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价值只存在于特定的场景中
2021/3/6 22:30:00 伯凡时间
一、别针换别墅,只是切换了场景
26岁的小伙凯尔·麦克唐纳德从2005年7月14日开始,至2006年7月12日,历时一年的时间,借助于互联网通过十余次物物交换,将一个大号曲别针换成了一幢别墅一年的使用权——这就是著名的“别针换别墅”的案例。他的交换记录如下:
一个特制的大号红色曲别针→一支鱼尾形圆珠笔→一件精美的陶瓷把手饰品→一台野营微波炉→一台二手家用发电机→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啤酒桶→一辆雪橇摩托车→一次免费的旅行度假→一辆二手货车→一份录音棚的合同→一套公寓一年的使用权→与著名摇滚歌星艾丽斯·库珀一起喝下午茶→演员科尔宾·伯恩森的新片中的一个角色→一幢别墅一年的使用权。
如果单从物品价值上看,每一次交换都有所升值,持续的连锁反应最终形成了巨大的价值鸿沟。但我们忽略了每一次交换背后所隐藏的特殊的场景——而这正是看似“不平等交易”背后真正的商业逻辑。
例如,如果此刻有人手机没电了,但却要拨打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他急需把手机卡换到另外一个手机当中。这时候如果你恰巧有一个别针,他一定愿意花高价购买。也许这个别针只值1分钱,但他却愿意给你10块钱——因为10块钱能够确定一个1000万的订单。让这个别针升值1000倍的恰恰就是此时此地的场景——这个别针出现在最需要它的地方,正好能够精准地解决问题!
当然,别针换别墅的故事也许不可重复——因为这本身就是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下形成的一种价值交换,但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场景本身就是融合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一种事态,而触发交易能够顺利进行的则是蕴藏在整个四维时空中的那个需求点。每一种场景当中都蕴藏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每一种价值也只存在于特定的场景之中。在别墅和别针这两个巨大的价值落差之间,麦克唐纳德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多次场景细分,在每个场景中将物品被忽视的小价值放大并显现为可见的最大价值,将每一次的价值放大过程不断地连接起来,最终建成了跨越价值鸿沟的桥梁。
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场景的创新将激发价值增量
场景切换所导致的价值转变,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你要扔的废品很可能是别人苦苦寻找的珍品;你拿去垫桌脚的旧书可能是别人寻而不得的知识宝库。以前我们寻找特定场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将不同的场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极尽可能地扩大空间维度、拉长时间维度,同时搜索技术大大降低了寻找特定场景的成本,使得不同的价值与应用场景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汇聚在一起直至相遇,价值裂变由此被激发——“长尾效应”不过是诸多不同场景在互联网平台上细分后的合并同类项。
在商业史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当一个新的产业情景出现后,原来极具竞争力的企业突然之间丧失竞争力,甚至猝死——如同恐龙灭绝一般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也同样会看到曾经看似无用的技术在产业背景切换以后,站在了市场的坐标中心,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3M公司就非常善于“冗余”技术储备,我们常用的便利贴就是源于一次粘合剂的试验失败。很多时候,创新不一定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相反,给同样一种东西切换或创造一种全新的场景,就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价值转换和价值增量,使得物尽其用,这也是一种创新——或者说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创新。
三、心理场景的切换
可以激发内在的主动性
不仅物品在切换背景以后可以激发价值,人类的心理感受同样会因不同的预设场景而有所转变。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一个善于切换“心理场景”的高手。他曾经说,当一个事情摆在你面前要求你必须干的时候,那叫苦差。比如说在烈日炎炎之下让你去干农活,没人愿意去;但是你总能看见在同样的烈日下打球、跑步、登山的人。都是在骄阳灼晒下的肢体活动,流出的汗水不相上下,但由于出自不同的“心理账户”,被置于了不同的场景当中,一个被定义为“苦差”,一个被定义为“健身”,心理感受不尽相同。
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还讲述了汤姆刷篱笆的故事:
汤姆因为调皮而被惩罚给院子的篱笆全部刷上油漆——这原本是一个苦差事。但当朋友们拿着玩具经过的时候,汤姆却丝毫不为所动,认认真真地刷着篱笆。异常的行为引起了朋友们的注意,汤姆严肃地说:“只有足够专业的人才配得上刷篱笆”——这一定义激起了小伙伴的兴趣,纷纷把手中的玩具交给汤姆,以求得一个“展现专业性”的机会。就这样,一项“苦差”被狡黠的汤姆定义为“优秀性测试”的难得机会。
其实每个人都自身携带着一个应用场景,不同的应用场景决定了面对同一件事物的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当一个人储备了多个心理账户,懂得从更高的维度去切换同一件事情的心理背景时,往往就会具备一种超常的主动性,具有一种操之在我的能力。不仅可以让原来的场景消失于无形,还将这个场景转换成了一种对自己非常有利的场景,将一种明显的劣势转换为一种明显的优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本音频课程
推荐阅读:
父与子:“危险关系”中“真相乍现的瞬间”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在一场爱情悲剧中感悟王阳明心学
那些你不以为然的平常,也许却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恩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伯凡时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