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023/3/3 22:11:13 小务虚

     本文写于2021年6月:

     小务虚多次分析过乔布斯的连续33年的“死亡追问”,他说他每天早上必定会问自己这句话:“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继续做今天即将做的事吗?”。

     我以前大多数时候,都是停留在逻辑层面来分析乔布斯的这句话,直到最近,我才开始更为切身的获得这种“死亡追问”的情感,才意识到它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非常有必要再次强调,即如果你想要有所为,想要在人生路上不走太多弯路,至少每天也有必要问自己一次这句话。

     为什么?

     我通过如下几个打卡的事例来引导大家去觉察与感受。

     用“死亡”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路

     最近多了一件事情占领我的念头,那就是广州疫情突然间变得严重,于是这几天,我会不自觉的打开新闻,关注扩散的情况,关注周边是否有中风险区,关注感染人数是否还在上升.....总之,新闻客户端写什么,都会不自觉的引导我去关注,这就是劫持。

     我在不知不觉中,内心时刻关注与疫情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查看新闻资讯时被植入的。

     比如有一位11岁的孩子感染,这引发我对橙子的担忧,担心要是橙子的话,该怎么办,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隔离时谁能照顾他,他平时都离不开我们,会造成何等的心理阴影,等等等自动化的恐惧遐想,这就是恐惧驱动力,它会驱动我们去作出相应的行为,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这些都是潜意识层面的自动化,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在生活“里面”,而不停下来,或者“不出来”,是很难意识到这些内心对话的,我是在今天喝茶的时候意识到的。

     我常常特意地用这个喝茶的慢时光来让自己处于“对立面”的焦虑中,然后我就会觉察我为什么焦虑,想要赶快去做什么,此时我顺着这些焦虑,就可以觉察到是什么劫持了我。

     “对立面”思维的核心在于打断我们的日常行为惯性,当我们处于平时的一些不想要的时刻时,此时我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然后就可以觉察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想要”的东西,正是使得我们焦虑的核心原因。

     然后我就可以反过来编码这些事件,甚至自我引导,比如疫情的本质是关乎生命,而生命正是我经常编码的一个方面,我正好可以用它来提醒我生命的意义这回事,正如乔布斯的死亡追问一样,它可以让我们发现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从来引导我们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而不是在为欲望或者无关紧要的事情乱忙或者担忧。

     疫情的再次席卷,并且突然间极为紧迫的形势,让我再次意识到,平时被我们抛到遥遥无期的死亡,似乎突然间就在身边,不再遥远,这种恐惧是切身的,它跟我们平时的假设“生命中的最重一天”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种真实的恐惧感会使得我们恐慌外,还会引发我们思考这辈子的意义,思考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假如我们真的就这样走了,我们是否有遗憾,是否这辈子白活了?

     过去的所作所为中,有哪些行为是会让我觉得后悔的,让我觉得羞愧的,而又有哪些行为是让我踏实与有意义的?

     死亡向来是个敏感的话题,但是我会经常这样想,假如死亡真的来临,我会恐慌吗?如果我一直在做着一些无意义的事,那么这样活着跟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我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很平静的面对死亡,完全没有恐慌?而我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的价值感与意义感,在每一个当下都与道链接着,此时我们内心将没有任何其他念头。

     死亡来临时,我们之所以恐慌,就跟我们处在当下有股迫切的逃离感一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实现,内心还有无数的念头与欲望,这样的人,在走的时候,内心有无数的遗憾,或许就叫“死不明目”吧。

     因此,能否平静的离开,答案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修行的目标,正是活在当下的终极状态,反过来,如果面对死亡时也能做到平静对待,那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因为“怕”正是因为内心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强烈,从而产生了对欲望的担忧而已。

     当你时刻把生活里面让你烦恼的小事对标死亡时,你瞬间就跳出各种无谓的负能量消耗,从而可以把精力专注在对人生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这就是乔布斯的死亡追问的价值,每天问自己一遍:“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为内心中的那几个念头烦躁不安吗?你还会做今天即将要做的事吗?”

