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法则:放弃一时爽,一直放弃一直爽!
2019/1/31 11:58:00玮玮编辑部 G.P.A
点上方蓝字G.P.A,在右上方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文/玮玮编辑部,来自曲玮玮(ID:qvweiwei1111)。
“不自信”是当代年轻人焦虑的导火索,人们常因为“怯场”,眼睁睁错过许多机会。
作为国家一级退堂鼓表演艺术家,森森有多年与“怯场”打交道的经验,看看她是如何面对并解决不自信这件事的。
我一直对吴昕无感,直到她上了《我家那闺女》,在朋友面前痛哭。
那种丧而不自信,觉得自己在工作上一事无成吊车尾,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简直是我本人。
我这个人吧,从小就拧巴。
平时舌灿莲花,一面对大场面脑子里就涌上突如其来的不自信,浑身都写满“我不行”以及“别cue我”。
纵观我的人生,可以说是大型“怯场”现场。
参加秋招,艰难的笔试都过了,却栽在群面上。见我说话像台机关枪,我被顺手推上leader角色。
结果在台下腹稿打了一遍又一遍的我,见别人讲的头头是道,在看马上轮到自己陈述,就紧张到牙齿打颤,一直回过头问队友们,能不能换人啊。
后来去了大上海,走之前信誓旦旦在家乡父老面前发誓,要在大城市扎根,等租房签完合同交一沓钱给房东手上的那一瞬间,就想夺回钱跑路回老家——大城市房租太贵了,觉得自己养不活自己。
实不相瞒到现在我写文章的时候,也常常怯场。提选题时认为这主题可以让99%的中国人都哭了,结果写到一半自己哭了——因为毫无闪光点,自认江郎才尽。
其实我很明白自己怯场的原因。
就像广大传统中国父母一样,我从小也是被叮嘱一定要出人头地长大的,越是如此,我就害怕那些生活中“不好看”的时刻。每次失败、认清自己平庸的瞬间都让我充满负罪感。
那时我一直以为,论不自信,我可以得吉尼斯纪录。后来问了朋友,才发现”怯场“这件事不只困扰我一个人。
已经决定好要辞职,却突然不敢递辞呈。害怕面对与上司单独面谈的尴尬,害怕看见对方失望的眼神。
有朋友被男友劈腿,愤怒中她选择了约炮,这个以牙还牙的方式报复。但等约的男生到了酒店,她想起那些约完得病的新闻,突然索然无味,给对方转了酒店钱就迅速拉黑。
不自信、怕麻烦、怕承担情绪,现代人的怯场不外乎这几种原因,就像最近推上万转的段子:“放弃一时爽,一直放弃一直爽”。

选自《anone》

说起来,昨天我才经历过“怯场”。
看到老家的前任在微博上晒了新女友,比我高,比我瘦,比我美,还比我有钱,当时我低头捏着肚子上新长出来的两圈肥肉就想退了回家的机票。(当然并没有)
想想每年春节,大概当代年轻人都要经历681801278993019次“近乡情怯”。越是接近回家的日期,越不想回。
从抢票开始,看着春运的票价高到可以去东南亚豪华游,就开始犹豫要不今年选择错峰游吧。
收拾行李时又是新一轮给自己泼冷水,选新年战袍难,整理行李箱更难,还要提着大箱子在机场车站来回奔波爬楼,太辛苦了。
养宠物的人是回家怯场的急先锋。每到长假,总要问一圈留在本地的朋友能不能收留自己的崽,要么消耗为数不多的人情,要么只能选择贵到割肉的寄养或者上门,每到这时就在问自己,代价这么大,要不别回了。
这些都还是小事,最害怕回家前得知同辈的哥哥姐姐都带另一半回来,就自己没有,想想自家太后笑得咬牙切齿的样子就胆寒。
更别提听说留在老家的同学们已经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年薪七位数,再看看自己,年纪不小,工资不多,还在大城市漂。
混得不好,回家面对同学会、亲戚串门询问时抬不起头的样子,这谁顶得住啊。

