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0后领导秒杀:那些优秀的人都啥样
2018/12/12 11:58:00 G.P.A
点上方蓝字G.P.A,在右上方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nz1otBQ6chR3jOpOd3diaic8y1jia5vlbYRwoznTyickwWa6SX69Fic8ibibIsAWpbhntUstGqzk7WsSXwpRV67ct42ibA/640?wx_fmt=jpeg)
最近写职场文的频次有点多,倒不是工作让我快乐(我还没有那么「癫狂」),只是工作中的一些心得,我觉得挺有意思,值得记录并分享。
同时,看到一些小伙伴在留言中,吐槽自己面临的职场问题,试着去解答,如果能有所裨益,也是乐事一桩,毕竟工作的本质是为了生活,早日升职加薪,买车买房,是我等凡人最诚挚又切实的愿望。
前不久,就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她的碎碎念有趣中带着点丧萌:怎么办,我被90后的领导秒杀了,感觉自己一把年纪白活了,好loser。隔着网线,我都能在脑海里瞬间脑补出画面。
回想起来,我是89年生人,因为读书早,所以有幸一直是班上那种年纪小成绩又好的学霸式存在,被保护的不错。工作一开始,我还保留了一种「无龄感」,偶尔和同事,客户,领导沟通时,会露出少女式的懵懂和无所适从,直到1-2年后,已经妥妥习惯被各种人开始叫姐了,才彻底收敛起稚气的一面,没办法。后浪太汹涌,不拿点架势,没有扎实的本事傍身,真的会一不小心被拍死在沙滩上…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nz1otBQ6chSqeUJKH3oibicy9g08GeEBQwhicle9hdPbP1wAHoRtJ3aUAic13mvM7lGSWMXOIJxIPiaaTSYfwfkGjHg/640?wx_fmt=jpeg)
而关于「职场年龄」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中国人的文化里是艳羡“少年得志”的,连祖奶奶张爱玲也说过“出名要趁早”。在创业泡沫比较浓厚的那几年,许多创业项目甭管靠不靠谱,几篇软文“95后霸道总裁如何玩转xx”,就已经能通过标题自带流量热度了。更甭提那些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比如27岁当上搜狐副总裁的王小川,百度最年轻的副总李叫兽,都是世俗眼里的人生赢家。
当然,在我看来,职场上年纪大小不重要,本事高低才最要命。我的一个朋友,在阿里做销售,年薪是我的好几倍,但压力也是我的好几倍。阿里的销售文化非常狼性,干的好,“千里马,五花裘”,一两银子也不会短你,但若一个项目死磕不下来,对不起,整个团队解散,各自谋生路,没有任何情面和余地可讲。
而我比较感慨的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倒不是因为被fire的风险性太高,而是他们根本胜任不了,一个处处会把人逼到墙角,一个时时要求自律,灵活应对各种变数的工作。与之相对的,他们更喜欢一眼望到头的稳定,或者稳定中稍有变化但不会太折腾,对人的成长要求不会太高的类型。
基于这样的偏好,也就决定了他们其实在职场上并不能走很远。但可惜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晰的认识到这一问题,总觉得自己年纪熬到头了,经验也够了,没有功劳有苦劳,这个时候,就该提拔了。如果没提,那一定是“世态不公”,又或“时运不济”。
我曾经在一次跨部门协作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位部门老大哥。说他老,是因为公司才初具规模,他就已经在这了。这些年,公司从最开始的50多个人扩张倒2000多人,他的同事,他的后辈,甚至他的徒弟,都一步步的往上越过山丘了,唯有他,工龄虚长了不少,职位却一直停留在基层岗位。
一开始,我直觉上也会有一些困惑,是不是真的遇到一些隐秘的不公正。可当我自己做过的项目和接触过的人事多了后,就对职场的敬畏心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就更透彻的明白,为什么那些年纪比你小的晚生后辈,却在职场上更受欢迎,乃至被团队赋予对你“指手画脚”的权力。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nz1otBQ6chSqeUJKH3oibicy9g08GeEBQwZSXfxa1UBCR2lPXEiatQeBEU8OMnw9KJfUMUFJ9e7AyNSyZlZcpuhUQ/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nz1otBQ6chRamkaZ1I51ZibOFkNxKib34ND11pBiag3R4Hc4icEk3ribYVcibvBvLejDgtSIDlcs7ib9tAuBVLB8ryOYQ/640)