     这就是“死亡追问”的真正价值,实现突破动物脑强大的遮蔽力,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人生路,甚至是在“偏离航线”时起到修正航线的作用。

     因此,死亡思维是一个“对立面”思维的极端应用,当我们生活里面有一些切身的事件使得我们必须面对死亡时,这种真实的情感时刻,会最大限度地使得我们停下来,停下我们手头所有以往被我们认为是异常重要的事情。

     只要我们跳出当下事的笼罩,开始慎重地反思当前,反思过往,这种大眼光大尺度的反思,就可以使得我们看清当下的很多事情,从而屏蔽那些次要的,留下对人生来说真正重要的。

     每天至少“自问”一次

     虽然我对疫情编码后,一直保持警惕,确保我不被相关的新闻带着走,确保我是在“里面”之外来关注相关信息,但是疫情的反复以及不断涌现的新确诊,还是会多少吸引我的注意力。

     截止目前为止,我所在的区还算是安全的,生活也都正常,基本生活也没受到影响,橙子还每天正常去幼儿园,这说明情况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虽然本区最近也在全员核酸检测。

     刚才看到这两天新增不少确诊,都是在隔壁区,有2个街道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足不出户,接近15万人左右,疫情离我似乎很近,但是我确实没有多少的恐慌,我觉得实在有点不应该,毕竟还是安全第一。

     反过来,我1天只会关注1-2次疫情的新闻信息,我不想被植入过多的念头,我经常想:“即使死,我也不想提前为死担忧”。

     我反倒觉得,我可以假设一下,假如我自己碰上了疫情,我会怎样反应?

     首先,我对自己现在的身体抵制力及健康状态倒是蛮有信心的,我觉得我体内的细胞们,完全有能力战胜这些“病毒”。

     其次,这份信心还来自于,在我看来,所有的苦难最终都将成为人生的财富,它会使得我们更丰满,是修行人觉察提升的最好契机。

     最后,如果每一个当下都把握不住,那么在未来死亡跟在今天死亡是没区别的,只有把握住当下了,人生就开始有意义,否则多活的每一刻就都是痛苦,因此多了也没用。

     因此,死亡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时刻在提醒我们,要全心全意地过好当下,不辜负每一个瞬间,不愧对每一个“恩惠能量”。

     我多次编码死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醒自己至少要像乔布斯一样,每天问一次自己那句“死亡追问”: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继续做今天即将做的事吗?”

     之所以不断提醒的原因在于,即使像我这样天天反思的人,也无法做到每天追问一次,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把死亡抛到遥远的前方,然后就开始在现实里面不断的瞎折腾,不断地贪求,甚至不断地堕落与庸俗。

     我在提醒我自己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提醒“你”。

     死亡的切身感受【不断提升能量】

     前些天被仓鼠咬了后,然后一整天就在思索它,带着切身的感受写了那篇《乔布斯的每天死亡追问》;

     今天带橙子外出,踩着单车跟他去了5公里外的一个公园,由于不熟悉路况,于是有一段路边踩边看导航,一不注意踩进了机动车道,在一个路口与一辆机动车面对面紧急刹车,然后我就一直在想,要是当时机动车没看到我们怎么办?

     实际上,妻子这两天回老家,正是因为她爷爷去世。

     于是,这几天,死亡这个词频繁出来在我的脑海里,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死亡离我们其实并不远,当我带着觉察看死亡时,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无常与无奈,这种带着真实的恐慌的感受,让我产生的真正的有情绪的人生追问,如果我真的就这样”走了“,这辈子是虚度了的呢,还是值得的?

