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再勇敢?
2022/6/11 18:44:46 沧浪闲话

    

     各位读友大家好!

     6月3日端午节那天,本号发了一篇文章,批评大V周某平“泣血建议成立某某局”的荒唐无耻,结果违规被静态管理7天,今天终于恢复使用,可以和诸位沟通了。很多读友可能不了解,风号七天是很严重的处罚。下次再有文章戳到痛点一般会被封15天,再有一次,运气好会被封一个月,运气不好永久封禁。因为时下一个身份证只能申请一个公众号,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一旦被永久封禁,像我这样在公众号上灵活就业者就永久失业了。经常有读友在后台留言说我勇敢。对这个评价我常常无话可答,因为我真不知道,我算不算勇敢者。也许勉强可以算,因写文章而惹来麻烦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虽然今天不至于像古人那样有性命之虞,但众所周知的寻恤滋事罪就在那里等着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人。

     当然,寻恤滋事罪也不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这不,今天刚恢复使用,就碰上全网都在疯传的唐山恶性殴打案。人们惊惧于暴徒的凶残,疑惑于当地警方的行动迟缓,更无法理解暴徒行凶之后的嚣张。还有人气愤于事发之时竟然无人制止,没有人“见义勇为”。凶案发生的烤肉店地处大道旁边,不是幽暗的偏僻之处,现场有好些旁观者,但除了一名年轻女子试图上前而被同行男子抱住拖走之外,无人出手施救。

    

     截至6月11日下午,9名涉案人员全被抓获我扪心自问:如果当时我在现场,我会出手吗?坦率地说,我不确定。有可能会出手,但更大的可能是仅仅打个报警电话,然后用手机摄像取证。可为什么读友说我勇敢,并且有时候我也自认为勇敢呢?但是,我仍然很可能不敢挺身而出。我可能不会怕挨凶徒的打,我害怕的是法律。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作为一名见义勇为者出手,可能面临什么结局。

     第一种可能,双方都没有受伤,事件可能会被定性为打架斗殴,我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第二种可能,我被对方打伤,从现在真实的事态来看,显然不会成为热点、沸点,结果还是算作打架斗殴,可能医药费都得由自己出,而对方什么事也没有。第三种可能,我将对方打伤,轻则被罚款拘留且赔偿医药、误工等一大堆费用,重则会被判刑坐牢。这是假设,我们不妨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据一名网名叫做“皮皮虾”的网友披露,2016年8月20日,在重庆某地工商银行门口,他勇敢地帮了一名被性骚扰的女子,不仅屁股上被对方捅了一刀,还被判了2年半缓刑。而他当时还在大学里读书,此事对他的人生的影响可想而知。

    

     网络是有记忆的。2019年,河南焦作17岁的中学生王勇因为保护被陌生男子强吻猥亵的女同学,被以故意伤害罪批捕。

    

     我不想把这篇文章写成一篇法律论文,我只想用最朴实话语讲最普通的道理。任何人的人身受到侵犯时,他本人或者其他旁观者,都应当有权利采取暴力手段保护自己的安全。这种保护人身安全的手段应当被视为正当防卫。令人遗憾的是,法律在界定正当防卫时过分突出了侵害的程度。但在那种场合下,谁能准确地测算出凶徒侵害的程度可能有多大?这个测算又由谁来完成?谁又能保证这个测算是准确无误的?就拿唐山这件事来说,凶徒揪着女子头发在地上拖行时,任何一个巧合——如后脑勺撞到台阶的尖锐处——都有可能致命。

    

     法律,没有站在见义勇为者这一边,甚至都没有站在受到侵害的人这一边。做见义勇为者,受的伤可以治愈,但如果被法律惩罚,就会一辈子戴着这个象征耻辱的标记,甚而会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孩子。面对这样的现状,谁还能够勇敢?多年来,虽然无数法律界人士对现有的正当防卫有关规定给予了大量的批评,但除了少数个案,大多数地方仍然对正当防卫者——包括本人或他人——极其严苛。如果法律做不到鼓励正义,不能够让见义勇为者充分地信任法律,那么,无论在哪里发生类似的暴力案件,依然不会有人界入。也许有人会用6月10上h海街头砍人的凶手被路人制服来反驳我,但我告诉你,持刀砍人是毫无争议的犯罪,而唐山这件事,如果有见义勇为者介入,没有后来的暴打,怎么定性完全就是当地派出所张张嘴的事。一旦定成打架斗殴拘留你,如果是普通人,你除了认倒霉,根本没办法。碰到个别性子刚烈倔强的,后半生就在上f访的路上了。那时候,还会有王丽的一百个办法对付你。这,也许就是我们不再勇敢的真实原因。——正文完——

     关注本号,更多精彩原创好文荐读上海“有序恢复”了,还能再回到从前吗?

     重庆民警处理纠纷时开枪:一条人命,两个家庭

     别人的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本想悄悄做个宣传,却整成了全国性新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沧浪闲话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