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中医最怕的是??
2018/8/9 11:55:00 北京114

    

    

     最近的北京要么炎热干燥,要么大雨绵绵,一热一湿,大自然助长了湿气的威风,然而人们常常会忽略湿气的存在。

     简单来说,湿气分为两种:

     一是外湿,夏季降雨多,空气潮湿,尤其是靠海地区更加严重,容易导致人体外湿气;

     二是内湿,夏季气温高,人体机制发生改变,体内脾脏虚弱,湿气加重。

    

     湿气入侵的7大信号

    

    

     起床时看感觉

     美美睡了一晚早晨起床时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关节僵硬、浑身酸痛,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甚至是水肿,感觉体重明显增加,人也懒得动弹。

     穿衣时看感觉

     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如厕时看大便

     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一般一张手纸就可以擦干净。而大便黏腻,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总有排不净的感觉,需要很多张手纸才可以擦干净就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带量多,也是湿气的显现。

     洗漱时看舌头

     舌质特别红,舌苔偏黄。

    

     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痕,舌苔有点白或腻 。

    

     舌质淡红色,舌苔偏黄,舌尖发红。

    

     如果你的舌头有以上症状的一种,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要注意!

     刷牙时看恶不恶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吃饭时看胃口

     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不爱动、工作时没精神

     明明什么都没做就感觉浑身酸疼、身体疲惫?头脑不清爽还有时记忆力减退?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疾病。

     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容易招来湿气的八个坏习惯

    

    

     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不要熬夜,中午休息一会儿,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冷饮、冰激凌或凉性蔬果等,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湿气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穿得少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气侵入身体,夏天的空调、秋冬季的美丽动人都是容易对脾胃不利,加重湿气。一年四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太潮湿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房间不通风,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坐在地板上玩耍、睡地板、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从实际行动上拒绝湿气

    

     饮食清淡

     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特别是远离烧烤食物;少吃甜食;少饮酒;补充蛋白质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祛除湿气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红薯、土豆、山药、马齿苋、苦瓜、香菇、黄豆芽、绿豆芽、冬瓜、白扁豆、赤小豆等。

    

     适当饮水

     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每天至少保证1500毫升,也就是3个矿泉水瓶的量。

    

     多动排汗

     要想去湿气,还要动起来。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的方法。体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保持周围环境干燥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直接睡地板、阴雨天避免出门、不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盖湿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慢性病人防湿热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不要忘记监测各项疾病指标,坚持服药;同时注意不要长时间、长距离的旅游,以免身体在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下承受更大的消耗,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大穴位帮您去除湿气

    

     丰隆穴

    

     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亦可用四指指腹或掌心置于中脘穴,顺时针按摩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曲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症。

     来源:若谷草堂、江西省中医院、康爱多网上药店、健康北京

    

     ~更多精彩~

     总在这个部位出汗,竟是生病前兆!(附最全出汗健康对照表~)

     夏天这些食物要慎吃,严重可毁脸!可长点心吧!

    

    

     北京114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官方预约挂号

     权威生活服务平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114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