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年轻人如何在独居时有效地保持自律?
2019/1/22 11:58:00自律的 G.P.A
点上方蓝字G.P.A,在右上方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我曾在“你在大学期间学到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里写到:
“本科的我喜欢一个人躲在安静的小空间里,静静地看书看电影,远离一切喧嚣。那时的我不喜欢参与社团,把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设定,然后按部就班地重复重复。于是,我给自己设定每天几点到几点学习,每年读多少书等等。
我喜欢把一切资料,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的,都分类归纳整理。一个人独处的我一点不觉得寂寞,反而觉得舒适和自由。 感谢那段独处的岁月,我看了几百本书,学了三门语言,连续两年年级第一,实现了去剑桥读研的小逆袭。”
所谓君子慎独,一个人独居的时候没有外界的约束,直面自己的内心,很容易自我堕落。
今天和大家分享7点我在独处时保持自律的小技巧。


Part1: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律
要做到自律的关键第一步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律。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现象,叫自证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证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通俗的说,自证预言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被认为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
听起来似乎有些唯心主义,但其实背后有着合理的解释。
如下图所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产生的正反馈效应是自证预言得以实现的基础。
以自律为例,首先我们选择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自律。这个信念开始影响我们的行动,比如开始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学习。我们的行动进一步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别人的改观会进一步改变他们对我们的反应,比如他们不会再约你一起熬夜吃鸡。最后,他们的改观反过来增强了我们自律的信念。在一轮轮正向循环中,自律逐渐从想法成为了现实。

?
以下是我在大二写的通俗版感受:
“吹牛不犯法,牛皮先吹出来,吹着吹着自己就信了,吹着吹着大家就信了,吹着吹着就不是牛皮了。”

?
孤独大脑的作者老喻说到,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老爸告诉我们“你可以更牛逼”。

Part2: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第二点谈谈自律的一个普遍误区,就是认为自律仅仅是管理好时间。
其实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相信大家都试过把一天的时间切割成一块块,再精准地完成时间表中的每一项计划,总是看着一天下来完成的计划清单很有满足感。
这样做并没有问题,但在实践中容易在关注过程而忽视了结果,就像朋友圈风靡一时的阅读打卡,我看到很多学弟学妹最后变成为了打卡而打卡,自律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
20/80法则无处不在,80%的成果往往来自20%的关键事件。
正如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所说:
“更大的效率来自于重要事情上做得好,而不是在处处做得好,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自律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把每个小时都填满。
因此,我一直以要事第一(Put Frist Thing First)为精力管理原则 。
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不要看起来很忙,做着没有目标,没有意义的努力。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里分享一个四象限法,把需要投入时间的事按照紧急性和重要性分类,分为四种类别:紧急而重要的事,紧急而不重要的事,不紧急而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我总是拿出精力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在疲倦的时间做次要的事。
我一般在状态最好的早上和晚上来学习,间隙学累了可以刷刷微博,知乎,朋友圈,看看明星八卦做做吃瓜群众。不要求自己在所有时间都全神贯注。

?

Part3: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第三点也是老生常谈的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保持自律需要消耗大量意志力,因此身体一定要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吃饱喝足穿暖,才有足够的体力来对抗各种欲望。
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在又累又饿又困的时候,自制力是最弱的,完全无法控制自己。
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需要不断锻炼,需要从小处做起,比如早起。早起成功会不断给你带来自律的成就感,提高一天的效率。
在读书期间,我保持着每天早上6点前起床,晚上11点前睡觉的习惯,哪怕在冬天。
早起是一件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早起几天容易,早起几年太难。
这里分享一个简单粗暴而有效的小技巧:养成11点前上床的习惯,同时隔离手机。
重要的事说三遍,不要把手机放在床的四周,不要把手机放在床的四周,不要把手机放在床的四周。
如果你感到无聊了,可以静下心来冥想10-20分钟,复盘一下当天学的内容(当然也可以思考一下人生lol)。


Part4:意志力告急时,想一想你的长远目标
当然人非圣贤,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的意志力亮红灯,告急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诗和远方,也就是自己的长远目标。
这里介绍一个叫做“北极星指标”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硅谷,“North Star Metric” 北极星指标,又叫做“OMTM”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意思是唯一重要的指标。
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绝不动摇,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
在你立下的flag中,有哪些是最重要的?是不是非完成不可?
当你意志力告急,想要放弃的时候,可以想一想那些北极星一样的flag,往往可以重新给你打满鸡血。
好不容易立下的flag,怎么能随便倒下!!!