优秀的人不光做事,还能成事
首先,能产生价值的人,一定得拿的了主意,成的了事。
人类社会分工决定,每一种工作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但是不同的人,哪怕做一样的工作,带来的价值却天差地别。
今年,我所在的部门来了2个新员工,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就蛮让我印象深刻的。
作为一个刚毕业没有多少经验的新人,她完全可以躲在老员工的身后,或者先看看老员工怎么做,照搬照抄,反正大家对她的期望并不高,只要表现得老实一点,听话一点,努力的姿势摆到位,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其实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但是,这姑娘,就是有一股子倔强,也有满腔的热情和见招拆招的本事,当遇到这项复杂任务,她会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主动寻找资源去对接,最终把事情办得极为漂亮。
比如,同样接到一场销售推广任务,多数人办成了简单的摆台和一次性买卖,她却办成了高档次「行业交流会」,先是打通关键人关系,策划双方领导见面,技术专题课交流起来,然后,才拉了好几家赞助商一起办活动,附带着推介公司的产品,踩出营销的节奏,同时因为前面铺垫的好,有了合作方高层的支持,产品的推广销售自然而然的打开了门路。
无疑,这波666的操作,不仅让领导大加赞赏,也让一波老员工傻眼,原来,这么惯常的事情,还可以这样玩?
而相对应的,也是刚才说的那位老大哥的问题所在。他做事的态度很端正,没有任何耍滑头,凡是交代的任务基本上都能完成,但可怕的在于,他仿佛只是组织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的意识。
当遇到类似的问题,只会重复和按部就班;遇到陌生的问题,更是如断了弦的风筝一样,慌乱又无助的询问周围的人该:怎么办。
这样的做事风格,留在基层,不痛不痒,但所谓的“职场升迁”必然无望。毕竟领导的工作已经够忙了,需要的是一个能出主意能成事的副手帮衬一把,以一当十,谁会想要一个令自己费神的“十万个为什么”成天嗡嗡嗡的绕在身边烦心?
因此,这么多年,升职的机会虽然一直有,大哥却似乎被遗忘了。既成不了事,也坏不到哪里去,职场上最鸡肋的“小白兔”群种莫过于此。
但是,小白兔虽然可爱无害,职场上却不被待见。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就公开分享过一个观点:好的企业家有一个关键,就是要够狠,要能干掉小白兔。马云,360总裁周鸿祎,也曾在节目上公开diss过小白兔。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hIoStL5uqeMu0mTY8MO2w60k3pB5YjKZseKK7stzqZiaS5BP2Oy7ElJh3rsIJIW5m6c8iccSjDLYKclpsMAibDr3g/640?wx_fmt=jpeg)
你看,老板并不傻,哪怕想在企业里安安稳稳的做一只小白兔,也如此难。
与其提心吊胆哪一天被干掉,倒不如踏踏实实的从踏进职场的那刻开始,就想方设法的创造价值,毕竟这才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安全感“。
尤其在企业里,人都有惰性,做事的人很多(执行层面),但是成事的人很少(建设层面)。比别人多想一步,最大可能的撬动你所拥有的资源,才能体现差异性,最有可能在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
否则,世界这么大,为什么幸运之神眷顾的是你,而不是其他?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nz1otBQ6chRamkaZ1I51ZibOFkNxKib34ND11pBiag3R4Hc4icEk3ribYVcibvBvLejDgtSIDlcs7ib9tAuBVLB8ryOYQ/640)
优秀的人,自带细节与格局
除了能成事,会被人赏识的人,一定“细节&格局”兼具。
比职场巨婴吃亏许多的是,有一些人基础能力ok,解决问题也有自己的一套,但却仍然无法得到赏识,向前一步。
这样的例子,我遇见过的还真是不少。细细想来,他们能成为合格的螺丝钉,保证组织当下正常运转,不出问题,而不能被推到更高的位置,真正的根源,无非是因为缺乏了一种更高级的思维。
著名的职业经理人,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曾带领Google和Facebook两大硅谷巨头,实现快速盈利增长,被视为“当代经济中最有影响力的50位女性”。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对她的做事风格,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同事们能预感到未来几个月的事情就已经很焦头烂额了,但是桑德伯格却总能看准未来一年甚至好几年的机遇与挑战。
