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业者,从来都是有深度思考的人!(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2022/12/23 23:51:14 生意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勤奋都是为了逃脱他人指责的一种作秀,明明集中精神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半夜,明明抛到群里很快能解决的事情非要兴师动众开个会。这样的做法不是勤奋,而是想要偷懒却又想被人夸赞勤奋。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不知沸腾了多少文艺青年的心: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当你还在挤着地铁赶着早班车去上班时,另一些你同龄的佼佼者早已过上了你梦想中的生活,走上了更高的人生阶层。是因为他们比你工作更勤奋更拼命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在拼命干之外,还多了一个必要条件,深度思考。
01
拼命学习的学生
就是好学生吗?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是出了名的勤奋和拼命,成绩也是出了名的差,她也因此成为了全校的知名人物。
碰巧当时跟她是一个寝室,这个女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远钉在课桌上读书做题,永远在“嗡嗡嗡”的背书。
我们喊她出去逛街,她说:“没时间啊,要月考了我要在家里背书。”一次深夜,我迷迷糊糊地被寝室的响动吵醒,后来才知道,她因为学习刻苦到半夜,导致癫痫病发作,当时把班主任和校领导都惊动了。
自古天道酬勤,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时,这么拼命的她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那么她在忙什么?这似乎很奇怪,她如此努力,每天只睡5个小时,题库做了一本又一本,为什么总是学不好呢,问题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有一次考完试,我看她在写东西,她把错的题,一字不差地抄到了本子上。我问她:“为什么每道题都要抄呢?试卷上不是有么?”
她非常认真地说:“不行啊,试卷太多,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方便。”并且一脸学习方法优良的表情,似乎站在的勤奋和道德的制高点。
“那这些错题的原因你研究过了吗?”她疲惫地说:“我现在哪有时间研究这个,等我抄完再说吧!”
我和另一个成绩很好,但常常看起来非常轻松的同学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
“错题我先分析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基础没掌握、思路错误还是马虎。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错误的回忆当时的思路,分析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以后同类的题是否都是一样的思路。只有特别有价值的才会抄下来。”
看到了吧,这就是拼命学习和深度思考的区别。拼命学习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深度思考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环节中。
02
远离那些不深度思考
且拼命勤奋的同事
一位广告前辈的职场箴言:
“有能力的人绝不加班,远离那些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奋的人。”
当上学时候拼命学习而不深度思考的同学进了职场,那么这类人,绝对是与他共事的人的噩梦。
我绝不认为一个为了工作放弃自己全部业余生活,甚至放弃自己的家庭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恰恰是一个公司中最可怕的定时炸弹。
我曾经与一位即将迈入四十岁的资深文案YY共事,他有老婆有孩子却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点半,离开公司的时候还要把笔记本抱回家;而第二天早上又是9点都不到就出现在公司里了,周末也会进入加班状态,他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老婆孩子都不能打扰。
这看起来简直是感动公司的员工楷模啊!为了公司,为了工作,时时刻刻都在备战状态!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成为被老板极力推崇的“老黄牛”,公司全部提倡学习他的加班加点行为。但问题在于,在职场中,99%的加班全都是源于被迫,迫于某种不成文制度、迫于某种加班氛围,很多人一边加班一边熬夜一边吐槽一边浪费时间消耗青春,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职场现状。
我和这位资深文案共事过一段时间,开过好多次会。几次之后,我便确认他就是一个“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奋的人”。
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即使身兼好几个项目,仍然是这样,务必事必躬亲。明明一个会议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他却非要加班加点,苦思冥想,拖好几个工作日来做这件事,然而最后仍然不能妥善解决。
一个公司里最最可怕的就是这种“不深度思考且勤奋”的人。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向公司的其他人传递着这样一种价值观:
虽然我能力不够强,但是我能用时间来弥补啊!
这种价值观一旦在公司里弥散开来,那就完蛋了,整个公司将会成为一个效率低下,员工幸福感低下的双低公司。
一百多年前,广大劳动者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八小时工作制,就这样被这些“不深度思考却勤奋的人”给毁了。
03
深度思考不仅体现在职场中
也体现在自我认知中
我还记得我刚入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候,同样的任务和工作量,我几乎都能在下班前完成,几乎没有怎么熬过夜;而很多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小伙伴们则夜夜熬夜变成“加班狗”,几个月后这些“加班狗”转行了,他们去了那些更适合他们的行业和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些人都是会深度思考的人,因为他们会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而那些不会深度思考的人,则会咬牙硬撑,十年如一日的在一个岗位上。就如那位四十岁的资深文案YY。
他们欠缺拼命和勤奋吗,都不缺,他们缺的是深度思考。
只有带有深度思考的拼命干,才能让你达成你的生活愿望,反之,则是在重复劳动,浪费生命。
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性的能力是抽象能力,从知识碎片中提出脉络,自成体系,并应用于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是你对学习、职场、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能力。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拼命干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04
对不起,你那不叫努力,叫重复劳动!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日日早起夜夜晚睡,经常加班加点,你约他出去,他总说没时间,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但是从老板到同事,提起这人就是摇摇头摆摆手,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他们很忙,做的事却不漂亮。
那么他们在忙什么?这似乎很奇怪,他们如此努力,为什么事情总是做不好呢,问题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因为他们并不算努力,只是重复劳动。

