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年人破防,一碗米饭就够了”
2024/3/31 槽值

最近,有个视频在小妹的朋友圈里火了。
一个小男孩认认真真地淘米洗米,把米饭装进电饭煲,细心又虔诚地按下按钮,等待着开盖时的喷香扑鼻——
虽然只是一碗米饭,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这一碗米饭要交给谁?
为什么会做一碗米饭?
为什么这样一则走心短片,却来自“微众银行财富+”这样一个财富管理品牌?
或许影片正式上映后,都会有答案。
那么,你呢?
看完预告的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吃饭了?
不是上班路上垫巴两口的包子豆浆,不是工作间隙狼吞虎咽吃下的三明治,也不是深夜饥饿时暴饮暴食的放纵餐。
是一碗散发着热气的、好好装在瓷碗里的、白米饭。

在今天,吃一碗米饭已经成了略显奢侈的事情。
它多半意味着要有合口味的菜、有摆的开米饭菜肴的桌子、有安静的不受打扰的时间、以及可以陪你在餐桌旁坐下的人。
“上一次做一碗米饭,是为了谁?”
这一次,我们收集了读者们和米饭的故事,在喷香软白的米饭里,也许就藏着他们的人生。

放年假时恰好妈妈来我家住了段时间,在我家备足了食材。
但妈妈走了之后,我这个厨房白痴只能坐在一袋大米面前无能发愁。
我打电话询问做饭的方法,妈妈在那边边教边笑,说“当家了才知道做顿饭不容易了吧。”
虽然有在线教学,我做起菜来仍旧吃力,看着盘子里乱七八糟的菜肴,只能给出“勉强能吃”的评价。

做米饭的方法听起来就简单多了,水位只要过食指第一条线就好。
我把手指伸进去的时候还在想,中华文化果然博大精深,相比几克几两,食指算法显然更适合我。
电饭煲亮灯,我自己煮的饭出锅了,尝了一口,我觉得我还能再干五碗,就连我那些“勉强能吃”的菜拌进去也变得好吃起来。

我做米饭的新发现不亚于当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简直越吃越感动。
给米饭拍了照片发给妈妈,妈妈连连夸我长大了,不用她操心了。
是呀,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做好一碗饭,做饭这件事不是什么知识的灌输,更像是一种传承,比如食指第一条线的水位,比如少放味精的叮嘱,比如我被火吓得往后退时,妈妈在电话那头给我的安慰。
好庆幸每一步都有人指引,也庆幸走出这一步后,爱我的人能少一分牵挂。

出国读书的第五年,我已经馋中餐馋到做梦都在吃米饭了。
其实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发达的今天,各种中餐厅川菜馆唐人街都不难找,我自己有时炒个菜也还像模像样,但要吃到一碗喷香扑鼻、软硬适中的白米饭还是太难了。
出了国门才知道,不同地方产的大米不同、水质不同、甚至是电压不同,都会让一碗米饭失去原有的精华。
后来费了不少功夫,才买到了一个好电饭煲,又拜托妈妈从家里寄来东北大米。第一次复刻出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米饭时我简直开心到要跳起来。

到了圣诞夜时,同学们来我家一块儿过节,我还给外国朋友们展示了一下这个“中国魔法”。无论蒸多少米,只要把水放到食指第一条线,就能蒸出最香甜的米饭,狠狠震撼了一把外国同学哈哈哈。
对我来说,异国他乡,一碗米饭就是我的乡愁,吃饱喝足的瞬间,总觉得那些远隔重洋的孤独也被熨平了。

我的爸爸是厨师,每天给很多人做好吃的饭菜,他也给家里做,所以我从小就期盼饭桌上每天基本不重样的食物,并且很自豪自己有个做厨师的老爸,跟同学们炫耀自家的伙食有多丰富。
但慢慢我发现爸爸自己却不怎么吃饭,每次我吃饭时,爸爸都在给别人做饭,爸爸什么时候吃饭的呢?或许在我睡着时,或许在我回家前。
爸爸好像一直在灶台,做了许多许多的饭,却不见他有空坐下来好好品尝。
我都怀疑爸爸不知道自己做的饭到底有多好吃。

为了给爸爸分担,放假的时候,我就在家里研究怎么做饭,第一次做时打开电饭煲,焦干的米饭都满了出来。
妈妈看见时,说米放进电饭煲里蒸时会膨胀,所以吃饭时一碗的量,做饭时只要放一杯就好。
我听了妈妈的话,放了三杯进去,又学着爸爸做饭时的模样,用食指往里面点了点。
“爸爸是在向电饭煲之神祈求给我们好吃的米饭吗?”我问妈妈。

妈妈笑得很大声,她说这是测量水位,一般来说,米饭加水是在食指的第一条线,妈妈给我比划了一下那条线的位置,我把手探进去,自己加了水。
电饭煲再次亮灯,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去看,米饭的香气扑鼻而来,浓浓的水蒸气中都伴随着甜甜的米香。
爸爸正好回家做饭,我给他乘上一碗,他光吃那碗米饭吃得很开心。
后来我知道光吃米饭其实不太好吃,但爸爸那天还是直接干完了一碗,还连连夸赞我有做大厨的天赋。
米饭放在电饭煲里会膨胀,我想我就是一小杯生米。放进爸爸这个电饭煲中,在他的温暖下终于长成一大碗同样温暖的米饭吧。
爸爸现在退休了,但还是包揽了家里的厨房,每次我都会赶在他做菜前放好米饭,有时也会帮他做做帮厨工作,父子俩在厨房不亦乐乎。
我还要跟爸爸在一起做很多很多顿饭。

白米饭,可谓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
它无味,可以搭配酸甜苦辣咸,每一样都不出错;它温暖,再冰冷寂寞的肠胃,一碗米饭下肚也能抚平饥寒。
它就像家里始终亮起的灯,像冬天里永远温暖的热水袋,像迷惘时刻抬头看见的星光。
未必耀眼,但始终闪亮。
而微众银行财富+ 释出的最新先导片里,从孩子手中盛出的那碗白米饭,又会在他的人生路上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碗米饭背后,是怎样深厚的情感羁绊?
我想,我们可以等待一个答案。

可能是孩子和父亲的小小约定、可能是父亲未完成的梦想、更可能是漫长岁月里柴米油盐的基石。
9月21日微众银行财富+《一碗米饭》正片上映,一起揭晓谜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槽值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