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空间导航离不开网格细胞
2020/6/16 23:44:37 生物流BioStream

     动物的两种导航策略

     动物觅食、返巢、迁徙,都离不开一张外界空间的脑内地图。凭借脑内地图,动物才能自如地穿行于各个目标之间。

     建立脑内地图所依赖依赖的信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外界,最鲜明的例子是地标。

     如果导航单纯依赖于外界空间信息,那么这种导航称为异源导航(Allothetic Nevigation)。

    

     蚂蚁利用太阳这一地标来调整自己的路线

     另一类信息来产生于自身运动,如运动速度、方向等,动物可以根据自身运动的距离和方向,构建出巢穴和自身的位置关系。

     如果导航依赖于动物自身运动产生的信息,则称为自源导航(Idiothetic Nevigation)。

    

     沙漠中的蚂蚁可以利用自身运动方向和速度,估计当前位置和巢穴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两种导航方式,都离不开大脑内一种称为名为网格细胞的神经元。

     内侧内嗅皮层的网格细胞

     大鼠的网格细胞位于大脑底部的内嗅皮层内侧。

    

     大鼠内嗅皮层,彩色部分。

     当大鼠位于空间的某些位置时,某个网格细胞会强烈放电。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放电位置构成了漂亮的六边形结构。

    

     网格细胞的放电位置构成了六边形结构

     不同网格细胞的六边形网格并不重叠,理论上来说,少数几个理想的网格细胞便可完整覆盖大鼠的运动空间。

     科学家认为,网格细胞的作用类似于地图上的网格,动物可以根据网格,定位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也可以确定自身与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

     那么,网格细胞是否跟自源导航和异源导航有关呢?网格细胞是否是两种导航必不可少的神经基础呢?

     异源导航需要网格细胞

     网格细胞的网格空间模式铆钉在外界空间地标之上。

     例如,鼠笼远处有一醒目的标志牌。如果移动或旋转标志牌,网格细胞的网格也会跟着发生移动或旋转。这说明,网格细胞网格以外界标志为锚定点。

    

     旋转视觉标志,网格细胞的网格跟着旋转。

     如果把大鼠网格细胞的栖息之所——内侧内嗅皮层损毁掉,大鼠便无法再根据地标来导航。

     异源导航的动物实验是这样做的:在一个大水桶里,有一个小平台隐藏在水面之下。大鼠被扔进水桶里,它必须自己找到水下的平台,才能从无休止地游泳之中解脱出来。这一行为学实验称为莫氏水迷宫实验。

     经过几次下水后,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这说明大鼠记住了水下平台的空间位置。水桶内光滑无奇,水体更是千篇一律。但在水桶之外的墙壁上,有几个醒目的图形地标,这是大鼠唯一可以利用的空间线索。因此,在水迷宫内,大鼠是凭借异源导航找到水下平台的。

    

     莫氏水迷宫实验

     而内侧内嗅皮层损毁的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耗费的时间更长。这说明大鼠网格细胞聚集的内侧内嗅皮层参与到异源导航中,同时也是网格细胞参与异源导航的证据。

     自源导航需要网格细胞

     当光源消失,伸手不见五爪,大鼠便无法再利用外界的视觉信息来定位自身。

     科学家发现,即使切断所有视觉输入,大鼠网格细胞之前形成的网格模式依然可以保持。

    

     黑暗中(中),网格细胞的网格维持不变

     这说明,网格细胞的网格一旦形成,便不再需要外界视觉标志来维持。此时的网格细胞已内化,独立于外界,这为自源导航提供了神经基础。

     此外,自源导航需要动物根据运动信息估计自身位置。这些运动信息中最重要的是运动方向和速度,分别对应头部朝向细胞和速度细胞。而网格细胞的放电频率受运动方向和速度影响,这也是网格细胞参与自源导航的证据。

     行为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名为“回家”的任务(homing task),来测试大鼠的自源导航能力。在回家任务中,一个糖球藏在广场上一个随机的位置,大鼠需要出洞找到糖球,然后返回自己的老巢。

    

     回家任务示意图

     视觉上,整个装置在各个方向都相同,大鼠无法利用任何视觉地标来导航。此外科学家还严格控制了嗅觉等其他感觉信息,大鼠同样无法依靠非视觉地标来导航。

     大鼠唯一能利用的信息,来源于自身。即,大鼠只能利用自源导航回家。

     正常的大鼠,在完成了一些列曲曲弯弯的寻找之后,会直线返回自己的巢穴。

    

     正常老鼠直线回家

     而网格细胞所在的内侧内嗅皮层损毁后,大鼠再也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内嗅皮层损毁的老鼠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这说明,网格细胞富集的内侧内嗅皮层参与了大鼠自源导航。这是网格细胞参与自源导航的证据。

     总结

     虽然网格细胞的放电性质支持异源导航和自源导航,但要证明网格细胞参与导航,还需要失活实验。即失活网格细胞,观测动物的空间导航行为是否受影响。

     虽然科学家发现损毁网格细胞所在的内侧内嗅皮层,动物的空间导航行为受到了影响,但实际上,内嗅皮层不仅包含网格细胞,还包括头部朝向细胞、速度细胞等,这些细胞同样参与空间导航。如果想要证明网格细胞参与空间导航,科学家需要单独操纵网格细胞,而不影响其他细胞。

     目前,这还实现不了。科学家还不清楚网格细胞是否拥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分子标记,无法将网格细胞从茫茫神经元中单独拎出来处死。

     (生物流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物流BioStream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