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进你赚钱的能力?(深度)
2022/11/19 23:56:56 生意人

    

    

     作者 | 阿秀来源 |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中信最近送了我一本《不拘一格》,介绍美国影视巨头网飞(Netflix)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据说是今年最重点的好书。

     我看确实有好多大佬在强推,加上编辑的安利,于是认真地看了两遍。

     我发现这本书确实很棒,而且虽然是在讲企业,但很多地方对个人成长也很实用的。

     网飞成立于 1997 年,成立之初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还曾主动请求美国录影带租赁巨头百视达收购。

     当时百视达市值60 亿美金,而网飞市值仅为 5000 万美元,规模是网飞的 100 多倍。

     然而 10 年后就强弱异位,百视达破产,而网飞则持续增长。

     网飞开发出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网剧,比如我很爱的《纸牌屋》《女子监狱》《怪奇物语》。

     截止到12 月 25 日,网飞股价已经达到了513 美元,市值 2270 亿美元,20 年增长了 4500 多倍,逐渐逼近娱乐巨头迪士尼。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单纯以收入为指标,那么我们的成长上限在哪里呢?

     我在毕业的头三年,收入增长了 50 倍,也算是一个收入快速增长的案例。

     当我看到书里这些方法时,既有共振,又有惭愧。共振的是我认为书里很多方法确实有效,跟我的经历也很类似;惭愧的是,很多方法只是机缘巧合下使用了,但并没有刻意规划。

     如果能做到书里说的那些方法,即便是现在状况不太好,但是3 年多赚 5 倍,并不困难。

     书里说了哪些方法呢?

    

     - 01 -

     人才密度:

     你认识的「好人」数量

     影响你的天花板

     2001 年互联网泡沫,网飞裁掉了大约 1/3的员工,剩下的人也全员减薪。

     里德原本以为,剩下的员工会军心不振。但没想到,剩下的员工不仅没懈怠,反而情绪高涨,大家每天都迫不及待的来到公司,甚至能超额完成任务。

     后来他发现,这正是因为公司里消极怠工的那批人被裁掉了,公司的「人才密度」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氛围和战斗能力大大提高了。

     他后来发现,跟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令人振奋,同时还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他们的工作作风会极大地影响你,自然能让你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读书的时候,父母可能都会要求,多跟品学兼优的孩子玩,少跟成绩差、品行不端的孩子玩。

     你可能会觉得,我的好坏跟别人有什么关系,何况以成绩好坏区分人,太歧视人了吧!

     现实是,真有影响。

     你直接接触的人里,只要有一个持续散发负能量,或者特别懒、消极,你就会受到影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威尔·菲尔普斯教授,有个很有趣的研究,证明人的「坏」真可以传染。

     他组建了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由四名大学生组成。

     他要求每个团队,在 45 分钟内完成一项管理任务,表现最好的团队,能获得 100 美元奖励。

     但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好几个团队中,都被安排了一个「坏人」角色:

     有的团队里有「懒人」,老在开小差、玩手机,就是不干活儿;

     有的团队里有「狂人」,老是讽刺、羞辱别人,贬低别人的工作;

     有的团队里有「悲观者」,老在抱怨,对团队能不能成功表示怀疑……

     经过一个月的实验,菲尔普斯发现,即使其他成员都很聪明能干,但只要有一个「坏人」就能拉低团队效率,「坏人」组的成绩,比平均成绩要低 40%左右。

     更关键的是,他发现「坏」是可以传染的:

     有「懒人」的团队,其他成员也会逐渐失去积极性;有「狂人」的团队,很快也开始怼天怼地,互相羞辱;有「悲观者」的团队,最后也会对未来心存怀疑。

     即便是这个团队只在一起待了 45 分钟,一个人的行为也能很快传染给其他成员。

     有段视频让他印象深刻,某团队有一个「懒人」,刚开始其他队员都坐姿笔挺、满怀激情,但 45 分钟后,大家都受到了「懒人」的传染,都低垂脑袋,瘫在椅子上。

    

     - 02 -

     反馈环:

     获取批评和反馈,是成长的开始

     得到 CEO 脱不花曾经说过:

