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走向正轨
2021/5/20 22:30:00 伯凡时间

    

     自2016年共享单车问世以后,共享汽车、充电宝、按摩椅、KTV等共享模式层出不穷,一时间万物皆可共享,但随着摩拜和ofo的淡出,这个火爆一时的模式开始大幅度降温,甚至被人们当做伪风口来看待。

     可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这个领域最不起眼的共享充电宝还在坚持运营着,看起来,这种坚持十分愚蠢。首先,手机的续航在不断变长;其次,充电宝不像单车,需要在购买前考虑单车的成本和停放问题,它价格实惠且方便小巧,每个人都可以在出门时带在身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是伪风口的产业出现了上市公司。“三电一兽”中的怪兽充电于今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20亿美元。不论曾经的舆论是唱好还是唱衰,但实实在在的业绩证明,它在市场中确实有不可或缺的生态位。

     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尽管手机续航越来越高,但同时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场景也越来越高,人们消耗手机电量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手机续航进步的速度。同时,智能手机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取代了我们之前身边不得不带的一些林林总总的东西,例如钱包、银行卡、交通卡、钥匙等等,除非是旅行,人们很难再习惯背个沉甸甸的充电宝出门了。

    

     图片来源:@财经新媒体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人手一个甚至多个的充电宝不具备共享单车那样刚性的需求,但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它已经从伪风口转变为一项真需求。甚至,在2018年共享单车大战正酣之时(这一年ofo出现了押金危机、摩拜被美团收购,青桔单车刚刚兴起),共享充电宝的头部玩家就已经纷纷宣布盈利,不声不响开始赚钱了。

     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能够较早地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支付的成本更加轻量,即它不需要承担自建单车产能、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和公共安全等一系列运维成本,它只需要把精力聚焦在抢夺前端的商户点位上就可以了。并且充电宝在投放之后,由用户自行租借与归还,如果用户长期没有归还或者弄丢,就得花99块将其买下。

     而另一边的共享单车行业却不是这样,车辆的破损、丢失的成本都需要企业方承担,而且为了实现运营效率的最大化,需要公司每天根据人流情况安排师傅进行车辆的集中调度。以成都为例,2020年,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规定美团单车投放数量不得超过24万辆,假设美团在成都的单车投放量达到了最高值24万辆,以每辆车成本300元计算,单车成本为7200万元;以每辆车每天的运维成本0.8元计算,每年的运营维护成本则达到了7008万元,运营成本与单车成本几乎持平。

    

     因此,轻量化的共享充电宝早早就开始赚上了钱,而彼时共享单车还在盈利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可这是不是说共享单车巨头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赛道呢?这么理解还太过片面,因为它不止是一项业务,更是出行巨头们生态版图中的一个环节,通过运营让单车不断出现在人们的使用场景中,一方面会带来广告效应,另一方面会提升APP的打开率,顾客更容易在上面完成其余的消费环节,最终形成闭环。

     此外,共享单车领域已经度过了曾经烧钱的阶段,曾经的高举高打已经逐渐转变为精细化运营,提升运营的精细度也就意味着削减了成本。同时,各家也不再打价格战,甚至在养成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后开始适当提价,这个领域曾经入不敷出的境地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2020年,共享电单车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盈利。

     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共享经济从当时的火爆,到后来的唱衰,再到现在的稳扎稳打有序运行,已经逐渐走向了正轨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这个领域昔日的霸主们已经黯然离场,但不可否认这些先驱者的价格战、广告战逐渐培养了人们的使用习惯,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和愿意为共享单车、充电宝这样的服务买单。这不仅是人们消费品质的一次升级,也是提升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走向正轨,也意味着我们的消费市场正逐渐变得更加文明和成熟。

    

     推荐阅读:

    

     泡泡玛特,没有故事

    

     实体书店再崛起

    

     便利店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被时代抛弃的家乐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伯凡时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