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神奇的煤炭》——“科普工作要从娃娃抓起”
2019/4/26 22:01:40熊志建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上接“雾霾的真相”)

     放下电话,温素珍和艾科学一起来到书房,打开了电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雾霾如何解决”这几个关键字,很快跳出了几万条搜索结果。看了一会儿,两人有些大概的了解了,但总觉得还是不太清晰。尽管网站上提供了很多种解决办法,但是两人却还是觉得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不过,从网站显示的结果倒是可以从侧面推断出,现在的人们,对雾霾是越来越关注了。

     揉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温素珍对艾科学说道:“小可,看来我们想简单地从网络上寻求令人信服的答案,有些困难啊。”艾科学听妈妈这么说,回应道:“是啊,妈妈您说得对,刚看了几个搜索结果,我觉得自己似乎有些明白了,可是,再仔细想想,我又有些糊涂了。”

     看着艾科学垂头丧气的样子,温素珍不由得爱怜地说道:“小可,其实不单是你自己觉得有些糊涂,妈妈也有这样的感觉”,顿了顿,她又接着说道:“不过,小可,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啊。”

     “嗯?”听到妈妈这样说,艾科学不由地睁大了眼睛,满是惊喜满是期待却又有些怀疑地看着妈妈。

     温素珍温柔地抚摸着艾科学的头发,缓缓地说道:“小可,你看,虽然我们现在拿不出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这是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们也正在努力解决的——但是,至少现在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比以前清晰了许多。而且最可贵的是,大家正尝试从本质上弄清楚雾霾产生的原因,只有真正搞清楚雾霾形成的本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治理工作啊。”

     艾科学点点头,期待母亲继续说下去。

     温素珍接着说道:“小可,你看,无论是哪个专家的观点,均不约而同地指向了能源使用,特别是大量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使用而产生的排放物,最终这些排放物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雾覆产生并逐渐恶化的观点。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但这么多专家认为,至少值得我们沿着这条线索追踪下去。”

     艾科学听了妈妈的话,高兴地跳了起来,说道:“我明白了,妈妈,这就像我看《名侦探柯南》一样。既然我们现在的线索不多,那不如我们就先沿着这条线索研究下去。”

     艾科学刚说完,还不待母亲有所回应,又接着说道:“妈妈,爸爸工作的单位不就是我们国家最著名的煤炭研究机构吗?我们去问问爸爸不就可以了吗?可是,爸爸出差了,真是可惜。”

     温素珍听到女儿的话,笑着说道:“爸爸出差了。可是爸爸单位的同事还在啊。”一边说着一边看看外面的天色,她又说道:“今天我们只能休息一天了。明天周日,我们看雾霾的情况,去向他们请教。”

     一天无话。

     夜里,天公作美,凛冽的西北风呼呼地刮了一整夜。到第二天天明,雾霾预警不仅解除了,居然还是一个难得的优质天。

     艾科学和温素珍早早起来,洗漱和吃完早餐之后,下楼来到院子里,很是有些贪婪地呼吸了几大口空气。一种甜丝丝的感觉透过鼻息快速地充斥到整个肺里,两个人差点愉悦地跳了起来。

     来到车库,温素珍熟练地打火起步,小轿车宛如一只欢快的小鸟,带着艾科学那颗求知欲极强的心向远方驶去。

    

     不到半个小时,两人便来到了坐落在东州科教园区的清江省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在地下车库停好车之后,温素珍便带着艾科学乘电梯来到了位于7楼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尽管来过这里多次,但每一次,艾科学来到这里都感到非常神圣。

     在717房间门口,一个老者正等在那里。这位老者就是研究院的老院长,现在尽管已经从学术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仍旧闲不住,依然愿意每天泡在实验室里。阅读阅读最前沿的文献资料,指导指导年轻的研究生们,很多时候,他喜欢参加实验室的学术研讨会,恨不得将自己几十年所学的知识一股脑儿地传授给这些煤炭研究领域的后辈们。

     昨天晚些时候,当接到艾科学爸爸——自己最得意弟子艾峰的电话时,老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不是因为这个电话是自己最欣赏的学生打来的,老人就一定要答应。主要是因为老人对艾科学有一种难得的偏爱之情。想着这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的模样,老人的心里就莫名的有一种情愫。自己最近看到了一篇报道,中国科协发布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的目标是超过5%,2015年,这一数据经抽样数据调查,最终结果是6.2%。尽管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一倍,可是,老人的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想到前几天,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3700万,居世界第一。如果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截止到现在,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粗略计算一下,起码超过了一亿。老人在心里暗自说了一句,这1亿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应该超过了6.2%。这说明什么?老人自己问了自己一句,答案不言而喻。这说明在我们国家,即便是接受了高等教育,也不见得就完全具备了科学素质。再联想自己在参加所在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老人又想到自己今年夏天在北京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聆听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讲话仿佛依旧萦绕在自己的耳边。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发人深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中国科协在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对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再次做出明确规定,要从“十二五”时期的6.2%上升到10%。如此一来,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暗自在心里对自己说道。作为科技创新战线的一名老兵,自己有义务更有责任在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示范和表率。

     “刘爷爷,您好!”“艾科学甜美的童音将刘国栋的思绪拉了回来。

     (待续)

     【相关阅读】

     No.1

     【小说连载】《神奇的煤炭》——“取消的声乐课”

     No.2

     【小说连载】《神奇的煤炭》——“雾霾的真相”

    

     《神奇的煤炭—科学好好玩》

     本书借由小主角艾科学的视角,从当前社会关注的雾霾热点出发,展开故事长卷,在叙述中将科普工作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贯穿于全文中。本书着重围绕如何科学的认识煤炭来进行故事创作,以一种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煤炭知识的科学普及。作者在创作中融入了科技、文学、童话、幻想等元素,目的是希望全社会能真正重视科学普及,共同做好科普工作。

     作者简介

    

     熊志建,男,汉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拥有国家咨询(投资)工程师、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资质。主要从事有关能源、化工(特别是煤化工)、环境等领域中的过程优化、系统集成、战略研究、项目咨询、科学传播等工作。先后主持、承担或参与国家、中科院、山西省以及地方政府各类课题60余项。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在相关科研领域工作多年,具备了将复杂科学知识通俗化的潜质,现在研究所分管包括科学普及在内的科学传播等工作。

     阅读送好礼

    

    

    

    

    欢迎大家阅读后留言,并邀请好友为您的留言点赞,截至4月30日12:00,点赞数前三名,可获科普读物一本(随机赠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