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后的故事(下)
2021/5/3 11:46:31 生物流BioStream

     上篇: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后的故事(上)

    

     阻断(blocking)和去阻断(unblocking)效应

     还举小明的例子,哥哥每周末回家都会给小明带来一个好吃的草莓蛋糕,小明看见哥哥就会流口水。最近小明哥哥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每周末都跟着哥哥回家。和以往一样,每次哥哥回家小明都有一个草莓蛋糕吃。不一样的是,如今糖果出现时,哥哥的女朋友也会出现。

    

     假如有一天,哥哥来晚一步,哥哥的女朋友单独先到。你猜,小明看见哥哥的女朋友会流口水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哥哥已经精准地预测了糖果的全部信息。直接忽视哥哥的女朋友,不会对小明的预测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大脑没必要再为此生成一条冗余的神经连接,这就阻断了哥哥的女朋友和糖果之间联系的形成。也就是说,先前的条件刺激阻断了后来条件刺激的形成。

     什么是去阻断呢?我们来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假如哥哥单独出现时只有一个草莓蛋糕,而每次哥哥和他女朋友同时出现,都会有两个蛋糕。因为哥哥只能预测一个蛋糕,那多出来的蛋糕会被小明归因到哥哥女朋友身上。

     阻断时,没有学习发生。而跟阻断效应相反,去阻断时有新的学习发生,即多出来的蛋糕和哥哥女朋友之间的联想学习。去阻断的名字起源于阻断,是阻断效应失效的地方。

     条件化记忆的消除(Extinction)和恢复(recovery)

     小明的姥姥每次来看小明,都会带来糖果。假如有一天,小明的姥姥破产了,再也没钱给小明买糖果。久而久之,小明看见姥姥就不会再想到糖果,也不会再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化刺激的消除。

     一年后的一天,小明姥姥踩狗屎中了五百万彩票,她又有钱给小明买糖果了,恢复了带糖果给小明的习惯。姥姥仅仅带来两次糖果,小明就恢复了看见姥姥流口水的条件反射,非常之迅速。

    

     做一个对比,小明的舅舅,也就是小明姥姥的儿子,子随母富,也跟着有钱起来,每次来小明家也都带着糖果。你猜,舅舅带几次糖果才能让小明看见他就流口水?等于还是大于姥姥的两次?

     答案是大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舅舅要在小明脑子里从头开始形成条件刺激,所需时间长。而姥姥却有一定的记忆在那里。也就是说,虽然姥姥无法再引起小明的流口水反应,但这并不代表姥姥和糖果之间的神经连接的彻底消失。相反,连接只是减弱,藕断丝连,根基还在。条件合适的话可以很快生根发芽。

    

     其实,条件化记忆的消除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消除,也是一种学习。当我们的预测和实际结果不一致时,学习就会发生。条件化记忆消除实验中,小明预测有糖果奖励,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糖果,这里存在预测误差,这里就会发生学习。

     总结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虽然已经发表了百年有余,但如今依然是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其背后涉及的神经环路以及突触、分子机制依然没有彻底搞清楚。在巴普洛夫这棵大树的庇护下,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茁壮成长,发现了许许多多大脑的工作机制。当然,这些工作机制不是局限的,只在经典条件反射中起作用,而是广谱的、通用的神经机制。

     (生物流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物流BioStream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