选自《涉外大饭店》

不过要说不自信,我见过最多的,还是近婚情怯的新人们。
婚期越临近,恐婚情绪越严重。
想起自己还没准备好就要要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总会特别敏感,就像距离考试交卷只剩5分钟时,最想改答案,害怕做了错误选择会万劫不复。
这时候新娘们总是“不经意”看见论坛里各种婆媳家长里短的贴子,看见那些在婚姻中挣扎生活不顺遂的例子,立刻带入到自己身上。
再加上自己爸妈常常念叨,在家宠着你,在外可不能任性,她们只有一种感觉——自己结婚后一定会被刁难,还是算了吧,单身好。
新人之间也会默默比较。听说别人老公准备的婚戒是几克拉的,为了婚礼都做了多少努力,这个学唱歌,那个学舞蹈,再回头看看自己家的什么都不上心,顿时感觉自己选错了人,婚后一定会对自己不好。
孩子这个问题就更不用说了,我闺蜜结婚前大概和我一日念叨三遍:如果被催生怎么办,如果自己生孩子男方保小不保大怎么办,如果体型不能恢复,两代人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样,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没有进展,还被要求辞职当全职妈妈怎么办。
发现了,不止准新人,人们在面对必须进行且对未来影响深厚的选择题面前,都会“怯场”。
确定就这样了吗?
我的人生就这么被捆绑了吗?不去实现自己其他理想了吗?我好像还有好多事没有完成。
因为对未来心里没底,就觉得还不如就这么保持现状来得好。

选自《丧失名字的女神》

其实我常经历或是面对的,当代年轻人的怯场,不仅在这种特定场景或是具体事件,更多是在解决问题上。
就像我们会为自己辩解,这是社恐,这是佛系:
谈恋爱时,一产生矛盾就想逃,吵架永远装鸵鸟,要么是算了,要么就“算了”(分手)。
和同伴商量时有了争执,完全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说算了算了,你说什么都对,哪怕之后一直腹贬。
如果可以,他们希望永远不当站在聚光灯下的那个,角落是最安心的归宿。
其实怯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逃避才会不出错。
就像我本人,原生家庭的态度让我习惯给自己增加心里负担。
面对家人一直提起自己小时候犯的小错,屡次作为典型案例对我进行打击式教育,只要我手里的事有了不好的结果,就会一直耿耿于怀,处在持续性的心理重压下,总说让人很想“逃”。
再经过多次类似的打击,就会习惯性与周围成功案例的对比,给自己进行心理预示,把事情扩大化,自己能力缩小化,觉得自己不行。于是无力感就这么出现了。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不再正确审视自己,就很容易因为无力感判定自己做的努力无效,从而减少行动。
只羡慕同样案例的成功,预判自己的不成功,为了不出错,怕麻烦,哪怕一直停滞不前,也只想待在舒适区,不想主动解决。

选自《逃避可耻但有用》

记得电影《国王的演讲》,也是讲“怯场”的故事。
患口吃的亨利六世,常常在大型仪式上丢脸,在嘲笑下,他站在公众面前演讲就无法开口。但就是这样怯场的他,最后还是尽可能努力,任何偏方都用,直到克服自己的弱点,发表了二战宣言。
不自信常有,但我们却不能任其发展,面对不好看的现实,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只要自己不否定自己,别人的否定不会打倒你。
我想这是纠正“怯场”最好的态度。
如果还能回到过去,我会告诉那个始终在逃避的我,做个“不要脸”的人。
你可以不够好,只要你已经足够努力。

选自《公主住房》
上一篇:知乎热门:为什么学历不高的网红日入10万,而985毕业的我才月入几千?
延伸阅读:公众后台回复“失败”,查看失败不可怕,害怕失败才可怕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曲玮玮(ID:qvweiwei1111),作者曲玮玮,个人微信公众号:曲玮玮(ID:qvweiwei1111)青年作家,百万粉丝自媒体人,2018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最有故事的女同学。擅长以最细腻的笔法写最触动人心的情感故事,相信总有个故事会与相似的你相遇。已出版书籍《今天以后,人生无数可能》。欢迎来微博@曲玮玮找我玩。
G.P.A交流微信careerdream12,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影视剧截图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