     「对评论不理不睬,对批评高度重视」。

     平心而论,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就算有人说有,那也是他撒谎,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被肯定、被赞美、被重视。

     问题在于,只有接受批评和反馈,你才能开始成长。

     2003 年,美国加州的加登格罗夫,在建有多座小学的大街上,交通事故频发。

     虽然当局和市民都很关切,贴了限速标志,提醒司机减速慢行,警察对违章者贴了很多罚单……

     很可惜,事故率并没有降低,车速也没降下来。

     于是当地人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安装实时车速显示屏。

     这个系统的大屏幕,能让往来司机注意到自己的车速,并提醒他们注意开车速度。

     但专家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把车速降下来,毕竟每辆车上原本都有车速表。

     但恰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措施,让往来司机们的行驶速度,降低了 14%,而且在所有的学校路段,平均速度都能低于速度限制。

     这项成就很了不起,因为既简单、成本又低。

     研究者发现,「反馈环」是提高绩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意思就是,如果你不断接受反馈和批评(非恶意),你就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你就能学得更快,完成得更多。

     之前听一个老师分享过,为什么明明高考并不难,但是大多数人表现并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学没有错题本。

     他说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如果把考试看成一个「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过程,那么「反馈」对很多人来说是缺失的。

     绝大多数孩子的精力都是大水漫灌,均匀平摊到每一道题上,反复地做那些很容易就做对的题目,但是对于那些做错、不会的题目,却缺乏关注。

     但真正限制你进步的,不是轻易能做对的事,而是你没做好、做错的地方。

     这就是我常说的突破舒适区。

     其实我们多数人也是这样,大多数时间都在做轻易能做好的事情,对错误和挫折往往讳莫如深,不愿接受批评,也不会主动寻求反馈,以至于经常一错再错,从没在挫折中得到进步。

     - 03 -

     101 分挑战:

     称职也是一种不合格

     你要做到超预期

     网飞有一条考核规则:

     如果只能做到称职,那也必须要离职。

     当然网飞会付出一笔非常丰厚的遣散费。但是这条规则在业界有非常大的争议,因为这样有点不近人情,为什么称职也必须要离开呢?

     因为网飞认为,员工需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就不会再追求成长。

     这其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里说的: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这首先是一种心态上的差异,当你总觉得自己现在已经不错了,那你就不会再鞭策自己成长。

     你必须让自己像乔布斯说的 Stay Hungry,永远保持饥渴,走在一条向上的道路上。

     因为虽然短时间内结果相差不多,但长期来看差异巨大。

     大部分人可能会被自己的岗位职责所限制,在这个岗位就只干眼前的这些事情。

     但实际上,个人成长首先来源于对自己的高要求,需要比较全面地考虑业务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

     咨询行业也有类似规律,就是著名的「up or out」规律:

     如果你在三年内没有升职,可能就得出局。

     听起来有些残酷,不过「up or out」并不是指你和别人的竞争,每个人参与的咨询项目和项目所在行业都不一样,所以并不存在横向的比较。

     你如果想要成长,就永远不要满足于当下的成绩,你需要和自己竞争。

     - 04 -

     找到北极星:

     不要总想控制自己

     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

     网飞有两个让业界震惊的管理策略:

     「不限期休假」:只要你安排好了自己的工作,那想休假多久就休多久。

     「取消报销审批」:只要你是为了公司利益,那么花钱就没有审批。

     当然他们还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抽查报销欺诈,比如强制领导长期休假(里德甚至一年休 8 周),来给员工做示范。

     当然我不是说大家要去学这两点,而是说他们背后的思路很有意思,他们发现:

     公司越大,事情越多,老板给员工的束缚就越多,10 块钱的报销恨不得找7个副总裁签字。

     新问题越多,新规则、条款就越多,比如出现了一个员工穿奇装异服上班,那就一定会加一条禁止奇装异服的规定。

     控制越多,组织活力和能力就下降越大,因为大家跑签字、审批的难度越大、时间越长,花在有效工作上的时间就越短。

     与其加强边界控制,不如加强「核心」。

     也就是说「北极星策略」:

     只要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公司,且确实有价值,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就不必加以限制,因为限制也限制不过来。

