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精度的吃货
2021/8/7 22:30:00 伯凡时间

    

     一、热爱生活的吃货

     每一个吃货都是热爱生活的——吃货们常用这句话来调侃自己对美食的热爱,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对他们来说,“吃”永远是一个值得花精力认真思考的价值话题。

     “吃”的繁体字写作“喫”——由左边的“口”字旁和右边的“契”字组成。“口”代表了这个动作的完成方式;而“契”是古人进行交易时用的一种工具。古人交易时会把竹板或者骨头劈成两半,分成左右两契。债权人拿左契保留追索的权利,债务人拿右契履行还债义务。我们常说的“契约”就是交易双方定立在“契”上的约定。当左右两契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契合”。“吃(喫)”字右半部分用“契”字,正是代表人的食欲与美味之间的一种暗合。当美食融入口中,与味蕾相契合,就会激发出相对应的某种感觉;如若味道与食欲未能契合则只会带来味同嚼蜡的感觉——就像把原本不是一体的两块竹板放在一起,中间的齿纹无法咬合。因此,有精度的吃货能够让味蕾与食材在契合的瞬间通过“味觉审美”品味出生活的美好,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

    

     二、审美中的“接受美学”

     上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审美需要有相应的受体。该理论的首倡者汉斯·尧斯强调文学作品的教育和娱乐功能应当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实现,这也是文学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作品的价值不仅受到作者创作水平的制约,也受读者接受水平的制约——读者的认知和经验储备会影响他们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因此雕塑家罗丹才会说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美是以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相应的维度上拥有足够敏锐的受体——这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鸟类的身体里没有辣椒素的受体,

     所以鸟类不怕吃辣椒。

     读书与品味美食类似,需要读者在作者的文字编码中找到一种默默的契合。没有默契的阅读只会索然无味,吸收不到营养,更谈不上乐趣;可是当读者与作者的频率一旦接通,便在契合的瞬间完成了巨量的信息传输,读者会发自肺腑地赞叹其中的精妙——这便是蕴藏在精度背后的超级带宽,只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心灵体悟才能捕捉到那玄妙的瞬间。有很多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储备着多层次的频率接入点与人生带宽,让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让读者常读常新。

     三、美食中的乡愁

     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播出,激发出美食爱好者灵魂深处的共鸣。片中讲述到不同地域的人对于五味的偏好——潮州人喜欢在传统美食糖葱薄饼中感受甜味所蕴藏的幸福感;澳门居民能够在陈皮飘香的陈皮鸭中回忆苦尽甘来的人生历程;生活在粤东海边的村民,用自己从盐田中晒出的食盐激发出食材特有的鲜香;而在四川盆地的人们只有用辣椒火爆地侵略味觉,才能驱散阴雨潮湿带来的忧郁……

     五味使美食的味道千变万化,生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将自己的人生伴着各自的味道融入到记忆当中,使得他们只对某种特殊的味道具有极其敏感的受体,形成了自己人生的特殊表达方式,这其中所发酵出的味道又何止是五味?而有精度的吃货能够从众多相似的味道中清晰地辨认出家乡的味道——就是这个味!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当自己被多年驯化出的受体与当下的味道相契合的时候,瞬间接通的不光有美味,还有深藏多年的乡愁和人生的超级带宽——这是一种外人无法体味的高级快乐……

    

     推荐阅读:

    

     做时间的淘金者,让每秒光阴都成黄金

    

     MVP、虚荣指标与创新会计

    

     王阳明释放的“FUD”病毒,唤起了敌人心中十万乱贼

    

     那些你不以为然的平常,也许却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恩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伯凡时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