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能所荣获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9/4/25 20:00:00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高能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来源:中华全国总工会 官网
据了解,2019年,全国总工会共表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2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9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797个。本次表彰旨在激励在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据悉,中科院高能所是2019年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推荐的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单位。高能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现有院士8人,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学术奖励200余项,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等。
中科院高能所简介
中科院高能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关怀下建设并发展的研究所,1973年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建高能所;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批准并亲自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奠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能所。高能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的骨干力量,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开展重大科学和前沿高技术探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高能所有两院院士8人,杰青等学术领军人才及高层次研究骨干近百人,40多人在国际科学组织和学术刊物中担任重要职务。
1978年至今,高能所共获学术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共21项。高能所还曾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科教文卫体模范职工之家等。

高能所代表队参加中科院职工运动会
一、高水平建设、运行系列大科学装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引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研究进入世界前列
高能所正在运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北京谱仪(BESIII)/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等大科学装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我国首个大科学装置,升级改造后的BEPCⅡ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经过数年稳定高效运行,已获得多项重要物理成果。Zc(3900)的发现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2013年国际物理学最重要的成果,排名第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BSRF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同步辐射研究基地,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手段,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BSRF作为通用大科学装置平台,每年支撑国内外的100多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1000 多名用户实验,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学、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解析SARS病毒主蛋白酶及抑制剂结构、测定高等植物捕光膜蛋白复合物结构等一批高水平的实验成果。“以我为主”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领跑世界反应堆中微子研究,中国科学家和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实验团队首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我国进行中微子实验研究的切入点。2012年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当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荣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王贻芳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荣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和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实验团队首次在国际上获此殊荣。建成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填补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CSNS是世界四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正式开放运行,并迅速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HXMT,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慧眼”。HXMT使我国首次具有自主获取空间高能天体原始观测数据的能力,其投入使用使我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对提高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HXMT是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成果之一。依托大科学装置建设,带动我国加速器探测器技术获全面提升。

庆祝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
高能所还建成了ADS强流质子加速器注入器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正在(或即将)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阿里原初引力波观测站、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视器卫星(GECAM)、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并且正在规划、预研中国空间站高能宇宙辐射探测设施(HERD)、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eXTP)、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
国际领先的ADS强流质子加速器注入器I。高能所承担的ADS质子加速器注入器I项目是国际上首个由14个低轮辐射频超导腔系集成的超导质子加速器,获得世界上运行的质子加速器的最高平均束流功率;成功研制了ADS主加速器所有超导腔型,均超过设计指标;国内最大功率的2K低温系统稳定投入运行;国内最高连续波功率——150kW全固态发射机研制成功。
我国主持的第二个大型中微子实验JUNO,大面积光电倍增管打破国际垄断。JUNO首要科学目标是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并将进行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等多项国际领先的交叉前沿研究。利用在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研究方面积累,高能所与合作单位开展微通道板型大面积光电倍增管技术攻关,完成20吋球形和椭球型光电倍增管的研制,光电探测效率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最终实现大面积光电倍增管国产化,已获得中美日俄欧盟国际发明专利。2016年与企业联合建成国内首条20吋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生产线并投入运行。
世界最亮同步辐射光源HEPS,中国之“光”照亮未来科技前沿。HEPS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布局的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北京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同步辐射光源,将大幅提升我国在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能力。2018年12月28日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
未来高能对撞机CEPC将引领高能物理学发展。希格斯粒子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言的解释物质质量起源的粒子。2012年希格斯粒子被发现后,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未来高能对撞机的建造方案,引起了巨大的国际反响。未来高能对撞机将精确测量希格斯性质,深入研究标准模型等基本问题,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2018年,CEPC概念设计报告正式发布,标志着加速器、探测器和土木工程基本设计完成。
登上世界屋脊,建设世界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观测站。该观测站选址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建成后将与南半球智利、南极观测站形成联盟,成为对原初引力波探测的三大基地。目前实验观测站基建建设完成,AliCPT望远镜现基座进入总装测试,接收机各主要部件均进入详细设计,预期2020年完成研制并开始观测,将获取北天最精确的宇宙微波背景偏振天图,探测原初引力波。
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宇宙线观测阵列,高原“天网”捕捉粒子雨。LHAASO以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并开展相关的高能辐射、天体演化以及暗物质分布等基础科学研究为核心目标,为开展大气、环境、空间天气等多种形式的前沿科学交叉研究提供实验平台。目前观测阵列的四分之一已经完工,预计2019年上半年将开始科学运行。
二、高能所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指导高能所工会围绕研究所的中心和大局开展工作。
切实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研究所民主管理,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受理立案职工代表提案和合理化建议数十件,同时建立了闭环机制,不断加强职代会提案和合理化建议的答复落实工作;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定期组织职工、科研和工程骨干休养、体检;为科研骨干解决后顾之忧,平均每年协调解决几十名职工子女入学转学难题;关注职工身体健康,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每年定期组织8次全所性文体活动或比赛,每二年举办一届全所运动会;坚持送温暖制度,开展科研一线、野外台站、重病或困难职工的慰问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为研究所的各项大科学工程建设化解后顾之忧。

信息来源:中科院高能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