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如何用大脑原理来“转物”?
2023/3/23 12:08:00 小务虚
《楞严经》里面有一句话:“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简单理解就是,如果你能够不被外界所左右,而是能够左右外界,就是如来;
如果你能够不被外界影响,而是能够影响外界,就是如来;
最近,“转念”是一个热门话题。
也是我向来重点研究与分享的主题,我们的大脑,是可以实现一念左,一念右;一念天,一念地的效果的。
也就是,我可以通过转念,让我的大脑,瞬间产生另外一种心境,比如从紧张变得宁静,从焦虑不安,变得从容淡定。
这往往被说成是唯心主义,那是因为在以前,没有大脑神经科学。
当我打通大脑相关原理后,我发现它一点都不唯一,而是有对应的方法论的。
因此,这里的难点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转念?
或者说,为什么我们无法转念?
如果大家都能够顺利转念,那就不存在大量讨论,提倡转念的现象。
任何不断被提倡的理念,基本意味着:“我们无法实现”。
这就是背后的天道,我们都知道转念好,知道有必要转念,但是为什么当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该生气还是生气,该暴怒还是暴怒,该焦虑还是焦虑,为什么?
更进一步,转念的本质,跟正念与知行合一一致,我们今天大量的人,都在讲“追求在生活里面知行合一”,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为什么?
所有这些,背后都是同一个天道。
我先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个真实经历。
去市场买菜时,我在想什么?
3月22日9点24记录,周二
早上不到8点,妻子他们出门,我就去市场买菜了。
我决定以后,不再在网上买菜,我昨天也把某宝卸载了,如果我确实需求购买,我用妻子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我随身携带的手机干净,干净的言外之意,就是它在我大脑里,尽可能少的具有劫持我的本能自动化神经元网络。
家里大部分的肉菜,日用品,零食,基本是妻子在买,她经常网购,偶尔有些我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就上去购买。
即使是如此“偶尔”的行为,它也形成对我的笼罩,刚刚过去的整顿日,其中对我诱惑最大的,就是手机。
特别是日常的买菜,比如昨晚吃的苹果和瓜子,我吃的时候,觉得不错,于是想继续购买,想继续找那家,就自动拿起手机。
而当时,我是准备把时间用来感知的,很多遮蔽,因此而产生,而且在日常生活里面,大量存在,却被我们理所当然化。
妻子听说我要去市场买菜,说:“电动车你开去吧”。
我说:“我踩单车,反正我要运动运动,多走路走动,对我是恩惠”。
在平时,去市场,想都不用想,一定电动车,因为我会买一周左右的东西,一公里的路,用单车载着这些东西,是有些烦躁的。
但是我的大脑却不再把这些想成痛苦,我反而是决定到市场,走走,逛逛,当成运动,它完全就像我现在每天去篮球场打球一样,不是为了打球,就是为了活动一下,同时在慢节奏的活动中,启动实时觉察,为事后【正如现在的记录】感知积累素材。
在市场里面逛,当一袋又一袋的东西往身上挂的时候,我的肩膀越来越沉重,我想起了登山时的辛苦,想:“登山时那些重物要走2小时,还要上山,才是真正的难度,此刻这点重量,刚好当锻炼”。
在以前,我常常不把买菜当回事,我很着急地去到市场,很着急地想要赶快回家,赶快坐到电脑前创作。
事业心重的时候,去买菜,成了我想逃离的东西。
今天完全相反,我慢慢走,慢慢买,买鱼的时候,很多人排队,我感知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耐心”,而它源自于我一开始为这个事件设立的目的,就是去体验,不着急回家,我就是要在过程里面“耗”与琢磨。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买鱼,我时常想要插队,有一次,老板慢吞吞时,我的内心的那股着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上次买菜,妻子说:“怎么又都是买这些菜,天天吃这些,很多外地菜”;
后来妻子自己去买了一次菜,回来后说:“自己去买就好,可以买喜欢吃的菜”;
有了这个“背景”,我这次买菜,全部买最近没怎么吃过的,这就是怕驱动的。
我也在努力地想,橙子可能喜欢吃什么,最近都在想办法做些更符合他胃口的,否则他吃得很少,反而更多地去吃零食,这也是我的念头以及背后的怕。
我认为饭比零食好。
又或者说,我明白大脑对新奇快感的贪求,一种食物,大脑吃了几次后,快感值会下降,就会没有胃口,而近段时间没吃过的东西,快感值会很高,觉得好吃。
包括,做饭菜原则,我自己平时相当清淡,如果做自己吃,会很简单,但是想要橙子吃,就得变着做,甚至得加调料,否则,就得时常通过“家长的权威”与沟通来让橙子吃。
橙子吃不饱,就会通过零食来获得快感。
所以橙子去同学家玩,必定会要求在同学家吃饭。
一来“新”,二来几乎很少有家庭会像我如此清淡。
因此,我们时常会担心橙子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这种担忧,成了我在吃饭做饭时,拉扯我注意力的东西,结果我经常在吃饭时,注意力在橙子身上,在引导他吃上。
在担忧他不吃菜上。
这也是我晚饭时,无法宁静吃的原因。
我也越来越发现,在担忧的背后,更要命的,是我时常在橙子内心制造的压力与恐惧,以及我因此而失去的觉察力。
因此,我现在越来越收起这种担忧,我想:“真的会缺乏吗?还是我庸人自扰?”。




小务虚的书:
小务虚的《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型》:

《大脑觉醒》是我的整个体系的知识点的浓缩。
而《第一性原理》则覆盖我近5年来的所有探索。
它是《大脑觉醒》的延伸与拓展,特别是涵盖我近一年来所有最新的内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小务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