重复劳动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努力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环节中。所以为什么说:“最可怕的是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而不是说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用更多的时间。”

重复劳动在远离核心的事情上周旋
努力却在直奔目标投入精力
重复劳动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复的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实情。
就拿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对题,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至于抄在错题本上的字迹是不是美观,排列是不是工整,对于解题能力不会有一点提升,没有实质影响。
这就是努力和重复劳动的区别
要摆脱重复劳动,首先要分清出最重要的环节。对目标最有帮助的因素,就是最重要的环节。比如写文案来说,最重要的目的是老板满意,那么就要围绕老板满意去投入精力。

没有结果的苦劳 不值一提
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功劳还有苦劳呢!”其实说这句话的人,就是错把重复劳动当做努力。所以我们应该说的是:“没功劳谈什么苦劳!”
05
那些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们
是如何高效工作的
根据华尔街统计:每天睡4小时的人,年薪基本在400万以上,以此为基础,多睡1小时,薪水就要除以4。
当你还在床上睡得深沉,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乔布斯4点起床,库克4:30起床,巴菲特6:45起床,扎克伯格连续几天不睡是常事。雷军 8点起床,潘石屹 6点起床,任志强更早……

与其说大佬们不爱睡觉,不如说他们更懂得充分利用时间,高效工作。这些全球年薪最高的大佬,每一分钟的价值都是普通人的几十倍甚至千百倍,如何利用更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大佬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独家秘方”。
【扎克伯格:番茄工作法教徒】
全球最年轻亿万富豪宝座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身价334亿美金,每周工作时间≥45小时,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和效率狂,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甚至亲自做了一份PPT展示自己的效率法则。

其中一页他分享到:工作—放松—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盛行于各大创业公司的时间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Tim Cook,随时回邮件】
这位科技巨擘以早起出名。苹果的员工会在清晨、或者说接近黎明时分的4:30就收到Tim Cook的电子邮件,且每日如此。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一个人管两个公司】
他一个人要管两个公司:twitter和square,所以每一天他都要工作满16个小时。
面对如此庞杂的工作,普通人可能早就精神分裂了。然而杰克多西却“看似”游刃有余,因为他的时间规划精确到分钟,把众多的工作内容分配到每一天,并且高度自律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开会小心被他点名!】
还有一位跟杰克多西一样同时管理两家公司的牛人——埃隆·马斯克,和杰克多西不同的是,埃隆·马斯克更加喜欢一天专注一家公司,于是他周二周四在SpaceX工作;周一周三在Tesla工作;周五就只好平均分了。
埃隆·马斯克的一天长啥样呢?看图:

工作狂人马斯克对属下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果你在开会时被他点名了,你就要小心了!
马斯克手下的另一位员工说:“我们与埃隆一起开会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为如果你没做好准备工作,他会让你明白这一点。如果他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而你答不上来,那你就自求多福吧。我们开会时的效率很高,讨论都直达要点,而且全部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通用CEO:会上说得少,会后发补充备忘录】
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阿尔费雷德·斯隆(AlfredSloan)一直是通用的首席执行官。他还制订了现代企业结构。

后续备忘录是斯隆的有效工具之一。在正式会议上,斯隆通常只是简单地宣布主题,然后听取意见并离开。
会议后斯隆通会立即向与会人员发放简短的备忘录,总结会上讨论的要点并给出结论。他会设定最后期限,并明确指定负责人,将备忘录送给与会的每个人员。这些备忘录让斯隆成为“杰出高效的高管”,也可以称之为通用在20世纪取得企业行业主导地位的关键。
【比尔·盖茨:邮件、生活和阅读,时时掌控】
比尔·盖茨分享了他处理电子邮件的简单办法——一个更大的三屏显示区。他在每天处理上百封邮件。

