些:”需要一点毅力的事“。

     此时,驱动的力量依旧是感恩。

     我们当时做了11包饺子,2包放岳父岳母家里,2包爷爷奶奶和G。1包我们自己,另外1包橙子开学拿到班里分享,妻子拿一包开学与同事们分享,还有单独给了几位比较好的朋友每家一包。

    

     当天做好,妻子就带着去同学家,分享了一包。

     这些不仅滋养我们自己,而且也在让孩子感受分享与感恩的力量,当他积累的力量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协助他克服惰性,就像大人们,可以整个下午一直到晚上,就在忙这些东西,70%都拿去跟亲朋好友分享。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一日三餐里面“,甚至在每一句话里面。

     人品与人格,就从这些东西延伸出来。

     这些东西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它最终就形成,有些人能够主动的做事,有些人是别人说一句才做。

     有些人主动去做,是因为想要回馈;

     有些人是因为怕,怕被指责,被批评;

     一个主动驱动力,一个被动驱动力;

     有些人的人生是怕驱动的,怕这怕那,畏头畏尾,被动的,软弱的;

     有些人的人生是感恩的力量驱动的,是坚定的,主动的,敢做敢当的。

    

    

     小务虚的书:

     小务虚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

    

     《大脑觉醒》是我的整个体系的知识点的浓缩。

     而《第一性原理》则覆盖我近5年来的所有探索。

     它是《大脑觉醒》的延伸与拓展,特别是涵盖我近一年来所有最新的内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