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创业经
2022/12/16 21:30:54 caoz的梦呓

     最近又有不少国内的朋友来新加坡,这两周也频繁的接待了一些,而且,不好意思凡尔赛一下,我这边来接待的基本上都是事业方面比较有成就的。

     很有意思的是,最近出来的已经有人是专心在这边做业务,拓展市场的。为啥我说这个很有意思,因为之前遇到,基本上是先考虑家庭和身份问题,然后兼顾事业的拓展。而最近连续遇到只关心公司业务拓展话题的创业者,还是很意外的。

     那么就问及了一个话题,新加坡这边的互联网产业的创业环境如何,本地创业者生态如何。当然,必须说,这边创业生态其实也是分了很多不同的圈子,比如国内跑来做web3的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圈子,但如果你认为新加坡只有这个创业圈,那肯定一叶障目了。

     那不同圈子的创业理念,目标多少都会有所不同,这个我也无法囊括,只说我看到的,相对传统一些的,新加坡信息产业相关的创业案例,为什么用相关,其实很多案例不能说是互联网项目,但确实又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媒介作用,品牌的塑造,订单的获取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这种其实可以认为是所谓的互联网+项目,但在新加坡其实也已经有一些典型的成功范例。

     中国我们会说,流量为王,创业者先试图掌握流量,然后在流量分发上攫取最大利益,那么杨涛说过,流量会找到价值最大的出口,你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流量,然后慢慢挖掘,总会价值最大化,很多早年流量价值被低估的产品后来都迸发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从腾讯到hao123到4399,不外如此。

     但类似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这类故事是讲不通的,用户群体规模不够大,流量获取成本非常高,人力成本也高,而且主要国民级应用已经被西方巨头所覆盖,这种情况下谈流量为王可能就显得不合时宜。

     那从我身边观察的一些创业案例,我觉得这边的创业思维其实更偏传统,用一个词形容,成交为王。

     互联网是重要的媒介,可以通过互联网宣传自己,当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客,但核心一定要落在成交上。

     本地各种社区电商(永乐水饺),跨境电商(castlery,sci ecommerce),本地的基于互联网创建的品牌(Prism+是个典型案例,早期没有任何线下店,完全基于互联网促销和出货,发展迅速;secertlab不知道算不算),在线金融服务(atome,fomopay)等等。

     其实还有很多本地创业者,在不大的规模上也可以活得很好,当然,从某种意义来说,你可以觉得他们似乎目标不够高,野心不够大,但人家踏踏实实赚钱吃饭,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这边基本上商业产品毛利都挺高的,你说为啥不薄利多销,薄利没法多销,人口基数就在这里了,整个行业都有共识,毛利高了才能生存。当然,毛利高不代表价格高,低价高毛利是个学问,这个主要是看用户预期是什么,或者说,针对同一类产品,新加坡人认为的低价,和中国人认为的低价,大概率不是同一个概念。

     流量自然也是重要的,毕竟没有流量就没有成交,但是流量围绕成交转,一切都是围绕着成交去拓展,无法实现成交的流量,在这边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提高成交效率,这当然是很大的话题,有些是共性的,旧文提过;但一些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值观是差异很大的,我们很多消费行为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同理,别人很多消费行为我们也是无法理解的,这里存在非常多值得挖掘的价值点。

     一切围绕成交,成交为王,我个人认为,是目前所体验的,东南亚小国大部分创业者在信息产业的创业价值观,很传统,很实际。

     题图,来自于AI生成。

     最后,之前每年都有读者会来问我,优联荟还能帮忙报名不,但是每次都很抱歉,过了报名期真的爱莫能助,顾小北有他自己的原则。

     今天,必须提醒一下,优联荟新一期报名开始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caoz的梦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