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华为内部论坛的这篇短文讲透了
2024/4/1 大脑帮

     导语

     内卷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

     1

     内卷又火了

     这是华为内部论坛很火的一篇文章。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奉献给朋友们。

     内卷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

     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

     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试以7个大家熟悉的事例来作解释。

     2

     什么是内卷?这7种情况讲透了

     1、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

     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

     2、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例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

     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科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

     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就是一种内卷。

     3、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或维稳之类)大检查。

     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这也是一种内卷。

     4、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

     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

     例如,某某创业之星大赛,又或某省几个部门联合搞的科技创新先锋大赛等等,事实上,个人不会因大赛才去创业,科技企业也不会因为大赛才搞科技创新。

     大赛的初衷是推动个人创业和科技创新,但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大赛当然是内卷。

     5、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艺术,其创作内容只会少于正常尺寸的艺术品,尤其在着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艺术内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艺术创作。

     这种刻意的微细化就是一种内卷。这是一种自我较劲,一种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

     花费了大量时间、耗尽了意志力,不但没有创作出新内容,还得拿个放大镜看,累死人。

     6、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例如,僵化的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被迫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下苦功夫,限制的学生自由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为了比出高下,出题人只好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

     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谁开了第二枪,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这就是内卷。

     7、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就这么几本书,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

     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没完没了。

     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这是典型的内卷。

     内卷的成因很多,我们不必深究,也不必穷举,否则自身也可能掉入内卷之中。

     略略从制度和文化的二个维度来认识一下。

     3

     两大原因,造成内卷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

     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

     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

     因此,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

     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

     由此看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从文化基因上看,两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太监文化驯化出无数的“顺民”。

     帝王文化的核心是愚民,以利于其统治,而太监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拍马屁,讨好主子,以期获得主子的恩赐。

     所以,有的人从小就要求听话,要求坐言起行都规规矩矩,习惯于在狭隘的人际关系里寻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文化基因里决定了中国人习惯于内部竞争,而缺乏向外开拓创新的勇气。

     看看现实中的官场职场的残酷内斗,即可理解。

     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文化到了某个阶段而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后,就容易走偏,走进死胡同,既然无法适应外来文化挑战的新形势,只好在内部不断深挖,寻找寄托。

     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内卷。封建迷信更是将内卷发挥到极点了。

     人性是闲不住的,若是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就必然会琢磨出一些东西来折腾。

     如各种风俗习惯,又如微雕、微刻和书法等等,以增加一点生活的花样。这也是内卷的成因之一。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

     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

     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

     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却与之很不相称,这或多或少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的设计有关。

     无数的人才,被困在内卷化的制度性环境里无法自拔,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令人痛心。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

     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明白了内卷的含义,大家便可以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内卷,减少内卷造成的浪费和伤害。

     无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做事之前都要判断一下,尽可能避免内卷。

     社会应该鼓励和推动开放自由的竞争环境,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放在鼓励发明创造,建立最小约束的自由机制上来。

    

    

     读你所爱,值得一看的好书(分类索引)

     往期文章精选,这里一网打尽!

     往期好音频(分类索引)

     往期好视频(分类索引)

     跃迁,成为高手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跃迁》、《拆掉思维里的墙》《运动改造大脑》:运动的好处之多,超乎你的想象

     《天道》:聪明与智慧的区别,一个看局部,一个看大局 《遥远的救世主》

     为什么跨界学习很有必要?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附视频)

     《把时间当作朋友》:开启心智,与时间同行

     《学习高手》拉开人生距离的,是这些学习方法

     掌握这个方法,会让你成为学习的高手《费曼学习法》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10本书认真看完一本就够了!

    

    公号新规,只有“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每期推送哦!

    大脑帮,聚焦成长,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脑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