将军之所以能收服千军万马,是因为擅于谋划,步步为营,到达别人不曾到过的高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胸中有千壑,麾下有万马,既心胸豁达又心细如发。
而缺乏格局思维的士卒们,只会拘泥于俗事的一角,机械式的做自己具体的事务,对事情背后的运行规律,终极目标,价值等核心问题,想不到也看不到,即使看到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两者的差距,高下立判,自然,组织不敢贸然把更高级的任务转交出去。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nz1otBQ6chRlXv5vVOX6Rv1q7mqkI5Yf8aGGoRxAuwMU45bupPCBb7k8ZKs7H9YZhRpNK4hQZcKwwg2ibZ6XebA/640?wx_fmt=jpeg)
创办IBM的托马斯·沃森曾经分享过一席话,他说:“机器应该工作,人类应该思考。”
工作中,由于对外的部分很多,所以我需要和很多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打交道,但是不会思考,停留在繁复琐碎的事情中,无法从全局角度去理解自己正在做的工作的,真的不要见太多。
小米CEO雷军用自己小半生的经验得出这样的真谛:“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每当看到她们勤于执行,忙的飞起,一方面心疼大家在职场上都多少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觉得可惜,同志们,错把忙碌当勤奋,埋头苦干不如抬头看路啊。
有时候,我们被困在一个局里,挣扎着以为没有出路,其实,不,路一直都在,只是我们的思维没跟上,看不破而已。
当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抬头看路四顾茫然,或是醒来的成本太高,干脆宁愿装睡。
就像我一个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朋友,她有一次很挫败地和我说,那些咨询我要不要离职的人,十个有8个听我说了一大堆,当下短暂的清醒后,还是选择拿着维持现状的理由,继续自我麻痹。
改变是痛苦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壮士扼腕的勇气。他们对当下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也就缺乏了改变的动力。对此,我深表理解。不过,若是在工作中还是想有所建树的话,还是要有意识的去培养”成长性思维“。
至于格局这件事,涉及“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需要沉淀。
如果,你觉得对当下渺小的自己来说,格局这种事还是偏宏观,偏遥远,那么把控好自己经手的每个细节,事儿深想一层,活儿多做一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要偷懒,多一份深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招解决方案,多向优秀的人看齐,慢慢积累,或许有一天你就会打通任督二脉,瞬然“开悟”,连点成线。
以上,希望对你有启发,毕竟升职加薪这件事,我们是认真的:)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nz1otBQ6chSkaibGEWxvUBDwpMqc7PWL0AvfpFiaKJ9cWc4KtHoKpxnZ5njHVrlYDqCrvNn595ibPnvbib0WZahC6w/640)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Rosy进化论(ID:rosyup),作者Rosy,坐标北京,Top3高校硕士毕业,500强企业在职,爱聊职场故事,更愿探究美丽人生。
G.P.A交流微信careerdream12,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影视剧截图和unsplash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asp/image.asp?m=0&w=gh_e832e065602a&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nz1otBQ6chSkaibGEWxvUBDwpMqc7PWL0nN7dBH4lpSMZErTticSoLaVe2j5JD4gd0GbdEZNfJLcFV43VJJ9g3qw/640?wx_fmt=jpe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