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手段与过敏病较量——冯彦
2024/4/1 保健时报

过敏性疾病是全球第六大类慢性疾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环境病、流行病而受到人类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上升,影响了约1/3的人群。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每年在特定的季节发作。在山西,秋季花粉症也早已成为秋季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重要原因,山西过敏人群庞大,约有500多万过敏患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防控专委会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防控专委会常务委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冯彦一直致力于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可谓是为虎添翼。

开展24小时线上问诊


冯彦在看诊
作为临床医生,冯彦的目标始终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过敏性疾病是全身性慢性疾病,发病与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敏原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患者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另外,患者的自我管理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基础。在发生突发性的过敏性疾病时,发病进展迅速,这时医生的指导尤为关键。基于以上特点,冯彦与患者建立微信联系,目前加了冯彦微信的患者人数已经接近2500人。冯彦针对不同过敏患者定期发送相关科普知识指导患者防治疾病,患者有疾病相关的问题,在微信留言后也会给予及时解答。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前,冯彦承担着红码、黄码患者的接待工作。为了能及时回复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她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进行线上问诊。
创办“与敏同乐”微信科普平台

冯彦(左)做科普广播
有人曾经概括说,临床医学工作是“去存量”,也就是治愈已经得病的患者;预防医学工作是“控增量”,也就是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冯彦虽然是临床医生,但她深知预防为主、科普先行的必要性。为此,冯彦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特性,创办了微信公众号“与敏同乐”,以此为平台推出了主要致敏花粉的专题系列科普文章,并在花粉季也就是春季3-5月份和夏秋季7-9月份,每天进行气传花粉的采集、监测和播报,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出行指导和科普知识。
冯彦拍摄了山西气传花粉介绍、花粉过敏患者宣教及防治系列视频,进一步在抖音、微信视频号播放,包括“榆树、杨树、松树、柳树花粉的介绍”“夏秋花粉过敏季的系列科普”“花粉季,如何注意花粉防护”等,介绍了常见致敏花粉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地区、花期以及显微镜下的花粉形态等特点,深入浅出为广大群众科普致敏花粉的知识。
蒿属花粉是引起我国北方秋季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于是,冯彦针对蒿属花粉脱敏人群制作并拍摄了宣教视频,普及了蒿属花粉舌下免疫治疗和花粉防护的知识,提高了对过敏的知晓度和患者的满意度。
建立花粉监测系统实时播报

冯彦在显微镜下鉴别花粉
冯彦积极对太原周边的植物分布进行流调,确定太原主要花粉致敏植物分布区域及其花粉飘散季节,为进一步开展花粉致敏鼻炎综合防治工作做足准备。自2021年春季开始,冯彦和同事们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7层设立花粉监测点,已坚持近900天,每天超过2-3小时的花粉放片、染片、读片等工作,通过“与敏同乐”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大众播报花粉浓度,同时发布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
到目前为止“与敏同乐”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近万人。在做好太原地区花粉浓度播报的同时,冯彦和同事们还帮助山西其他地市比如大同、长治、吕梁、临汾等地建立花粉监测系统,服务于山西广大花粉症患者,让山西500多万过敏患者受益。
在冯彦看来,利用微信平台做科普、搞问诊、实施花粉监测,这些和真正的数字化助力疾病防控相比,或许还只是浅层次的。在新时代,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好数字化工具,为百姓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冯彦和同事们仍在不断探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保健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