Part5:延迟满足感,“就等10分钟”
总有一些时刻,想要即时奖励的生理冲动让你失去理性,北极星指标也无法阻拦你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延迟自己的满足感,等待10分钟。
对你想要的东西来说,10分钟或许看起来不太长。但神经科学家发现,10分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脑处理奖励的方式。如果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之前必须等待10分钟,大脑就会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奖励。如果没有了选择“即时满足感”的强烈生理冲动,奖励承诺系统就不会如此活跃。
但是,当大脑权衡等待10分钟才能得到的曲奇饼干和更长远的奖励(比如减肥)时,它就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偏好,不会去选择能更快得到的奖励。是“即时满足感”中的“即时”二字劫持了你的大脑,扭转了你的偏好。
想获得一个冷静明智的头脑,我们就需要在所有诱惑面前安排10分钟的等待时间。如果10分钟后你仍旧想要,你就可以拥有它。但在10分钟之内,你一定要时刻想着长远的奖励,以此抵抗诱惑。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创造一些物理上(或视觉上)的距离。
——《自控力》
“就等10分钟”,当你面对诱惑,大脑的多巴胺大量分泌,开始兴奋的时候,给自己设立一个冷却时间。
根据我的经验,这是有魔力的10分钟,往往等了10分钟后,内心开始慢慢平复,就突然没有那么想要去做这件事了。


Part6:避免影响你目标的因素
当你对一件事物的瘾特别大,屡屡打破自己的flag。这个时候你需要避免影响你目标的因素。
这个方法简单粗暴,效果拔群,屡试不爽。
举一个例子,王者荣耀刚出来的时候,刷爆朋友圈,好奇的我跟着一群小伙伴入了坑。
只能说这个游戏的机制设立得太好了,不怎么玩游戏的我也着了迷一样,每天有空就玩一会。
一个月我被自己的总游戏时间震惊了,决心戒掉,然后又是长达一个月的挣扎。删了下载回来,删了下载回来,每次总是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却总是在删和下载中不断循环。
于是我决定先从装备入手,摧毁了自己所有的五级铭文,让自己在游戏中被虐,以此来减少游戏的乐趣。然后,这一招还是不奏效,我还是在低端区玩得不亦乐乎。
我开始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失望,内心接近崩溃,既然删了还能下载,那我就让自己玩不了吧!于是我开始故意送人头,不断让队友投诉我,把自己的积分掉完,最后无法进入玩家对抗区。(此处应该向那几把被我坑的队友们道歉,感谢你们的投诉)。
因为积分掉到80以下,我只能进行人机对抗,于是也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终于戒掉了。

?
如果你刷微博的瘾特别大,就给自己换一个刷不了微博的老爷机。如果你对甜品的瘾特别大,就远离一切甜品店以及甜品相关的地方。

Part7:自律是挣扎出来的
罗·赫里克说:命运三女神等待着每一个罪恶;大姐是恐惧,二姐是耻辱,老三是内疚。
通往自律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中有很多起起伏伏。
很多人做不到自律的根源是一受到打击就放弃了。
他们不知道自律其实一次次挣扎出来的。
灯红酒绿的繁华世间有太多诱惑,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了自我。
最可怕的不是打破自律,而是因为内疚开始自暴自弃,陷入懊悔的深渊。
一天早上起迟了,你就觉得一天都毁了,于是干脆什么都不干。一次忘记学了,你就觉得整个学习计划都毁了,于是干脆去浪浪浪。
内疚带来的是内伤,抽走你整个人的精气,让你浑浑噩噩,让你心神俱疲。
内疚是最没有生产力的事情。去内疚还不如调整心情,重新上路,就像西西福斯一样,一次又一次把巨石往上推。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也是西西福斯,在自律的修行中,一次次推动人性这块巨石。
今日互撩话题:
你是怎么变自律/不自律的?
上一篇:被“热搜”毁掉的中国年轻人
延伸阅读:公众后台回复“自律”,查看跑步、列计划、早起、读书、独处……自律真的能改变人生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潇峰学长(ID:xuxiaofeng600),作者潇峰学长,90后剑桥学长与你分享语言学习和成长,2016年入选联合国全球青年代表。
G.P.A交流微信careerdream12,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unsplash,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