看完这些大佬的工作日程和工作方法,觉得自己这么穷果然是有道理的!
深度思考需要的几个前提:
1、内心意愿。
再好的事自己不想做也无济于事,内心想有这个意愿才能开启思考之门。
2、深度思考是自己的事。
上学的时候有这个感觉,觉得学习是给别人学习的。在学校老师逼着学,到家家长逼着学,写完作业了吗?不写完作业不准睡觉,考试不好回到家还得挨揍。长大后才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人和人的差距也是在毕业之后发生的。那些把读书当成自己事的人,毕业后更懂得自学的人通常混的都不会太差。深度思考始终是自己的事,虽一开始很难深入时间久了有了自己的方法论也就不难了。
3、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星际穿越》,没有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对亲人的爱,库珀是回不到地球的,同样也谈不上拯救人类了。你选择的领域直接影响你日后成就的大小。
4、决心。
光想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决心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我没时间,工作都累个半死还有心思想这个,今天不下定决心深入思考、研究明天迟早是要还的。
更重要的是想成事一定要早,时间不等人啊。不要自欺欺人,不深刻思考也能成就人生,成为人生赢家,真的是白日梦啊。上帝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创造环境,二是建立竞争,羚羊时时刻刻想着怎么跑过狮子,必须有这种决心,否则只会成为狮子的盘中餐。
找到自己深度思考的土壤,还得拥有一套开垦土壤的工具,即有一套深度思考的方法论。
1、可繁殖的知识量
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繁殖的,一种是可繁殖的,比如秦始皇是哪年统一六国的,这种知识是不可繁殖的,但像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就是可繁殖的,它可以让你提高、进步,让你变得更深刻。不能深刻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产生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对充斥的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甄别信息有无价值,无价值可以不看,重点是看有价值的。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苦功夫的,曾国藩读书的原则是一本不读完决不读下一本书,真正的好书不能求快,快即是慢,快即是无,理解最重要。
2、思考频次
针对问题多思、多想,思、想,思、想不动脑哪来的思想。李小龙曾经也说明过这个问题,他说不怕会一个人会100种功夫,只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100遍。好功夫需要速度、力量、技巧,练100种功夫每种都是浅尝辄止,不能实战,把一招练100遍往往可以一招致命。
对一个问题若想深刻想个一两遍想不明白了,通常都是很痴迷的状态,除了睡觉不想其他时间都在思索。
3、多维度思考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但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思考过程就像是盲人摸象的过程,努力从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要想多层次思考得跟自己较劲,不能想到一两层就饶了自己,想到一两层以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全了。认识大象的过程其实是人类拥有的三种逻辑思维之一的结构思考逻辑,按照结构思考逻辑把各个部分找全。
4、细节
笑傲江湖第二季有个表演者叫沈小龙,他把打喷嚏分解开来演,很好玩。有时候我们对问题认识不深,一定程度上是对细节不掌握,仅仅了解各笼统的概念不往深里追求,追的越深认识越深刻。事物的本质都是被一层一层表象包裹着,不追到底还以为表象呈现的东西是事物本质呢,这就误导自己了。深刻是一种态度,事事不求细节,很难想象他能优秀到哪儿去。
5、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美国作者芭芭拉·明托写的一本关于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逻辑的书,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
金字塔原理是很好的思考和表达方法,在思考、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构建金字塔结构呢?因为研究表明人类能够记住、理解最多的项目是7个,比如:你写了一遍文章或做个演讲,把下图的论据A、B、C、A1、A2、A3……,一股脑的讲出来、写出来恐怕别人很难理解的,所以需要把多于7个的项目通过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组合成几组,同组内的内容按照因果逻辑、结构逻辑、程度逻辑展开,然后以此类推。
人的思考过程都是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原理观点先行,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归纳和演绎思考论据,把论据找充分。上层思想是下层思想的总结,下层是上层的解释,这种结构就是疑问/回答式,下层其实是对上层的回答。通过疑问\回答不断深入构成整个金字塔结构,写出一遍文章。

6、概念清晰
以前看过一本幼儿教育的书,在婴儿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说话往往都是把馒头说成馒馒、把虫子说成虫虫、把的凳子说成凳凳,这本书建议别用这种语言和孩子交流,是馒头就说馒头,是虫子就说虫子,是凳子就说凳子,语言基础是文字,文字是思想和逻辑的基础,概念清楚思想才能清晰、深刻。
7、写作
写东西是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把所思所想讲出来、写出来与他人分享才能变成自己的。在写东西的时候刚座下来一点思路都没有,写着写着思路就打开了,写东西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它会把存储在大脑中的不同区域零散的知识点调取出来组合成有深度的思想体系。
一个屏显示收到的邮件,一个屏显示他正在处理的邮件,还有一个屏显示他的电脑桌面,这样他可以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而没有遗漏。通过集中精力逐一处理在专用屏上的每封邮件,盖茨在每个回复上分配了适当的时间和精力。
— THE END —

往期精选
你对金钱的认识,可能只是皮毛!(深度好文!)
最高级的炫富,不是钱,也不是房,而是这4样!
我拼尽一切,把女儿养成了985名校硕士,她却辞职在家……
2022年,新关系论 !(值得深思)
穿内衣跳舞被公开羞辱:她的胸,到底碍了谁的眼?
成大事者,都会避开这3个思维陷阱
世间最愚蠢的事,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你是吉人,自有天相!
辛苦钱挣多了,人就废了!(深度!)
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大趋势
干货 | 为什么真正厉害的人,都很“简单”?
深度 | 别人赚的钱里,藏着你看不懂的底层逻辑
故事 | 凌晨1点,他被30年好友拉黑:别高估任何一段关系
干货 | 现代最成功的人,是最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深度)
↘记得点亮“在看”,支持生意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意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