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社会,同性恋到底占人口多大比例?
2014/10/31 牛弹琴

    

    

    

     作者| 牛弹琴

     大学时候,一次谈到婚恋问题,某外教很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按照相关研究,一般社会成员中,同性恋比例约为10%。

     天啊,10%?那意味着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同性恋。

     同学们听得面面相觑。然后则是搜索,我们班29个人,那按照比例,应该有差不多3个同性恋名额,他们都是谁呢?

     大家的眼睛滴溜溜乱转,但都努力避免正面接触,既要防止眼神闪烁让别人将自己定性为同性恋,又希望在不伤害同学感情前提下能一看洞穿别人的性癖好……

     自己班的情况就不多说了。后来进入社会,在多个国家工作,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同性恋。有些是一看能看得出来的,太清秀了,太女性化了,太能和女性打成一片了,应该算是同性恋吧。

     当然,也有羡慕者。一位朋友说,他很羡慕那些能和女性打成一片的,但他假同性恋身份,估计很快就会被女同胞们一片打出来。

    

    

     但有些,还真看不出来。也有男人和男人结婚的,甚至生孩子的。一位朋友的朋友就借助了伴侣妹妹的卵子,试管生了一个小孩。两个爸爸,没有妈妈。

     至于这个家庭,两个爸爸OOXX到底怎么个分工,人家笑而不答!

     随着社会的开化,也有越来越多名人公开同性恋取向。近者如苹果CEO库克,还有BurberryCEO克里斯托弗·贝利、英国石油前CEO约翰·布朗、谷歌高管梅甘·史密斯,等等等等。

     演艺界就更多了。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中国,一名演艺人员宣布是同性恋,似乎还挺时髦的。

     这股风气也同样存在于耶路撒冷,这个三大宗教的“圣城”。我当年常驻的时候,还举行过同性恋大游行,各路角色,奇装异服,袒胸露乳,招摇过市,不是一般的热闹,气得一些犹太宗教人士公开骂街。如果不是警察拦着,来一个街头战争,也不是不可能。

     终于,我们要承认,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很多同性恋。

     我们能接受他们或她们吗?

     为表明我对同性恋没有任何歧视态度,我说,我能理解和接受他们,他们或她们的这个爱好或癖好或生理需要,不妨碍他们或她们成为我的同事和朋友。

     但一位美国朋友说,你的理解很不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应该是这样,当你的孩子也是同性恋时,你也要理解和支持。

     这个这个……

     如果是你,你能接受吗?

     为这个比例问题,看到一篇网络文章,挺有趣,兹摘录引用如下:

     目前并没有实际的同性恋人口统计,只有研究报告或抽样的调查供作参考。同性恋所占的人口比例根据不同的估计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且根据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也有同性爱的倾向。所以,同性恋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到目前为止并无真正答案;有些鼓吹异性恋的份子认为该比例约是从1%到4%,但这数字明显低估了同性恋的真正人口比例。除此之外,在不同的调查中,由于"同性恋"的定义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会差别很大。

    

     根据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社会上每一个人均有双性恋的倾向,所以拥有同性爱倾向的人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可能会是社会人口的全部,即100%。

     但是另一位美国著名性爱专家阿尔弗雷德·金赛则在金赛性学报告指出,美国有37%的男性曾经在与另一个男性的接触中达到不同程度的快感;而在另一个研究中,美国国家意见调查中心报告说只有大约0.7%的美国男性认为他们是绝对的同性恋者。很多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随机调查趋向于认为在过去有过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的人数占8%左右,而只有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只占2%左右。

    

     金赛以后,大量大规模的跨文化调查始终显示人群中的同性恋比例少于金赛所宣称的,这些调查涵盖了随机抽取的上万个对象。但是,注意不同的报告都会因为测试者的隐瞒而产生偏差。

     不同差异广大的资料通常被人引用,例如:斯密斯1991年对国家民意调查中心报告进行分析后表示到18岁,有5.9%的活跃男性有过男性的伴侣,但是"18岁以后,只有1%的是同性恋,4+%的是双性恋"。由Christopher Bagley和Pierre Tremblay于1998年做的研究表示13.5%的男性"报告说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包括"自己声称的重复计算的同性恋(5.9%)和/或双性恋(6.1%)"NHSLS报告表示18岁以后的人群中同性恋占4.9%。

     通常来说,反同性恋者引用的资料通常显示同性恋的比例是1%,而由同性恋活跃分子引用的资料则将近10%。

     同性恋与连续性谱通常在异性恋的人群中,有一些会对同性产生某种程度或者临时性的好感。相反的,很多把自己认同为同性恋的人,或倾向于同性性行为和维持同性性关系的人,也同时维持着与异性的性行为或维持长期的异性恋关系。这些维持着同性性行为的异性恋实践者通常被认为是"躲在橱柜"里的人群的一部分,或是那些隐藏自己的同性性取向的人,这个群体的数量会随着社会对同性恋者宽容程度的提高而减少。

     有一些研究,特别是金赛在他的《男性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1948年)和《女性性行为》(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1953年)中提到的实验。金赛的试验要求受访者在一个由绝对同性恋到绝对异性恋连续变化的性取向谱中评估自己的性取向,然后对受访者的自我评估结果以及受访者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金赛认为大部分人显示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性恋者。很多人都会同时被双性所吸引,虽然通常他们更偏好于某一种性别。

    

     金赛以及他的同事据此认为,只有很少的人群(5-10%)是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此外,如果将双性恋定义为对一种性别的偏好并不比对另一种性别的偏好更强烈,则更少的人是完全的双性恋。虽然后来的研究暗示出金赛的研究可能夸大了人群中双性恋的发生率,但是他连续性谱的概念却被广泛的接受。总体来说,与同自己性别相同的人产生同性性行为,就其本身来说,并不必然的被认为是同性恋倾向,而仅是同性性行为。并不是所有受同性吸引或维持同性性关系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一些经常发生同性性行为的人仍然认为他们是异性恋者。因此,区分同性性行为、同性性吸引和同性恋自我认同是很重要的,它们并不一定是一致的。例如,在监狱中,或其它性别隔离的环境中,可能会引起异性恋者参与到境遇性性行为,虽然他们在外面的环境中是异性恋者。有些人从事同性性行为并不是基于其性取向或者性渴望,比如男妓。他们有时是年轻的异性恋男性,但是他们却通过与男人性交赚钱。

    

     动物中同性性行为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很普遍,比如猿。有人认为这种性行为与雄性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支配理论有关。监狱同性性行为、僧侣同性性行为、军营同性性行为,通常被认为是非同性恋或境遇性同性恋,表现出了类似的"支配"特征。在实行母氏社会模式的倭黑猩猩群体里也能发现同性性行为;澳洲雄性黑天鹅常会两两结成配偶对子,或与雌性天鹅组成三人家庭以繁殖后代。雄性绵羊间有与人类相似的同性恋现象,2004年3月的一个针对雄性绵羊的研究显示,雄性绵羊中的同性恋行为与它们大脑中一个叫做"绵羊双性核子"的部分有关系。这项研究和其它的研究一起显示了动物在进行性伴侣的选择时是根据其脑部存在的差异,而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动物性别差异。

     —————————————————

     牛弹琴

     新闻有假象

     看透新闻,我说你来听

     欢迎拍砖,如果觉得好的话,请关注“牛弹琴”并转发,谢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牛弹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