     比如大家坚持公司利益至上,那么出差就不应该做头等舱,即使没有审批。

     但是如果明天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谈,成功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利益,那为了会谈状态,就可以坐头等舱。

     找到了「核心」,企业管理效率就会高得多。

     以前有个男生读者,跟我分享过他的成长规则,两屏幕看不完那种,还让我看看能加点什么。

     这种成长规则,类似从人民日报微博上扒下来的,比如要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做到 100 件事。

     不要说做到 100 件事,你能记住 10 件就不错了。

     很多人都喜欢控制自己,给自己的目标加上很多控制条款:

     要热爱学习,应该做好这 50 件事;要做一个积极的人,要做好这 100 件事;要努力赚钱应该做到 200 件事……

     但大家应该都有感触,重要的不是加几百条控制手段,因为即便是 1 万条方法,记不住也白瞎,而且控制越多反而效果越差。

     重要的,是要激起你对那个「北极星」的向往,方向和动力有了,你早晚能想到办法到达。

    

     - 05 -

     关于快速成长的一些建议

     1)自我质疑:你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很少有人能够明确的提出,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大多数人只能模糊感知自己的追求,或者盲目宣扬自己是个 xxx 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坐下来认真思考:

     我追求什么,我讨厌什么,为了我的追求可以放弃什么,这件事上别人能给自己打几分?

     有了个人价值观的指引,你的迷茫会少得多。

     2)努力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

     一有人生活过得不如意,就总有些人会跳出来,指责人家不够勤奋。

     并不是勤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很多人都是非常努力,才能勉强过上一种平庸的生活。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勤奋,而是要先搞清楚以下问题:

     我的方向正确么,我的效率够高么,我跟这件事情高度匹配么,我怎么才能做到更好?

     3)面对批评,得体的第一反应是「不急于解释,不反唇相讥」。

     要把批评当做你的磨刀石,而非路障。

     4) 在问题出现时,一定要勇敢的直面问题,把问题说出来。

     我认识很多程序员出身的 leader,他们很多不擅长面对冲突,或者喜欢回避矛盾。

     他们在自己的下属出现问题时,总是忍住不说,期待对方自己发现,直到忍无可忍把对方辞退。这样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原本你早早地把问题说出来,或者直面问题,那么效果会好得多。就算还是要辞退他,也可以早点让他另谋高就。

     当你已经发现问题时,如果不愿意直面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恶化。

     5)重要的是找到你的梦想和动力

     不要总想着给自己加那么多限制,最核心的是找到你的「北极星」,就是你值得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在诗里说的:

     如果你想造船

     不要老催人去伐木

     忙着分配工作

     和发号施令

     要激起他们

     对浩瀚无垠的

     大海的向往

     — THE END —

    

    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个人公众号“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同名微博@进击的阿秀,欢迎关注。

     往期精选

     《易经》两大人生智慧,悟透的人不足10%

     人生低潮期里,也藏着翻盘的机会

     这才是世间最大的谎言!(深刻!)

     没有富人思维,再努力都是穷人!(醍醐灌顶!)

     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1个迹象,越早明白越好

     女明星“沦为”售楼小姐被群嘲:生活如此残酷!

     211学生“白嫖”事件惊呆众人:千万远离你身边的这类人

     1张街头“落魄”照,暴露当下年轻人不敢说的尴尬困境

     未来挣钱的6个方向,特别最后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张“京圈贵妇”聚会照曝光,撕开了当下社会虚伪的遮羞布

     我和老公恩爱34年,一次献血,暴露了天大的真相。

     关于人性的24个经典表述

     深度 | “格局”越小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

     故事 | 曹德旺一张饭局私照流出,打脸多少人:你以为的人脉,都是假的

     干货 | 一个人要学会规划人生!

     深度 | 我的 50 条人生思考,(干货大全!收藏)

     故事 | 未来,是好人赚钱的时代!(深度好文 !)

     干货 | 资本与打工人的博弈,996的底层逻辑

     深度 | 人生:识势者生,顺势者为,乘势者赢

     故事 | 重庆为什么出美女?

     干货 | 层次越高的人,越远离这四样东西

     ↘记得点亮“在看”,支持生意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意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