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细胞蛋白又是如何发现细胞膜是弯的?
2020/5/11 9:29:22 生物流BioStream
无论身处多大或多小的空间,人类都想要去认识和改变整个世界。
人类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
很久以前,人类认为地球是平的。中国古代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基于“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几何体”,主观猜想地球是球体。之后,伟大的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发现,月食之际,地球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圆弧状的,于是他推测地球是圆的。这也是人类首次为“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找到证据。

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会遮住太阳照到月球上的光线,形成月食。
公元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然后横渡太平洋,抵达亚洲,绕过好望角,最终又回到西班牙,实现了人类首次环地球一周的旅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事实。

麦哲伦船队探险

麦哲伦环球航线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最初人们却一直认为地球是平的呢?因为对于渺小的人类来说,地球实在太大了。半径越大,曲率就越小,球面直观的感觉就越接近平面。

地球
所幸,人类能够从地球外部天体的运动以及航行实践中,得出地球是球体这个结论。
纳米大小的蛋白分子游荡于细胞中,就像人类生活在极大的地球之上。
在显微镜下,科学家很容易看到细胞是个类似球形的东西,其细胞膜是弯曲的。然而,就像人类直观感觉地球是平的一样,对于细胞内微小的蛋白颗粒来讲,细胞实在太大了,它们也很难发现整个细胞膜的弯曲程度。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类蛋白,它们能够感受细胞膜局部的弯曲程度。
感受细胞膜曲率的蛋白——BAR蛋白
地球表面因山脉和盆地,局部弯曲程度迥异。类似的,细胞膜也并非完全平滑,也有凸起和凹陷,曲率有正有负。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了一类BAR蛋白,它们能够从细胞内部感知细胞膜的弯曲程度,即曲率。这一类特殊的蛋白含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域——BAR结构域,专门用来结合不同曲率的细胞膜。
根据感受曲率的不同,BAR蛋白被划分为不同的亚型。例如,N-BAR结合正曲率膜,F-BAR结合接近平坦的膜,Pinkbar结合平面膜,而I-BAR则结合负曲率膜。

结合到细胞膜表面的三种不同的BAR蛋白
在细胞中,BAR蛋白感受膜曲率需要形成二聚体。结合正曲率的F-BAR蛋白,通过二聚体形成的凹面,和细胞膜的局部突起相结合。而结合负曲率膜的IF-BAR、I-BAR,以及结合平面膜的Pinkbar,则通过二聚体形成的凸面与细胞膜相结合。

不同BAR蛋白,几何不同曲率的膜
不同的BAR蛋白结合到合适曲率的细胞膜上,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变和稳定细胞膜,以进行胞吞、胞吐、形成伪足等细胞生理活动。
例如,囊泡形成过程中,膜曲率在不断变化。感知大曲率的N-BAR蛋白成员,能够结合到囊泡中间体上合适的曲率位置,稳定其形态,并在最终的囊泡剪切过程中发挥作用。
再例如,F-BAR能够将细胞膜向里拉起来,形成囊泡,I-BAR则可以使细胞膜向外突出,形成伪足。

I-BAR使细胞向外凸起伪足,F-BAR使细胞内凹成囊泡,N-BAR稳定囊泡中间体形态
那么,BAR蛋白究竟是如何改变膜曲率的呢?
BAR蛋白可以改变细胞膜曲率
以F-BAR蛋白为例。F-BAR蛋白不仅能结合正曲率膜,还能够将平坦的膜拉起来,适应自己的弯曲程度,这一过程极其迅速,仅需要25纳秒。

F-BAR蛋白诱导细胞膜弯曲
在F-BAR蛋白改变膜曲率之前,有一个单体装配成二聚体的过程。
首先,一个F-BAR蛋白单体通过与磷脂层的静电作用结合到膜上,它一端的α螺旋结构插入膜中。
然后,另一个F-BAR单体通过中间的F-BAR结构域结合第一个单体,从而形成二聚体。此二聚体另一端的α螺旋结构也会插入膜中。
最后,两端锚定好的二聚体F-BAR蛋白,随后会迅速诱导细胞膜弯曲,使其跟二聚体中间的BAR结构域紧密结合,以贴合二聚体的曲率。

BAR蛋白使细胞膜弯曲的机制
不同BAR蛋白可诱导出不同曲率的膜
不同的BAR蛋白诱导细胞膜的弯曲程度不同。例如,下图左边的N-BAR蛋白诱导的曲率更大,细胞膜更弯;右边的N-BAR蛋白诱导的曲率较小,细胞膜相对更平坦。细胞膜想要产生不同的膜曲率,就需要不同“曲率”的BAR蛋白参与。

两种N-BAR蛋白诱导细胞膜的曲率不同,左边(a和b)比右边(c和d)更弯
不同BAR蛋白曲率的差异,源自于蛋白单体自身的角度。例如,F-BAR蛋白亚型Syndanin1是54度,FBP17亚型是27度,而FCHo2和CIP4亚型分别是37度和32度。

F-BAR蛋白有多种角度不同的单体
这些单体在细胞膜上装配成二聚体后,一个拱形的“桥”便会形成。拱形桥的弧度则由单体自身的角度决定。例如,下图中F-BAR蛋白的FCHo2亚型,因其单体曲折角度小,二聚体弧度也较小。而N-BAR蛋白的吞蛋白亚型,其单体曲折角度大,因此二聚体弧度也大。

F-BAR蛋白二聚体结构

N-BAR成员吞蛋白Endophilin的结构
总结
就像人类想要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一样,细胞内部的分子也想了解细胞膜以外的事情。人类可以建造卫星、宇宙飞船去外太空探索。细胞内的分子虽无此智慧,却也“不甘示弱”。细胞会通过内吞收集周身物质,也会伸出伪足主动去探索外界环境。
而内吞和伪足,全依赖于BAR蛋白家族。BAR蛋白超家族的成员能够通过BAR结构域,结合不同弯曲程度的细胞膜,并改变其曲率,然后招募其他蛋白一起工作,最终实现细胞内吞或外突的探索功能。
BAR蛋白超家族就像微观领域的麦哲伦和卫星,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去丈量无边无际的细胞膜,去探索细胞外的未知世界。
(生物流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物流BioStream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