     然后我回忆过去,回忆哪些事情,是会让我觉得悔恨的,让我觉得羞愧的;

     哪些事情,是让我觉得自豪的,一想到就内心充满喜悦与幸福的;

     如此一思索,我就非常清晰地知道,眼前我所做的一切,到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比如我回忆我过去2年的创作生涯,我发现那些为了结果而创作的文章,就是让我羞愧的,我不会自豪地向朋友介绍我有多少粉丝量,而能真正让我有感觉,有价值感的,那就是我创作出来的文章,是否能够改变用户,让用户真正变得更好。

     再比如在博弈博【四】的作业中,我讲了我眼前出现了一个【赚钱】机会,但是当我用这种生命意义的思维来追问这个机会时,我完全感觉不到任何一点动力与意义,实际上,如果我在过去10年的创业生涯中,也能用这样的思维去对接很多事情,我估计可以少走很多很多弯路;

     这个例子很平常很简单,但是如果你仔细觉察,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这样的“赚钱”诱惑,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在其中而不知,然后就被欲望控制着犯下大量愚蠢的错误。

     正如乔布斯已经走了,但是他的产品他的精神却一直活在我的内心,鼓舞着我前进,这跟他赚了多少钱,能力有多么厉害无关。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用这个“死亡思维”来时刻拷问眼前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把很多可无可有的事情剔除。

     而其中的核心点在于,这种死亡的追问,必须有强烈的情感冲击,正如我被仓鼠咬了一下后,意识到不打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种切身的死亡威胁与恐惧,就一定可以让我们进入真正的思索,而不是可无可有的无意义的”假设死亡“。

     请重点注意,无意义的假设死亡达不到这个效果,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获得这种切身感受,只要你得到了【死亡的切身感受】,它一定可以为你指明人生方向,而这里的大脑原理,几乎是科学的,详情见文章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从死亡线里拉回来的人,往往可以获得”重生“,其中的道理就是这种极为强烈的死亡冲击,可以让我们的前额叶时刻处于高维运转,从而避免被当下的动物脑劫持。

     汇总:死亡追问3要点

     本文没有涉及到底层的原理如能量的第一性原理的分析与展开,特别是动物脑与前额叶,这些小务虚在以前的文章中均已全面交待,本文直接讲了我的三个切身感受与事例,而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在于,你知道“道理没有用”,你必须获得切身的情感感受,并且不断的提升能量,只有足够的能量才能改变你,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一定要“切身的死亡感受”。

     你并不一定要濒临死亡,只要是能引发自己情感共鸣的事件都可以,只是不同事情,情感力量不一样而已。

     其次,为什么至少每天要追问一次?【有切身情感地追问】

     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特别是动物脑与前额叶,当我们能够在情感层面引发这种生命追问时,它可以阻断动物脑当下的情绪,从而触发前额叶“静下来反思”,从而去觉察我前文例子中出现的人生追问。

     并且,能量是可积累与叠加的,随着觉察与追问的次数,我们的“境界”与本性会越来越善,我们的行为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动物脑的遮蔽是全方位的,特别是一些较为深层的本性,如果不触发生命尺度的追问,我们是很难觉察到它的遮蔽与戕害作用的。

     这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因为我们的动物脑几乎就是我们的本性与之对应的已经成型的神经元网络体系,我们成年后要修正的或者说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个已经自动化的高效的完善的与神经元网络对应的行为体系,这是最难的一关,也是一辈子都必须面对的。

     而它的难度就在于我们必须应用大脑的神经元原理来针对性地修正,才能避免少走弯路,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的核心,基于大脑神经科学的人生解决方案。

    

     而乔布斯的死亡思维就是其中的一个最有效的可以突破动物脑遮蔽的方法。

     因此,如果你能持续地在生活里面发自内心地追问这句话,你的会越来越有力量,你的内心会真正变得强大。

     总之,这三个要点是:

     用死亡来突破动物脑时刻的遮蔽;

     切身感受;

     每天至少追问一次,不断积累与提升能量;

     最后,所有一切的解决方案的核心点是大脑的神经元,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才能不至于走弯路,因为,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它甚至是一个需要一辈子精进的过程,因此,在出发前,请一定要打通底层的第一性原理以及有效反思的相关方法论;

     让我真正开悟的,是深度反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